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距离高考还有整整半个月的时间,半个月后的今天,各位寒窗苦读十几年的同学们,将迎来自己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场考试。高考,除了分流你所学的专业,你所填报的院校之外,也会对你未来所处地做出一个很重要的分流。你去读大学的城市,可能会影响你今后毕业乃至后半辈子生活,所以选择一个适合你能力发展的求学地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为你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

那么,就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系来说,部分地区其实集群性质的大学较多。且这些地区的经济也相对较为发达,工作机会也较多。这几大主要的教育核心区域包含了京津冀地区,江浙沪地区,两湖地区,广深地区和西安及周边地区。这五大核心的教育区域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也是最多人愿意去到的还是京津冀地区和江浙沪地区,毕竟这里高校云集,相对的机会更为多一点。而相比较北京和江浙沪地区,广东省及其周边的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薄弱一点,但是广州和深圳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一点不比北上江浙差,在这里也做一个说明。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京津冀和江浙沪这两大地区所拥有的双一流高校群,一起来探寻下为何这么多高考毕业生都愿意往这两大区域跑。首先我们看到,光北京一座城市,就拥有了8所985高校,还不包含天津的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 可见总体的985高等教育资源上来看,京津冀还是要胜过江浙沪一筹的。毕竟把安徽合肥的中科大算上,也就是江浙沪皖总计才凑出8所985院校。但是这样的集群规模,在国内除了北京之外,对比其他地区来说也是无出其右的。

这两个地区的名校相对来说大家也是非常熟悉了,在这里我们也不过多赘述。然后再从211高校来看,依然还是北京市的211大学数量更胜一筹。北京的211高校名录,可谓是几乎涵盖了各个方向,各个大类的学科和专业,从政法类的院校,到财经类的院校,从化工类的院校到科技类的院校,再从农林业到语言艺术,还有医药、地质、矿业、石油等等相对小众的专业,在北京市这么小的一个区域内,涵盖了如此之多的专业门类的名校,可见北京市高等教育资源的集中程度!

而长三角地区或者说江浙沪地区,显然没有北京市这么多的优质高校。但是也依然拥有17所211高校,这其中南京市几乎就是北京市院校的“翻版”,但是总体的门类没有北京市这么的全面,辅之以上海市的几所211,以及合肥市的2所211,总体而言从量上也好,还是质上也罢,对比北京还是略有欠缺。

但是在双一流学科和高校中,长三角地区凭借着其拥有较多的城市,其在这个领域中是要比北京多出不少的。其总计拥有多达12所的双一流院校,主要还是以南京和上海为主,另外杭州还提供了2所双一流院校。所以总体来说,京津冀地区只要派出北京出战,就几乎可以和全国其他城市群打一个平手,可见北京市的高等教育实力,其实是无比深厚的。

当然,北京市在拥有这么多优质高校之外,其整体的竞争强度也是十分之大的。要想在北京生存下去,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相对来说长三角地区的竞争就没有那么激烈,所以也有越来越多的“北漂”,转而成为“沪漂”或者去到更南边的一线城市发展了,这也是可以被我们所理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