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时间2024年5月23日,英伟达发布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本季度英伟达收入为26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2%。在收入当中,最为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英伟达数据中心在本季度的收入高达226亿美元,相较去年同期增长427%。

根据TrendForce的预测,以数据中心最核心的产品H100为例,微软购买了其中20.2%的H100,谷歌为16.6%,AWS为16%,Meta为10.8%。仅仅这四家巨头公司,就拿下了英伟达全球销量的60%以上。由此可见,英伟达数据中心产品在北美的需求是非常强劲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英伟达2025财年,数据中心收入能达到226亿美元。

在GAAP准则下,英伟达本季度的毛利率为78.4%,净利润为148亿美元,而2024年第一季度,英伟达净利润为20亿美元,这也就意味着,英伟达净利润同比增长62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英伟达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务数据

作为英伟达起家产品,英伟达游戏产品在本季度的收入为26亿美元,环比下降8%,同比增长18%。英伟达专业可视化产品在本季度收入为4.27亿美元,环比下降8%,同比增长45%。英伟达汽车产品收入为3.29亿美元,环比增长17%,同比增长11%。

收盘时,英伟达股价来到了949.5美元。虽然略低于昨日(2024年5月22日)股价,然而却已达到了去年同期股价的3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英伟达盘后股价突破千元大关

同时,英伟达官方表示,要在2024年6月到7月左右进行“1拆10”。目前来看,每股900多美元的价格不利于股票的流通。因此,进行1拆10后,每股价格不到100美元,可以吸引更多中小投资者参与交易,更多的投资者参与能增加股票的交易量和流动性。

通过股票拆分,公司可以使股票持有者基础更加广泛,有助于分散股权结构,减少大额持股的影响力。虽然股票拆分本身不影响公司基本面,因为公司预计股价将继续上涨,所以提前通过拆分来调整股价水平。很明显可以看出,英伟达之所以选择1拆10的做法证明他们对未来增长是非常有信心的。

2024年4月末,英伟达股价暴跌10%,这是自2020年来英伟达在股市上最糟糕的表现了。这是由于美股市场出现了技术股的抛售潮,高估值的科技公司普遍遭受股价下跌的影响,英伟达作为其中的一员自然也不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英伟达在4月末受到波及开始暴跌

究其原因,是因为超微电脑(SMCI)在4月19日发布公告称,将于4月30日公布季度报告,但未如以往提供初步业绩信息,引发市场不安,投资者担忧情绪蔓延至英伟达,才导致的股价大幅下挫,纷纷抛售技术股。

由此可以猜测,英伟达1拆10是想弥补4月股价暴跌带来的后遗症。

英伟达的沉浮

英伟达的沉浮

自大模型火爆以来,英伟达的GPU产品几乎成为了各行各业的标配,尤其是对于那些AI公司来说,怎样以更低的价格采购更多的H100,几乎成为了他们每天都在谈论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023年不同企业英伟达H100的采购量

以Llama 3的开发者Meta为例。2023年的时候,Meta为了发展大模型,将英伟达A100 GPU升级成为英伟达H100。

Meta的初步计划是购买15万个H100,一跃成为了英伟达重要大客户之一。不过这个数字并不完整,要知道,英伟达H100是在2022年10月才发售。但在2023年,H100的潜力并没有完全得到释放,再加上华盛顿对技术产品出口法案的修改,以及Tensor RT等技术的加入,让H100的整个交付过程在2023年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波动。

因此,Meta在2024年时才彻底打开采购计划,预计购入35万块H100。这种超大订单给英伟达带来的收益,完全体现在了英伟达本季度的财报上,同时也预示了英伟达在2025财年全年的亮眼表现。

但出乎意料的是,英伟达的分析师反而下调了2025财年第二季度的预期,他们认为,第二季度的毛利率会低于2025财年第一季度,为75.8%。这是因为,英伟达数据中心产品在此前曾有超过20%的收入占比是来自中国大陆地区的,华盛顿新的出口政策在2025年持续对这份收入产生不利的影响。

英伟达方面仍对第二季度的收入充满信心,他们预计第二季度收入会达到280亿美元,上下浮动2%。分析师则表示,根据第一季度的表现,第二季度英伟达收入将会是266亿美元左右。

同一时间,另外一件事也让英伟达心里“犯嘀咕”。因大模型而爆火的Hugging Face正式宣布与亚马逊达成合作关系,使用后者生产的AI芯片产品Inferentia2来进行AI相关的研究和运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Hugging Face和AWS宣布合作

