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浩劫开始席卷中国政坛的第二年,也就是1967年。

年初,以“三老四帅”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闹怀仁堂”,面对林彪与江青反革命集团掀起了一场正气凛然的“二月抗争”,但最后却无功而返,被污名化为“二月逆流”,中央政治局被迫停止工作,一大批老干部被打倒。

面对这种情况,张治中心急如焚,他是1969年去世的,去世前三年,他每天都让儿子打听有关浩劫的事情,他想知道党到底发生了什么,国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但他从始至终都不明白。

1967年国庆阅兵式上,张治中在天安门城楼上见到了毛主席,他开口询问道:“主席,我党内的许多老朋友都被打倒了,老帅们要是都不在了,您老人家可怎么办啊?”在这之后,主席的回复却令张治中久久不语。

那么张治中为什么要问毛主席这个问题?毛主席又是怎么回答他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治中

言尽于此

1966年5月,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席卷了整个中华大地,许多思想路线坚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压,张治中作为前国民政府的官员,又素来有着“犯颜直谏”的属性,自然也在一次又一次直言下没能幸免于难。

张治中家里最艰难的时候,连门都出不去,被人堵在家里,生活必需品不能得到保障,还被当地组织处处针对。在如此危难的时刻,还是周总理最后出面保护了张治中一家。

周总理在简单了解了张治中的情况之后,亲自将他送到解放军总医院,并将病例的名字改为林友文,为的就是不让那些人找到他。

为了保险起见,周总理还告诫张治中的家属不要去看望他,连电话也不能通。这让张治中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都变得十分沉默寡言,慢慢的,他的身体也随着这种消极的情绪逐渐摧垮,可以说是每况愈下,但所有人都无能为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

病理上的创伤恢复后,张治中回到家中,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张治中的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也变得更加沉郁,只是每天都让儿子出门打听打听,浩劫之下的中国究竟怎么了?

但每次儿子带回来的消息,都只会让张治中本就沉郁的心情更加跌落谷底。

起初,他还记得1959年彭德怀元帅被打倒的时候,自己就写了一万多字的信件送呈毛主席,希望他老人家可以明察秋毫,不能任凭那些宵小之辈冤枉对国家有功劳、对党无比忠诚的人。

包括后来1966年刘少奇主席被打倒的时候,张治中也同样写了一封长信送呈毛主席。但与前一封信一样,信件送上去之后就石沉大海了。

于是张治中就问周总理:“总理啊,我写的信主席收到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你啊,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休息。至于信呢,主席已经收到了,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我。”

“那就好,那就好。”此时张治中心里的石头总算往下落了一些。

但张治中不知道的是,他写的两封信其实都被周总理拦了下来,周总理后来跟他说的其实都是“善意的谎言”。如若不这么安慰张治中,他的情况只会比现在更糟糕。

眼见国家的乱象一天比一天严重,1967年年初,在“三老四帅”的带领下又发生了“大闹怀仁堂”的事件,随后被康生、江青、陈伯达一伙人诬陷为“二月逆流”,在社会上将事件无限发酵,张治中想不知道都难。

于是张治中觉得,自己必须要向毛主席面谏一次,为党、为国家、为自己的老朋友们做最后的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张治中的殷切要求下,他如愿参加了1967年的国庆阅兵式,在天安门上,张治中的儿子用轮椅推着他来到了毛主席的面前。

见到毛主席的那一刻,张治中很是激动,两人寒暄了一会后,张治中开口说:“毛主席啊,您老人家的步子实在是太快啦,我都有些跟不上了……原先我在党内的许多老朋友都被打倒了,要是将来老帅们都不在了,您老人家可怎么办啊?”

毛主席一瞬间就明白了张治中的意思,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文白兄,你就放心吧,我们是可以甄别的,你还是好好养病。”

然而毛主席的回答,彼时的张治中始终没能明白其中的含义,但他的身体却经受不住岁月的磋磨,自此便一病不起,直至逝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治中

“和平将军”

1890年10月27日,张治中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6岁便入学堂读书,前后共10年光阴。后因家境贫寒,之后的6年四处流浪,当过学徒、做过预备兵,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扬州当上了正式警察。

