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5月22日消息(记者 罗世伟 见习记者 曾语辉)受入汛以来降水持续偏多影响,广州市珠江河段水位升高,水流较为湍急。尽管珠江的水情复杂多变,暗流较多,但依然未能阻挡野泳爱好者“追求刺激”的热情。记者走访广州市内发现,仍有个别市民,从洲头咀公园、沙面亲水平台等地点,进入到珠江野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别市民正在珠江江面野泳(央广网见习记者曾语辉 摄)

记者走访:仍有个别市民翻越围栏进入珠江野泳

央广网记者走访发现,在广州市海珠区洲头咀公园的亲水平台附近,张贴有多个显眼的告示牌,内容包含“河涌水深、禁止下水”“水深危险、注意安全”等。同时,相关部门已经将亲水平台围蔽,并且用铁板阻隔野泳者下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洲头咀公园警示标语(央广网见习记者曾语辉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洲头咀公园下水区域用铁板阻隔(央广网见习记者曾语辉 摄)

不过这些措施似乎未能阻挡野泳爱好者的“热情”,5月21日下午3时左右,记者在现场看到,仍有个别市民翻越围栏,从外侧进入到堤岸,换好泳衣、佩戴好自带的救生设备后,几名野泳爱好者一边热身一边交流野泳的心得。“今天要从洲头咀公园游到对岸的沙面,再从对岸游回来。”一名野泳爱好者说。

简单热身过后,几名野泳爱好者便通过堤岸旁的爬梯进入到珠江游泳,记者粗略数了一下,现场野泳的市民一共有5位,不一会功夫,一名野泳“老手”已经游到江心的位置。记者注意到,有部分野泳者随身配备的救生设备比较简陋,带着一个空心水桶便在水中畅泳。江面上不时有船只经过,虽然距离野泳者仍有一定距离,但激起的水浪,难免让岸上的市民感到心惊胆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民自带简易救生设备在珠江野泳(央广网见习记者曾语辉 摄)

一名试图横跨珠江游到对岸的野泳者,经过10多分钟的尝试后,便放弃了这个念头回到岸边,他告诉央广网记者,今天的水流比较湍急,没办法游到对岸。“刚才我尝试往外面游,但是游了很久还是在原地,待会再尝试一下吧。”这名野泳者表示,他断断续续已经在这里野泳了5、6年,天气炎热时,洲头咀公园几乎每天都有人野泳。

在洲头咀公园对岸的沙面亲水平台,记者同样看到有野泳者翻过围栏,从爬梯进入珠江游泳,岸边有不少市民围观并议论“水位这么高还下去游泳,看着好危险”。

专业人士建议:珠江水下环境复杂 市民切勿野泳

据气象部门统计,近期广州地区降雨频繁,累计降雨量已达到历史同期较高水平。受此影响,珠江流域主要河流水位总体较常年同期偏高0.5米,水流变得湍急,水下环境复杂。专业人士建议,市民不要擅自进入珠江野泳,教育部提醒学生,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擅自下水施救。

广州公共危机预防协会教官周楚扬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野泳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不建议市民到未知水域中游泳。“珠江的水文情况复杂,虽然江面上看起来比较风平浪静,但水下暗涌、漩涡密布,同时水面上漂浮的植物、水底下的石头,都可能对野泳者的安全造成一定影响。”周楚扬教官表示,珠江属于航道,有船舶行驶带来的波浪以及冲击都可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珠江的江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较大,野泳者没有做足准备运动,或者体力不支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抽筋的情况,如果这个时候又刚好离岸边比较远,就非常危险”周楚扬教官说,一旦遇到溺水等情况,野泳者应该采取仰面漂的方式自救,一定不能慌张。“面部尽量往上仰,手部在水面上划动,千万不要做过多挣扎动作。”岸边的市民一旦发现有人溺水,就应该马上拨打水上遇险求救电话“12395”,等待专业的救援力量前往现场进行救援。

属地街道将加强巡查 提高公众安全意识

记者将走访所发现的情况向属地街道——广州市海珠区南华西街道反映,相关负责人回复称,将会加强洲头咀公园附近的巡查,强化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安全意识。

“一直以来,属地街道高度重视洲头咀公园存在“野泳”现象,去年已进一步对下水点实施物理阻隔设施建设,加高金属围挡至3米,并将亲水平台楼梯改成斜坡,“野泳”人员大幅减少90%以上。”海珠区南华西街道回应央广网记者采访。

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海珠区南华西街道持续强化协同机制,联合海珠区水务局、水利设施养护所、海事局、洲头咀公园管理处和南华西派出所等单位,定期在滨江沿线开展防溺水安全联合巡查,及时劝离游泳者。此外,推进居住地党员参与社区文明创建工作,发挥“随手拍”作用,对“野泳”行为进行劝导和制止,并及时反馈所属社区;重点面向滨江沿线居住和活动的居民群众开展防溺水主题安全宣传教育,向身边的亲友宣传防溺水安全知识,营造全社会共同监督、全民共同防范。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