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上市公司因此前的年报存在虚假记载,被当地证监局采取监管措施或行政处罚,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

值得注意的是,沪深交易所近期更新并发布了相关退市规则,特别加入了针对财务造假的其他风险警示制度。

财务造假直接ST多家公司有国资背景

5月以来,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因信披违规、财务造假被实施ST,其中海峡创新、特发信息、中泰化学和国瑞科技均具有国资背景。

具体来看,海峡创新旗下好医友,在2018年至2019年为扩大营收规模,通过虚构或虚构会诊咨询服务,虚增其营业收入,并安排厦门雄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厦门硕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第三方主体配合空转资金。导致海峡创新在2018年年报虚增收入7533.69万元,占当期披露金额的12.49%,2019年半年报虚增营业收入4712.27万元。

汇金股份因2021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总额1524.52万元。同时,公司还未按规定披露重大事项,2022年8月17日,汇金股份总经理郭俊凯被实施留置。而公司于2023年6月才主动向河北证监局供述郭俊凯被留置情况。

特发信息子公司在2015年至2018年分别虚减营业成本1039.33万元,9173.46万元、5624.61万元、1162.92万元,2019年虚增营业成本6494.77万元,并于2019年,通过伪造订单、虚构销售业务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3.28亿元、营业成本2.84亿元,虚增利润总额4386.71万元。导致特发信息2015年度至2018年度利润总额分别虚增1039.33万元、9173.46万元、5624.61万元、1162.92万元,2019年度利润总额虚减2108.06万元。

世龙实业子公司在2019年、2020年分别虚增营业收入约1.67亿元、1.47亿元,虚增营业成本约1.61亿元、1.35亿元,两年合计虚增利润总额约1751.58万元。

中泰化学则在2022年虚增收入42.48亿元、虚增成本42.48亿元。且未在2021年、2022年定期报告及临时公告中披露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关联交易,总发生额77亿元。

国瑞科技则在2019年,通过参与专网通信虚假自循环业务,使得2020年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2.26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86亿元,虚增利润总额4062万元,虚增收入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39.61%,虚增利润总额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49.68%。

退市新规新增财务造假ST指标

4月12日,沪深交易所同步就《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等多项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突出打击财务造假、资金占用的严监管导向,推动更精准实现“应退尽退”。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征求意见稿主板、创业板和科创板新增了适用于财务造假的ST指标。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财务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或者负债科目)存在虚假记载,尚未达到退市标准的,将被实施ST。

4月30日,沪深证券交易所更新了《股票上市规则》,其中明确,新上市规则发布实施后,上市公司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并触及本项情形的,将适用新规定对其股票实施ST。

为了充分提示公司实施财务造假的风险,便于市场识别,对新上市规则发布实施前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但在新上市规则发布实施后收到处罚决定书的公司,同样予以适用。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即实施ST,待满足条件后方可申请撤销。

经济日报报道指出,被挂上ST的风险警示后,股票的涨跌幅、投资者适当性将发生变化,还可能影响涉事公司的银行信贷、公募持仓。这是在资源配置上让投资者远离造假公司。

5月以来,有多家公司正因涉嫌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这里面谁会涉及财务造假,投资者需特别留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投资者如何提前甄别?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主要是基于三种动机,即避免ST或者退市、完成业绩承诺以及维持股价以利于进一步融资。

首先,财务造假最直接的方式,主要是虚增利润。要虚增利润,需要在资产端、收入端、现金流等层面进行全面的配合,在某些科目上容易露出财务造假的端倪。

最重要的是,多关注经营现金流,账面上有真金白银的进账,财务真实度就高一些。如果公司利润很好,而现金流一直很差,利润的真实性就要打些折扣,因为现金流的造假相对更难。

在看企业财报的时候,我们还要重点注意那些容易造假的科目,比如在建工程、存货、应收账款、大存大贷等等。

第2, 我们要重视上市公司的分红能力。如果上市公司每年真金白银大规模分红,虽然意味着它没有很好的投资项目和特别高的增长潜力,但至少说明它的财务是真实的。在财务造假频繁的市场,分红率高甚至会成为判断投资价值的重要标准。

第三,对于出现重大经营风险的公司,特别是重大道德瑕疵带来的经营风险,投资者应该第一时间远离。事实上,市场上有很多投资者都喜欢刀口舔血。康美爆出财务造假的问题是在2018年4季度,随后股价出现了暴跌,但是很多投资者并没有选择及时规避这种问题公司,反而是越跌越买,抱有公司能在困境反转的幻想。到2018年年底,公司股东人数环比增加了1倍多,2019年一季度环比18年四季度又上涨接近30%,投机气氛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