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的楼市可以说风云变幻了,有的说已经触底了大家赶紧买入抄底,有的说还要继续阴跌,售楼部有的被挤爆了,也有二手业主依然在努力降价和抓紧套现离场,可以说这轮的楼市在持续的大招之后,很多业主和购房客都开始躁动起来了,很重要的原因还是大家不知道这轮啥时候触底,因为雾里看花看不透,而我们也一直在关注房价走势,对于涨跌大家还是要有更加清晰的判断。

而从楼市政策而言,近期还是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的,从降公积金利率、降首套和二套首付下限,再到国资直接下场收存量房,随便拿出一个在以前都是非常重磅的操作了,而现在大家却感觉力度还不算很大,主要是被这两年上千次的政策松绑调控所麻木了,俗话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所以现在释放出来的信号可以说是后续的挤牙膏式的操作还会继续,因为之前楼市是朝着短期刺激经济的方向进行的,通过刺激房价上涨进行销量的去化。

而现在其实更多还是为了防范楼市的衍生性的风险和保交楼进行的,因为楼市这二十多年的高速度发展,杠杆在其中持续的积累,就像恒大能欠下2万多亿的债务,这在其他行业是难以想象的,要知道很多世界500强一年的利润也就几个亿甚至几千万的都有,要赚几万亿,需要上万年的时间。而房企的暴雷和债务也可以看出来,这次的救市不是要托举房企自己,而是要救项目和稳民生,而在5月17号出台的史诗级的救市大招,对后续的楼市是否有刺激作用,我们要清楚的看懂这次操作的本质。

首先新政的重点还是围绕保交楼进行,其实就是要防止房企出现系统性的风险,因为没有哪个行业同时有这么多的企业在间隔的时间段陆续暴雷的,如果一家暴雷,可以说企业自身管理不善,但是如此密集的民营房企暴雷,那肯定是行业出了系统性的风险问题,因为这轮楼市的最高点在2021年,而暴雷就在2022年和去年大面积爆发了,拿去年来说,销量的下滑和价格的下降,开发商拿地的意愿也大大降低,很多三四线拿地的房企都被套牢住了,开始往二线和一线进行拿地的转移了,很多曾经天价的地王也成为了笑柄。

而从去年下半年后,楼市的阴跌行情开始逐步在一线城市蔓延,客户原本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开始逐步变化成买跌不买涨,而一线也开始逐步虹吸二三线的购买力来进行自我输血和救赎,楼市的救市大招也不断出台,包括限购的解除、认房不认贷、松绑限售等等,因为一线的松绑也就意味着二三四线的城市的裸奔,二三线手上的牌基本都已经打光了,时间到现在后,广州能打的牌就剩下了核心几个区的小户型限购了;深圳也逐步松绑了限价,真实的价格逐步暴露到了市场上;北京和上海也在外围持续试探性松绑。

所以大家一直可以看到挤牙膏式的操作,楼市的策略其实就是哪里着火就扑的状态,就像一些卖的比较好的城市和区域,出台政策就越晚甚至不愿意出台,只有等到确实不好卖了或者需求急剧萎缩了,才赶紧出台刺激政策,又希望客户能回流来购房,当然,这样的谨慎操作也可以理解,地方也害怕政策用力过猛后房价重新出现大涨推高泡沫,当然,这肯定不符合软着陆的目标。

而这次的政策其实还是说明多数城市手上已经没有底牌了,可以说能出的政策都已经出了,所以高层也在给地方放权和新增底牌,就像首套房的15%首付,房贷的利率取消下限,地方的自主性就会更加大了。而且统计局4月的数据已经出来了,咱们昨天也分析过了,可以看出整体的数据还在持续的下行,现在的节奏还是处于阴跌的趋势之下,而大家原本期待的小阳春也没有如此而至,而且对新房来说,是量价齐跌,对二手房而言,虽然销量有所上涨,但是代价则是以价换量得来的,一线城市4月份二手房价格同比下跌达到8.5%,广州跌幅10.2%,深圳跌幅也达到了8.5%,要知道深圳均价最高点是在7字头的,即使跌10%,那也是7000多平的跌幅,100平的房子就缩水掉70多万了,而且这还是官方的数据,实际的情况只会比这个数据更惨一些。