辛亥革命爆发后,张治中因信仰三民主义在扬州参加了反清起义,次年进入保定陆军学校学习,学成后前往广州参加护法运动,历任驻粤滇军、驻粤桂军要职。

1924年底,张治中进入了日后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任三期入伍生总队长,同时兼任国民革命军二师参谋长。也正是在这里,张治中结识了青年时期的周总理与恽代英等中国早期的共产党人之一,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北伐战争中,张治中亦是屡立功勋。1932年1月,张治中兼任国民革命军第5军军长,率部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给予了日寇沉重的打击。西安事变发生时,他亦主张一定要和平解决问题,枪口应一致对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张治中任国民革命军第9集团军兼左翼军总司令,并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并立下战功。

之后在1937年11月20日到1939年1月17日期间,张治中就任湖南省主席,少见的与当地的中共省委进行合作,加速推动了湖南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这段时间也被称为湖南省国共合作的“黄金时代”。

后来张治中因听信传闻以及对实地考察的不严谨,从而发动了“焦土政策”,酿成了1938年11月13日的“长沙大火”。大火烧了整整五个昼夜,古城的两千年的繁荣印记被付之一炬,张治中也遭受革职留任的处理。

张治中在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长期间,在此期间张治中工作勤奋、谨言慎行,深受蒋介石的信任与重用,曾多次建言蒋介石联共抗日、一致对外。皖南事变时,张治中也曾经直谏蒋介石,主张他承认错误,继续进行国共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

1945年5月,张治中受周总理委托,去往新疆释放了被盛世才关押多年的100多名共产党干部,为我党保住了一批优秀的骨干力量。并且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张治中是唯一一位没有与共产党进行过交战的国民党将领,因此也被称为“和平将军”。

平津战役后,国民党大势已去,但张治中仍然作为国民党代表赴北平与共产党进行谈判,双方在商定出《国内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之后,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周总理亦劝阻张治中留在北平,共商国是,张治中长叹一声听从了昔日好友的建议。

此后不久,渡江战役启动,国民党一触即溃,蒋介石收拢残兵退守台湾,张治中随之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并且他在新疆和平解放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建国后张治中被国民党开除党籍,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诸多重要职位,为国家繁荣昌盛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诸多贡献。

张治中一生谏言无数,可到头来不过化为一纸空谈,国共两党亦如此。

纯粹爱国

张治中直谏毛主席后听闻回复后的反应一如当年,只是如今他已然垂垂老矣,而且也再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一切。

张治中在国民党政府任职期间,曾经四度直谏蒋介石,可惜蒋介石无一采纳。

第一次直谏是皖南事变发生之后,张治中劝阻蒋介石要以对抗日军为重,国共合作不能轻易破坏,但是蒋介石冥顽不灵,根本没有听进去张治中的话,后面也只是因为舆论而被迫收敛,并非是出于蒋介石的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

第二次直谏则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正在作内战准备,张治中劝说蒋介石应该与民休息,不可再造战端,但蒋介石一心要将共产党铲除,还是毅然决然的发动了内战。

第三次直谏针对的是当时国民党内部李宗仁和蒋介石分庭抗礼,张治中写信给蒋介石建议他外交上执行亲苏、和共政策,对内执行推动土地改革,这样才能保住自己在国民党内部的席位。蒋介石在回信中对张治中的这番话非常重视,但时间一长就又没了下文。

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直谏是在北平谈判期间,张治中写给蒋介石的万字改革建议。但事实证明,蒋介石根本就不会听从他的建议,北平谈判所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破产自然也在意料之中。

蒋经国在得知张治中决定留在北平时曾经评价道:“他还是太天真了,以后必定死无葬身之地。”蒋介石则简单的评价他为“革命叛徒”,殊不知三民主义真正的叛徒其实就是蒋介石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

新中国成立后各项事业都蓬勃发展着,张治中也少了许多所谓“犯颜直谏”的理由,唯独彭老总和刘少奇的事情上,他写过两封长信,还都被周总理拦了下来。至于信的内容里写了什么,我们无从知晓,只能说这两人做事的理由一定都是出于公心。

而从张治中当面问询毛主席的话里可以看出,张治中的态度一定也是支持老帅们的,他认为当时的中国,依然需要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进行指导与稳固,而不是仅凭只言片语便将意见否决甚至污名化,这对于中国来说是莫大的损失。

好友周总理也曾评价过张治中说:“这个人只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一个纯粹的爱国主义者,他爱的仅仅只是中国。”

1969年4月,张治中与世长辞,时年79岁,他没能看见中国日后的繁荣昌盛,但他仍然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诸多贡献,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看完这段有关张治中在天安门上询问伟人的往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