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以前,沙俄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欧洲国家,他们的活动中心始终都在欧洲。所针对的对手,诸如瑞典王国、波兰立陶宛王国、神圣罗马帝国,基本也都是欧洲国家。

即便是有一个亚洲的对手奥斯曼土耳其,那也是因为奥斯曼土耳其的手太长,伸到了欧洲部分来。他们之间的战场,也基本都在欧洲。

但是16世纪以后,沙俄翻越了乌拉尔山脉,一路向东行进。他们先后吞并了西伯利亚汗国、哈萨克汗国的大部分地区,这才开始与中国有了接触的机会。

此后,沙俄和咱们之间的交往,大致上可以分成这么3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1643年到1728年,确认边境阶段。
  • 第二个阶段:1729年到1857年,和平贸易阶段。
  • 第三个阶段:1858年到1917年,沙俄侵略阶段。

很神奇的一点是,这3个阶段中,沙俄基本没怎么吃过亏。除了扩大地盘,就是扩大地盘。而且作为一个典型的欧洲国家,他们超过三分之二的地盘,居然都处于亚洲。其中至少有151万平方公里,是原本受到中国清王朝直接管辖的领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确认边境时,沙俄可没少花心思。

沙俄对领土的野心是无穷的,他们一路向东推进,直接把领土推到了亚洲大陆的最东端。鄂霍次克海岸、堪察加半岛、白令海峡,他们全都探寻过。

到了一片地区,将当地为数不多的原住民给处理掉,再插个旗子建个城堡,这里包括方圆几百公里的地盘,就都是沙俄的了。

不过说到底,那些地方天寒地冻,原住民也不多,这才让沙俄钻了空子。比如说沙俄征服的西伯利亚汗国,虽说也是金帐汗国分出来的,可他们全国只有20万人左右,又能有几个青壮年能站出来反抗俄军的侵略呢?

为了寻找更加温暖的地区,17世纪中叶,沙俄终于来到了中国的黑龙江流域。这里冬天虽然也冷,但不知道比西伯利亚强多少了。而且有不少肥沃的黑土地,俄国人直接被馋哭了。从此以后,他们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将黑龙江流域纳入俄国的统治范围。

第一,骚扰黑龙江流域。

1643年,这是清军入关的前一年,这个时候清军忙着备战,没想到北方居然出现了小规模俄军。当时俄军跟土匪没什么区别,四处烧杀抢掠,当地人都称他们为“罗刹人”,啥意思?就是吃人的恶魔。

此后的10年时间里,俄军军官相继带领骑兵来到黑龙江流域烧杀抢掠。当时清廷正在平定天下,因此没工夫去管东北的事情,只能靠当地的军民自己组织力量抵挡罗刹人的滋扰。

第二,建城堡圈地。

1657年,俄军来到了我国额尔古纳河流域、石勒喀河流域,先后建造了尼布楚城、雅克萨城。同时他们以此为据点,不断扩张自己的地盘,但凡目之所及,他们觉得都应该插上自己的小旗子,将其变成沙俄的地盘。

1666年,这帮俄军还在当地扶持了代理人,在当地人的带领下,他们进入黑龙江腹地烧杀抢掠,罗刹鬼子的名声,由此在中华大地传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雅克萨之战。

为啥清廷不管管呢?其实也不是没管,比如说1671年,18岁的康熙帝在回东北拜谒祖陵时,就曾经叮嘱当时的宁古塔将军,一定要勤操练,防备罗刹人的入侵。

1673年,三藩之乱后,清廷就实在是没工夫去管俄军的事情了。一直到1682年,康熙帝才再次回到东北巡视边防。

当时沙俄在雅克萨建城后,不断南下滋扰,1685年,忍无可忍的康熙,派遣彭春出兵3000人,赶跑了雅克萨的俄军。

残余俄军退回尼布楚以后,沙俄又增派了600人前来支援,他们又流窜到雅克萨城,很显然跟清朝杠上了。1686年,康熙帝再次派遣2000多人,将雅克萨团团围住。缺吃少穿的俄军很快冻死、饿死一大片,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出城求饶。城内826名俄军,只剩下了66人。

第四,暗中帮助准噶尔汗国。

两场小规模战争过后,沙俄这才选择认怂。但是为了争取最大的权益,沙俄暗中偷偷资助西北的准噶尔汗国,让他们搞事情。

康熙帝无奈,只能把精力都放在了收拾准噶尔汗国之上,自然愿意在1689年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将外兴安岭以北的大片地盘,全都让给了沙俄。那片地盘地广人稀,天寒地冻,的确少有人居住,但即便不归清朝管,也轮不到沙俄来管吧?插个小旗子就算他们的地盘了,这算哪门子的事?