事实上在大模型时代,亚马逊丢掉了自己在云计算上积累的优势,被谷歌、Meta等企业接连超越。此次与Hugging Face的合作,是亚马逊后发制人打响的第一枪,其目的很明显,自然而然是要跟上大部队。

目前,英伟达GPU产品在AI公司中占比为80%,其余市场被AMD产品瓜分。亚马逊和英伟达相比,GPU产品的起步时间点比较晚,不过亚马逊的优势在于亚马逊云服务客户,可以无缝衔接使用亚马逊GPU产品。这种推广能力带来的市场获取,将会影响英伟达在2025财年第二季度数据中心的收入。

通过市场对定制化GPU的反映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通用GPU产品失去信心,转而投入定制化芯片的怀抱。比如Groq、Graphcore等等。

定制化的优势在于,它远比H100、MIX300这样的通用GPU更符合自己的推理和训练需求。然而一颗定制化芯片,少则半年的生产周期,也让AI公司叹气,“等的我花都谢了”。

H200是英伟达的一把利刃

H200是英伟达的一把利刃

2025年财年的关键节点之一在于即将交付的英伟达H200。哪怕是Meta这样的大客户,几乎很少提及英伟达在2023年年末发布的英伟达H200。作为H100的升级产品,H200不仅显存更大,带宽更高,就连TensorRT也是出厂自带,而目前并没有很多企业公开自己H200的大订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H200

其原因可能在于,目前H100依然能解决企业中短期需求,致使企业“以旧换新”的想法不强烈。事实上,AI企业对于GPU产品的需求,并不是单块GPU的算力,而是多块GPU组合而成的GPU集群算力。

对于GPU集群来说,即便是完全相同的两张卡,进行并行计算的时候,两张卡所表现出来的性能也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如何连接两张GPU,保证高MFU(Model FLOPs Utilization,模型FLOPs利用率)才是企业最希望GPU厂商解决的。

对于上述定制化GPU厂商来说,这种事可以被理解为“小菜一碟”。因为在确定算法的前提下,分发任务、分配资源并不难,根据算法进行定制就行。可是通用GPU需要面对海量的未知算法,这对于服务商们就“不太友好”了。

目前,谷歌TPU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光学来传递信息(OCS,optical circuit switch,光学回路开关)。而英伟达则是使用InfiniBand技术,在计算节点、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之间建立直接的、高效的连接,共同构成了一个高速、低延迟的通信网络,进而让信息可以快速传递。

无论是哪种,在以“万”为单位的GPU集群时,都有较为出色的表现。不过像Meta这种,以“十万”为单位的超大集群时,表现就有点不尽人意了。算法只是一方面,最困扰英伟达的原因来自于“介质”,也就是“电子”。电子流动会导致能量损失并转化为热能,因此降低了信息传递的质量。这便是谷歌抛弃电子,改用光子作为介质的原因。

从目前的技术路线来看,“电子”暂时不能被替换的,虽然H200依然采用InfiniBand,但优势在于显存更大,用更少的H200就能完成H100的人物,进而减少信息在不用GPU中交换所带来的损失。所以尤其是大规模客户,他们是非常在意H200的。

英伟达进入细分市场

英伟达进入细分市场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英伟达在新Blackwell架构上采用了新的策略,以提高相关收入。这或许会给英伟达带来相当多的细分市场收入。

首先,英伟达推出了一个基于2025年新架构Blackwell的新组合方式DGX GB200。这个产品和人们对英伟达的认知截然相反,这不是一块GPU,而是货真价实的一台“计算机”。

DGX GB200由3600个GB200超级芯片模块组合而成,通过Nvlink链接,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DGX GB200提供了超大规模的并行计算能力和极高的内存带宽,目标是服务于大规模的AI训练、推理和高性能计算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DGX GB200

这相当于是在卖“套餐”,尤其是创业公司以及准备AI转型的中小企业客户,可以直接购买DGX GB200来实现快速AI算力的部署。

此前,英伟达对于数据中心产品销售的逻辑是不做细分,只卖产品,比如A100、H100。不过从Blackwell架构开始,英伟达将要对销售模式进行精细化处理,意味着英伟达正在转型,把自己从一家游戏GPU公司,转变为AI算力GPU公司。

正如手机市场中的华为、小米一样,GPU产品“战线”拉的越长,总销量就会越好。英伟达将自己的产品通过组合的形式,让大客户、中客户、小客户都有了更合理的采购方案,势必会增加2025财年数据中心业务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