1981年,已经是毛主席与世长辞的第五年,这一年4月,报纸上刊登了一篇黄克诚将军谈论毛主席功劳的文章,引起了国内人民的广泛关注与一致好评。

但不为人知的是,黄克诚将军的这篇文章在发布之前,曾经交给过胡乔木对文章进行润色,胡乔木在润色文章过程提出想要改变毛主席的称谓,却被黄克诚将军直言:真是没良心。

胡乔木为什么要更改毛主席的称谓?黄克诚反对的理由又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克诚

沉舟侧畔千帆过

毛主席逝世后五年,一篇黄克诚将军关于论述毛主席功绩的录音稿交到了胡乔木手上进行润色,而胡乔木却想要改变对主席的称谓。

1980年,在中纪委的一次公开会议上,已然78岁高龄、双目失明的黄克诚将军在秘书丛树品的搀扶下缓缓走上演说台,仅凭腹稿,便以“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功勋”为大体主线,进行了一场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演讲。

在黄克诚将军的演讲过程中,各种有关毛主席的轶事与决策均被他信手拈来、娓娓而谈,这些内容在他那里仿佛早已烂熟于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唯有千帆过尽,才知道有谁还在心系毛主席。

发言结束后,台下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众人都被黄克诚将军的博学与风骨所折服,但最让人敬佩的则是他对于毛主席的那一份最为真切诚挚的信仰。

黄克诚将军下台回到休息室,恰好,会议现场的工作人员也将整理好的讲话录音稿交到了他的手上,并表示:“黄老,您的演讲实在是太优秀了,我看,这份录音稿已经可以拿到报纸上发表了。”

但黄克诚将军只是摆摆手:“区区小事而已,何足挂齿?如果你们执意要拿去发表,还是要先拿去给中央的同志们审查。我年纪大了,说话也不一定周全,让中央的同志多把把关,这样做出来的内容才能令人放心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克诚

工作人员在知晓了黄克诚将军的意思之后,立即将文稿送呈至小平同志处。小平同志虽然没有亲自参加中纪委的会议,但黄克诚将军在会上做了一番激动人心的演讲,这件事还是很快传到了他的耳朵里。

等到工作人员将录音稿送至,小平同志大笑道:“这可真是瞌睡送枕头来了。”于是立刻快速通读了一遍这篇录音稿。

小平同志读罢良久,才发出一声长叹:“不愧是黄老将军,逻辑、立场、路线都没有任何问题,就照例交给胡乔木同志润色一下吧。”于是黄克诚将军的录音稿又被送到了胡乔木的手上。

胡乔木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41年起任毛主席的秘书,建国后担任过新华社社长。1977年,胡乔木担任毛泽东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履历丰富、文笔过硬,小平同志将黄克诚将军的这份录音稿交到他手上进行润色,也算是恰如其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乔木

但当修改好的内容交到黄克诚将军手上时,有一处地方的更改却让黄克诚将军无法接受。

这处更改的内容究竟是什么?黄克诚将军为什么无法接受胡乔木这样的更改?

基于公心的不同见地

黄克诚将军的这份录音初稿在胡乔木手上修改完成之后,很快就送到了黄克诚将军的手中。黄克诚将军在收到之后,第一时间就让秘书给他诵读了一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克诚

通读一遍之后,黄克诚将军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胡书记的文笔实在令我叹为观止,无论是描述还是逻辑都比我原来的内容高出不止一筹。但唯有一点,我想坚持我自己的意见,就是这个‘毛主席’不能更改为‘毛泽东同志’,于情于理,从我个人情感角度出发,我是不能接受的。

“毛主席在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而且换了称呼总感觉生分了许多,我想这一更改恐怕也不符合广大人民的心愿。”

意见传回胡乔木那里,他则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毛主席对于新中国固然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影响与贡献,在建国初期,诸多发展和成果也离不开毛主席的决策与指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乔木

例如“一五”计划、“两弹”的研发、中美建交,这都是足以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功绩。

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预判导致了一批元勋遭受了诸多不公正的待遇,虽然基本都已经沉冤昭雪,可仍然给他们的家人留下了伤痛。

更不要说在毛主席人生的最后十年,中国在林彪与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殃祸下,对国家各个重要领域几乎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在胡乔木的眼中,功过要分开来看,功是功,过是过,毛主席是伟人,但他同时也是凡人,会犯错、会意气用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故而胡乔木在这里,在毛主席已经离开中国人民的五年后这个时间点,选择用“毛泽东同志”这样的代称来称呼他,这也许也与中国的历朝历代的史官做法有些相像。

我们知道,黄克诚将军在人生的最后几年还为他的老首长林彪开口发声,说功过要分开来看,林彪的历史功绩不应该被抹杀。

从这一点来看,黄克诚将军心里自然也对毛主席的评价是出于公心的,但他心里还是偏向毛主席的,因为毛主席此前曾经三次“提点”过他,这三次“提点”对于黄克诚的人生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这三次“提点”中,毛主席分别做了什么?黄克诚将军录音稿中的毛主席称谓最终更改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赤诚之心不变

黄克诚将军不愿在毛主席称谓的更改这一问题上进行让步,只因他深受毛主席三次“提点”的大恩,又有着超然的远瞩目光。

这第一次提点,是在1948年11月初,辽沈战役获得胜利后,东北全境解放,于是四野兵锋一转,南下直逼北平平津城。

面对战略推进与战略调整,中共中央政治局与中央军委做出了诸多命令,其中就有一条命令是让黄克诚担任天津市军管会主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

而黄克诚也不负众望,仅仅一周时间就将天津各方面工作整理得有条不紊,还将总结的报告、经验迅速写成报告递交给了中央。也正是这份报告让毛主席注意到了黄克诚身上优秀的内政能力,这也是后面毛主席屡次委以黄克诚重任的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克诚

第二次提点,要说到1949年,毛主席为了了解全国各地的发展情况,将各地的负责人都叫到了香山开会。在听完黄克诚的报告之后,毛主席大为赞赏,并同时表示要调任黄克诚去他的家乡湖南进行建设。

“你办事,我放心!”

毛主席最终留下了这样一句话给黄克诚,这让黄克诚大为感动,同时也表达了对主席的关切之情。

“主席,国事繁忙,您要多保重!”

黄克诚在任湖南省委书记期间,领导了湖南境内剿匪、镇压反革命、土改等一系列有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等各项领导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次提点则是由于由于黄克诚此前在湖南政绩斐然,于是1952年11月,黄克诚被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目的是主持全军的后勤工作的规章制度进入正轨。

1955年授衔仪式上,黄克诚被授予大将军衔。

在黄克诚眼里,毛主席是他人生中不可替代的导师,也是新中国不可替代的导师。到了今天,自我们后人的角度来看,毛主席的功绩的确远远超出了他的错误。

所以,在黄克诚将军与胡乔木的这一关于毛主席的称谓争端之下,最后还是小平同志一锤定音:“‘毛主席’已经不再是一个称谓那么简单了,这是党和国家以及人民对他丰功伟绩的高度认可,是现代中国历史上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不久后,黄克诚将军的录音稿内容被整理成文章刊登在了报纸上,广为流传,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也正是因为这一事件,1982年,胡乔木在主持起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文时,也强调了“毛泽东的错误终究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他的功绩是第一位、错误是第二位的”。

我想,这也得益于他从黄克诚将军身上所感受到的那一片从未更改的赤诚热情,这份热情也将深植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每每看见天安门城楼与五星红旗,就会想到我们这个伟大国家的第一任伟大领袖毛主席。

看完这段有关毛主席逝世后,胡乔木想改变主席称谓的往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