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咸丰帝是清朝的第九位皇帝,名奕詝。他当政前期勤勉治国、锐意改革,提拔重用曾国藩、左宗棠等汉人大臣;后期却意志消沉,沉迷于声色

最后咸丰帝甚至抛弃百姓,只身逃亡热河,使得英法联军能够轻易地逼进北京、酿成了火烧圆明园的惨剧,给我国带来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咸丰帝

实际上,当时清朝军队拥有十多万的兵力,而洋人只有2万。我众敌寡,咸丰帝为何不殊死一搏而选择了逃亡热河呢?

这与咸丰帝本人的成长经历和性格是密切相关的。

一、咸丰帝痛失恩师,失去正确指引。

咸丰帝的老师是杜受田。杜受田的头衔官位是太子太傅、礼部尚书、内阁协办大学士。职位虽不是特别高,但他从咸丰帝幼年开始就教授他知识,并且扶持咸丰帝成功登上了皇位,在朝中还是有一定声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受田

咸丰帝很小的时候,母亲孝全成皇后就突然离奇去世了。失去了母亲的咸丰帝,一直跟随老师杜受田学习,而杜受田也是倾尽所有的心血来教导和培养咸丰帝。

帝王之家缺少亲情,杜受田的关爱和教导,让咸丰帝产生了一种亦师亦父的亲情

咸丰帝奕詝是道光帝的第四个皇子,在学识本领方面,咸丰帝一直都不是很出众;而六皇子奕訢(也就是后来的恭亲王)每每在谈论治国理政、武艺研习时都会流露锋芒。

所以,最初咸丰帝奕詝并不是最佳的皇太子人选。比起奕詝,道光帝更想立奕訢为皇太子,因为奕訢无论在学识、武艺、口才等各方面都远胜奕詝一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奕詝才学比不过奕訢,但他有一样最宝贵的东西,是奕訢没有的,那就是奕詝的老师杜受田在身后的大力支持。杜受田告诉奕詝,在道光面前不要靠学识来表现自己,而要用仁、孝来争取道光帝的认可。

比如,诸皇子打猎比武中,奕詝猎不到猎物空手而归,杜受田教给奕詝的说辞是“正值猎物受孕季节,不忍猎杀受孕的猎物。”

道光病重期间,问皇子们以后的治国想法时,杜受田教给奕詝,不要谈治国想法,就是低头悲痛欲绝地哭泣,以表达对道光帝病重的痛彻心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这些仁、孝的表现,使奕詝得到了道光帝的认可,成功获得立储,最终成为了咸丰帝。

奕詝登基后,老师杜受田也始终陪在他的身边尽心指引。杜受田勤正、知识渊博,咸丰帝对他非常敬重,也很依赖。

咸丰帝即位初期一些大力度的革新措施、严惩贪污腐败、重用曾国藩等一批有能力汉人的决策,很多都是在杜受田的引导和鼓励下做出的

这些利国利民的策略,使清朝政局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也让执政初期的咸丰帝显示出了成为一代明君的进取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杜受田对咸丰帝的扶持,并没有持续下去。1852年,暴雨导致民间洪涝灾害,杜受田筹措了60万石大米赈灾。

为了防止大米在发放中途被地方贪官克扣,也为了彰显咸丰帝的恩德,年事已高的杜受田亲自督送大米去灾区,结果不幸在路上染病去世了,咸丰帝得知后悲痛欲绝,久久不能释怀。

恩师去世后,一些重要的决策咸丰帝只能自己来评断决定了

这时国内的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给清政府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为了平定叛乱,在长期反复的较量中,咸丰帝耗费了大量的心力。同时英法联军等外国侵略者也一直虎视眈眈,屡次侵犯国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受田在世时,老师丰富的学识、敏锐的政治眼光可以给咸丰帝一个强大的指引和支持。但是杜受田去世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强劲的内忧外患一直向一座座大山一样压着咸丰帝,一次次挫败使得咸丰帝渐渐的失去了自信

缺乏了杜受田的扶持、指引,他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中无法看清形势,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失败已是必然了。

二、咸丰帝主战、主和立场摇摆不定

1860年第三次大沽口英法联军侵略战役中,咸丰帝在政治策略上对于主战、主和犹疑不定。正是这种摇摆的立场,使清军不能正确做出全面的战略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