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我国正式成立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简称为“武警部队”。武警部队由公安中央纵队改编而成,成立后,李刚担任了第一任司令员,何鸿业担任了第一任副司令员。今天我们的故事说的就是武警部队的第一任副司令何鸿业,他身上有什么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鸿业出生于1923年,山西原平市人,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家中孩子众多,好在何鸿业的父母勤俭持家,才不至于让日子过不下去。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何鸿业也是一名热血男儿,14岁的他参军入伍,加入了家乡的青年决死纵队,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何鸿业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从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何鸿业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此后他在抗日战争的战火中得到洗礼,不久后就陆续担任了排长以及连指导员等职务。值得一提的是,何鸿业作战英勇,舍生忘死,1941年,在晋察冀军区三纵队南进时,何鸿业因为连续歼灭强敌而被评为战斗模范,他也带领部队圆满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战争时期,何鸿业主要在冀鲁豫军区服役,陆续担任了十团副团长,十二团团长等职务。此时何鸿业虽然已经成为团级干部,但打起仗来依然如同参军之初,以善于打硬仗著称,比如1946年,何鸿业率领两个连,在无一伤亡的情况下,歼灭了敌军整编第三师的一个加强连,他也因此受到军区的表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国后,何鸿业担任了绥远省军区36军骑兵3团的政委,抗美援朝爆发后,他率部参加了抗美援朝,在朝鲜参加了抢修介川、泰川机场的反轰炸战斗,为抗美援朝的取胜做出卓越贡献。从朝鲜回国后,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32岁的何鸿业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37岁的何鸿业又晋升为大校,成为开国大校

何鸿业还担任了北京卫戍区后勤部政委、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务,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那段特殊的日期,他肩负了守卫京畿重地的责任,圆满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保卫了首长的安全,稳定了首都的社会秩序与形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3年,武警部队成立之后,何鸿业被调到武警部队,担任了武警部队的第一任副司令员,配合另一位开国大校李刚,共同管理武警部队。值得一提的是,在武警部队中,李刚是唯一一位不是将级军官的司令员,何鸿业也是少有的不是将军的副司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5年,何鸿业卸任武警副司令员,退出现役。也因为已经退役,所以1988年恢复军衔时,何鸿业并没有被授予任何军衔。不过,何鸿业虽然已经退出领导岗位,但他依然关心武警部队的发展,还参加了武警总部的咨询小组,担任武警部队的顾问,继续为武警部队的发展建言献策。

晚年的何鸿业主要生活在北京,他是一个孝子,特意把自己的老母亲接到北京,让老母亲在北京安度晚年,在何鸿业的照顾下,他的母亲非常长寿,于1994年去世,享年106岁。母亲去世时,何鸿业已经七十一岁,也属于老人了,但他依然哭得像个孩子。

1998年,何鸿业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