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大的男宝,上户口了。”“本人不能生育,真心领,私我”……5月21日,知名民间打拐志愿者上官正义曝出小红书有“非法领养”内容,并指出这些内容背后或涉贩卖人口犯罪。

21日午间,针对网友反馈的非法领养内容,小红书官方发布治理公告称,传播“领养、送养孩子”属于违法行为,平台核查发现,部分笔记下方存在评论违规情况,已对相关评论做下架处置,平台将持续清理站内违规内容。目前平台已将举报信息移交相关部门。

对此,多位网友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猛烈批评小红书根本没有尽到平台的监管审核责任,还有人直指平台根本就是为了流量而对平台上的非法领养、色情、售假等违法行为故意放纵。有法律专家则表示,如果社交平台人员虽然并未与拐骗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有所勾连,但为了流量等效益或其他目的,故意对这种招揽信息不管,在刑事认定过程中,如果有充分证据证明平台故意放任该行为发生,有可能构成共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报人:
小红书平台有人送养领养孩子

据上官正义介绍,小红书平台长期存在所谓送养、领养孩子以及贩卖出生证明和儿童上户口等违法事项的内容,甚至有人发布“预产期11月份,不知道男女”等内容,指向找人对尚在腹中的胎儿进行“预定”。

首先,有些内容直接明言“上户口”“办出生证明”;还有人疑问抱养的孩子怎么上户口时,会有用户跟帖称,“我一朋友抱养的小孩就自己想办法上了户口”,这种信息就疑似故意发布后等待对方私信联系,从而进一步实施犯罪。

上官正义还透露,他也曾与这些人联络过,并保留了指向这些人参与贩卖儿童相关犯罪环节的证据。只是在他把这件事情曝光之后,这些人已经变得非常谨慎。多年打拐经验让他认为,社交平台上发布的未经审核的未成年人领养信息,为滋生“网络贩婴”的犯罪行为提供了温床。更有在网络上“贩卖儿童”的中介会假装是想要收养孩子的人,私下把孩子收养过来后,再转手“卖”出去,从而赚取“差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官正义最后表示,他已经向小红书方面提出了相关诉求,并认为,打击治理这些指向犯罪的内容不能单靠他一个人。

小红书:
已下架相关评论
举报信息移交相关部门

小红书在21日发布公告称,平台核查发现,部分笔记下方存在评论违规情况,已对相关评论做下架处置,平台将持续清理站内违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2日上午,上官正义再发文表示,小红书平台相关违法送养领养孩子信息依旧存在,“我照片公布出来的笔记确实被下架,但是,我没公布的相关笔记,依然存在!不能我公布多少,你们就处理多少”,他呼吁:“烦请小红书,认真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网友质疑,小红书如此做法,是否可以证明其为“故意”,也有网友直言小红书根本就是“有人举报就处理,没人举报装着没看见”,应该立即被“下架”;但也有网友表示,说“上户”肯定违规,但是说“刚领养了孩子”跟评“在哪儿领养的”也不能判断这就是违规,如果是合法领养,大家适当讨论沟通经验做法并无不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律师说法:
私下收养属违法行为
平台或负行政责任

北京一律师事务所肖律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包括发布各种信息联系“买主”或“卖家”,只要有证据证明其后续行为或者有共犯人行为实际参与了拐卖妇女儿童的实行行为,则都有可能构成“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共犯。

那如果社交平台人员虽然并未与拐骗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有所勾连,但为了流量等效益或其他目的,故意对这种招揽信息不管,是否构成犯罪?肖律师表示,在刑事认定过程中,如果有充分证据证明,平台的相关负责人和拐骗妇女儿童行为人之间有共同的故意,而放任该行为发生,也有可能构成共犯。

广州市法学会刑事辩护研究会副会长、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廖建勋表示,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作为提供网络信息内容传播服务的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小红书平台应当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有责任对其用户在该平台上发布的信息内容进行审核,加强本平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因此,若小红书平台没有尽到平台监管义务,需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来源:新快报记者 郑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