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民大会堂的选址问题,和北京整体的城市规划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俗的来说,人民大会堂肯定是要修建在北京的核心地段。因此,一开始并非是在讨论人民大会堂的选址问题,而是北平和平解放之后的一个建设问题。

一旦北平的新城市规划确定下来之后,那么,人民大会堂坐落在哪里,其实在大方向上也就确定下来了,接下来也就是具体的选址问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当时关于北平应该如何进行规划建设?人民大会堂应该放在哪里合适?以梁思成为代表的国内专家学者,和苏联专家之间是存在着小小的分歧,是有着两种不同的声音。

两种不同的声音

早在1941年的2月,就在延安的南关街修建了一座参议会礼堂,也就是延安大礼堂。这延安大礼堂是砖木石结构,最多可以容纳1200多人。1949年10月1号建国之后,作为首都的北京,自然也需要建设一个大礼堂。

不过,建国那会最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如何重新规划北京的城市建设。

说到北京的城市规划,那还得从1937年说起,小日本占领北平之后,为了方便管理,就让日伪政府重新搞一个规划出来。于是乎,1939年这一年,就出台了一个北平城的城市规划方案,核心就是围绕五棵松一带建设一个新城区。

1946年,北平被老蒋接手之后,进一步完善了当年日伪政府的规划方案,也是围绕着五棵松一带建设一个新北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到了1949年,当时进驻北平的各个重要机关驻地都在五棵松一带,而且,经过日伪政府和老蒋多年的建设之后,五棵松早就变得和繁华了,并且在市政设施方面,更是旧城区所无法媲美的。因此,建国后重新规划建设北平的时候,也无怪乎不少专家学者建议,还是围绕五棵松一带打造北京的新行政中心。

提到梁思成,我们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他在保护古代建筑方面有着很大的贡献,因此,梁思成建议以五棵松作为打造北京新城市中心的一个考虑,就是为了完整的保护北京古城。如果按照这个城市规划设计思路往下走的话,那么,人民大会堂的选址,自然也就相应的定在五棵松附近了。

但是呢,当时援助我们的苏联专家却是不同的意见,他们反对在五棵松打造新的行政中心,他们希望能在北京看到一个翻版的莫斯科红场。按照苏联人的规划设计,那就是以天安门为中心进行规划设计。如果按照苏联人的设计思路来走的话,人民大会堂自然也就要修建在天安门附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来看,当时肯定是采纳了苏联人的意见,当然,以我们事后诸葛亮的眼光看的话,不得不说,苏联人的意见是正确的。客观的说,苏联人给出的理由也是有着道理的,如果在五棵松建设新的行政中心,必然会进一步造成新老城区之间的割裂。而且老城区虽然有些设施很落后,但是不缺少一些现有的设备和资源,倘若在五棵松兴建新城的话,在资源上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于是乎,北京的新城规划也就确定下来了,也就是以天安门作为中心,修建北京的行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