所以现在的行情如果不再出台前所未有的刺激招数的话,是很难完全逆转这个局势的,下跌预期不是一两天养成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因为供大于求的定调在之前就已经强调过了,只是很多人还没有从过往买房躺赚的舒服劲中醒过来,心存了幻想就等于心存了希望,当然,楼市还是万亿级别的市场,其他行业短时间还很难迅速代替这个财政收入,就像土地财政还是地方收入的大头一样,所以救是肯定要救的,这也是持续出台政策的根源。

所以大家要清楚,这次的政策其实并没有降低太多的购房成本,从首付来说,虽然首付降低了,第一次给出去的钱确实是少了,但是剩下85%的钱是需要贷款的,这里面的利息是额外增加的,而且银行现在有钱贷不出去,巴不得大家都来买房贷款,而且首付降低后对银行的风险也加大了,因为房价如果持续下跌超过首付的话,断供的人和风险也会急剧增加,所以现在是降低购房的门槛,希望捞到更多潜在的购房需求,或者说在当前库存太高的情况下,在不明显的降低新房价格的前提下,打破原本的政策底线给到普通刚需,刺激他们积极入市接盘。

而对于LPR的调整,这个月20号是按兵不动的,而利率下限反而是给到地方可以放松,很明显,就是让银行持续让利给老业主阻力和难度相对大一些,但是要吸引客户银行却是很愿意的,就像有些互联网平台有杀熟的操作一样,你经常买的东西反而是贵的,而你朋友第一次下单就会有各种优惠和便宜价格,先把客户圈进来,入圈了后面要做什么就好说了,最怕的是你不给第一次的机会。当然利率下限调整后,也会刺激更多老业主继续提前还贷款,就像5.88%利率的大冤种,虽然经历了一次存量房利率的下调,但是相对现在的利率下限,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差距的,这里面的利息差也让很多老业主闷头吃亏了。

所以从当下政策判断,后续的政策应该还是会继续出台,现在的这几个福利政策还是一个信号而已,对去库存的效果需要观察一下,如果效果不佳,继续加码的源动力依然是存在的,而在政策发布后,有一线城市的售楼部被挤爆的新闻传出,其实也是能理解的,因为每次政策期都是短暂的窗口期,不止是新房,对二手房也是一样,总会有客户被刺激进去接盘,但是能持续多久大家也都能感受到,从4月底的定调之后,各种政策就没停过,相当于一直在吃伟哥,就算是萎掉的市场也会短期雄起一下了,如果这样刺激还没任何反应,那只能说是晚期了。

而对李嘉诚来说,在香港又开始了打折卖房的操作,之前就依靠囤地赚了很多钱,现在不玩囤地那招,也玩不转了,积极卖房出货,也可以看出现在套现的重要性。而市场能不能卖房,对普通二手业主来说,就是降价的幅度够不够,能不能卷过同小区的挂牌业主,如果卷的过就卖得出去,如果不行的话,只能持续挂牌等待而已,在当下买房市场的情况下,咱们还是要关注就业率的提升和居民贷款是否会增加,因为买房不是口嗨,而是真金白银的操作,每个购房者都要付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现金才行的。

所以救市政策是给了,但是能不能吃下这个政策还是要看大家手上有没有这个钱去买了,当下不少高薪行业的人员也在降薪,包括体制内的降薪对购房需求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地方土拍减少了,收入的降低也是理所应当的,而且未来可能也是一个常态了,现在都在卷新能源汽车行业,但是也没能创造出更多高收入的群体了,大学生现在最想的就是去考体制内了,大学可以不学专业知识,但是一定要学的就是行测和申论,学好这两门,就业的希望就大了很多了。

所以,大家要理性对待当下的救市政策,如果确实有闲钱。也有自住的购房需求,买下一套相对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问题也不是特别大,但是如果手上没啥钱,还想着低首付冲进去买入外围城市或者区域的话,妥妥的接盘侠就是你了,因为房价虽然下跌了一些,但是你的收入和未来的预期可能跌的更多一些,因为楼市的分化会更加明显,不要幻想普涨的操作,短期性的还是要软着陆的目标,当然,大家更期待的最终的大招和改革性的操作,还有房地产税的税率和收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