这还没完,东部边境线确认了,可中部还没有。清朝一直要求沙俄确认,可沙俄却利用这段时间,不断向南推进,蚕食了大片蒙古草原。

即便是1728年,沙俄与清廷签订了《恰克图条约》,那也是他们在暗中支持准噶尔大汗策妄阿拉布坦的结果。

不管怎么说,虽然清朝吃了不少亏,但好歹是确认了双方在东部和中部的边境线,这样沙俄也就没理由继续南下入侵了。这两份条约,暂时保住了咱们的外东北和外蒙等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和平贸易阶段,沙俄其实赚大发了。

1728年以后,沙俄暂时找不到理由南下入侵清朝,而且实力上也不允许大规模南下的行动。为此他们只能根据《恰克图条约》的规定,开始与清朝进行贸易。

《恰克图条约》中有这么一条关于通商的规定:

双方可以在尼布楚、恰克图两地进行通商,同时沙俄的商人,每3年可以到京城来一趟,但是人数必须要少于200人。

从此以后,中俄双方之间的贸易,基本上就走上正轨了。他们将西伯利亚的紫貂皮毛,贩卖到清朝来,又从清朝运走茶叶、丝绸、瓷器等产品到欧洲贩卖,以此赚取差价。

总之,作为一个中欧之间的中间商,沙俄那些年赚了个盆满钵满。既然有钱挣了,谁还愿意动刀动枪呢?

当然了,夺取黑龙江流域,那是沙皇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计划,这是不能更改的。只是当时暂且搁置了罢了。

1728年到1760年这32年时间,可以说是清俄之间的蜜月期。双方老老实实做生意,互惠互利,也没什么矛盾。但是没多久,双方便爆发了3次矛盾。

第一次矛盾,沙俄越界圈地。

可是到了1760年以后,沙俄又不老实了,他们不仅大肆接纳清朝的逃犯、增加清朝商人的税收,而且还越过边境,私自圈地。说到底,这是民族属性的问题,对于土地的欲望,他们自己也控制不住。

乾隆帝很生气,直接关停了与沙俄的贸易。原来每年双方的贸易额在100万卢布以上,可1762年关停时,只剩下了4万卢布左右。相当于是清朝对沙俄实行了经济制裁。

沙俄一下懵了,白白丢了一座金山,你说能不懵吗?沙俄只好连忙找清廷商谈,签订了《恰克图条约补充条款》,这才勉强恢复了交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次矛盾,沙俄再次越界。

到了1778年,沙俄的商人大晚上偷偷摸摸越界贩卖马匹,这就相当于是走私了。清军将其抓获以后,通知俄方一起来审理这件案子。

结果沙俄那边却丝毫不在意,再加上又有不少罪犯打算潜逃到沙俄,这回清廷又怒了,直接把恰克图的贸易点给关了。沙俄商人再次懵了,啥情况啊?大清国的皇帝脾气也太暴躁了吧?

无奈,沙俄再次派人前来与清廷磋商。由于沙俄的谈判代表态度比较好,这次经济制裁的时间很短。

第三次,沙俄包庇自己人。

到了1784年,沙俄这边有一个叫乌拉勒斋的人,不仅越过边境,还抢了清朝商人的货物。这还得了?按照此前签订的《恰克图条约补充条款》,这家伙应该被砍脑壳,还得10倍赔偿。

结果沙俄那边却只是将这家伙打了一顿就流放了,一点也不遵守约定。乾隆帝很不爽,再次宣布对沙俄进行经济制裁,关掉了恰克图贸易点。

这回双方憋了8年之久,最后沙俄绷不住了,只好对清朝服软,双方再次签订《恰克图市约》,这才恢复了贸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侵略阶段,沙俄至少从清朝拿走了15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事儿我们再熟悉不过了,此前沙俄之所以不断向清朝服软,一方面是因为双方势均力敌,沙俄未必打得过清朝,另一方面是贸易上沙俄能挣不少钱。

等到1858年的时候,清朝明显衰败了,而沙俄却尝到了工业革命的甜头,实力开始超越清朝。

  • 1858年,沙俄通过《瑷珲条约》,从外东北夺走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 1860年,沙俄通过《中俄北京条约》,从外东北夺走了40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了库页岛、海参崴。
  • 1864年,沙俄通过《勘分西北界约记》,从外西北夺走了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 1881年,沙俄通过《伊犁条约》,从外西北夺走了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以上加起来就超过151万平方公里了。他们的野心还没就此罢休,19世纪后期,他们曾经在中国版图上画了一条线,将新疆的乔戈里峰,与外东北的海参崴连成一线,这条线以北他们都要了。

也就是说,新疆北部、蒙古全部、东北等地,他们都要收入囊中。1900年他们果然占了东北,而且还在不断染指外蒙、内蒙和新疆。

好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沙俄战败,这才暂时停下了脚步。即便如此,沙俄依旧在1907年到1916年与日本签订了4份密约,双方将内蒙、东北一分为二,各自占一块。此外,日本承认沙俄吞并外蒙,而沙俄作为回报则承认日本吞并半岛。

由此可见,直到沙俄灭亡的那一天为止,他们都没有停止过入侵清朝的步伐。双方275年的交集中,居然只有32年左右的蜜月期。其余时间,都是沙俄开疆拓土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