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言——

2019年,一位来自美国的专家特地来到中国找洪家光,想要以年薪1000万的条件挖走他。

然而洪家光既不是名校毕业,又不是专家教授,他就是一名普通技校毕业的技工。

面对诱惑,洪家光根本不为所动,并一口回绝说:“就算你给我一个亿,我也不会去!”

一个普通技校的毕业生究竟干了什么能让美国不远万里还开这么好的条件来挖走他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身农村,考入技校——

"咔哒,咔哒……"沉闷的金属敲击声在工厂车间里回响。

一个穿着蓝色工装的小男孩,正专注地摆弄着手中的机械零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场景,仿佛就是洪家光熟悉的日常。

洪家光出生于1979年,是辽宁沈阳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落里的农家子弟。

但从小就对机械有着异乎寻常的热爱,对工厂车间的吆喝声、机器运转的节奏无比向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里人常说:"那小子长大准是个出息的工人!"

而谁也没想到,这个平凡的农门子弟,在之后能攻克技术难关,为我国做出卓越贡献。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东北农村,生活艰苦,父母操劳一年四季也维持不了多高的生活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家光少年时期,父母忙于农活,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好在邻家不远处有一家小工厂,里头机器轰鸣、零件碰撞的声音,就成了陪伴他长大的和弦。

只要有空,他就会跑到工厂车间,"旁听"几节生动的"实践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人师傅们操作机床或者锻造钢铁工件时,洪家光就像个小跟班一样很痴迷的看着。

有时工人们暂时离开工位,他便像只好奇的小猫咪,轻轻摸一摸那些形状各异的零件、机器部件。

与同龄人玩耍的时光不多,但洪家光从未觉得寂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他而言,这些冰冷的金属制品就是最好的伙伴,陪他一路成长,体会科技的魅力与乐趣。

这样的孩子很难不受父母长辈们的期待。

可即便明白洪家光对机械有着与生俱来的热情,农村老人仍旧很难摆脱重文化轻技术的传统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学好文化课,将来难有出息。"老一辈们认为只有通过文化教育,才能走出乡间、进入现代社会。

可是遗憾的是,由于偏科严重,成绩并不理想的洪家光无缘升学深造。

刚从高中毕业,他就被分配到一所技校,学习当一名普通的机械工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他,也曾有过短暂的迷惘:我的梦想就此止步了吗?

但是幸运的是,技校的课程正好让洪家光的机械天赋得以绽放异彩。

老师对这个孜孜不倦、刻苦钻研的学生赞赏有加,更在课下为他解惑答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是学有所得,洪家光在技校里的表现出类拔萃。

老师们说,从未见过如此贪婪学习、渴望提高的学生。

他对复杂的机械系统了若指掌,并且动手能力出众,可谓是理论与实践都能拿得出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系里评他为优秀毕业生。

1999年在他毕业后以第一名的成绩分配到一家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成为了一名航空事业的基础工人。

——学习技术,汲取知识——

年轻人满怀热忱,以为就此开启了美好的事业征途。

可谁知道,在他眼中的巅峰,实则只是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进入工作车间,洪家光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差距。

虽然在学校内算得上是翘楚,但高精尖的中航工厂,对技术的要求是校内课程难以接触到的。

在中航的生产线上,洪家光这才真正领教到了什么是顶尖的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大师级的工匠面前,洪家光并没有自满。

相反,他更加谦逊,虚心向工厂里身怀绝技的老师傅们请教。

一位位老师傅,就像航空航天的活化石,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梦的基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洪家光拜师学艺,先后师从12位技艺超群的老师傅,他像海绵一样饥渴地汲取着他们的知识精髓。

有师自有徒,洪家光耐心钻研、潜心体会,将这12位师傅擅长的绝技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12位恩师之中,在中航干了整整40多个年头的张凤义师傅教他脚踏实地,做事必须仔细严谨。

也有孟先新老师告诉他千万不要小看自己的工作,因为每一颗螺丝的价值都无限大,虽然工作每天重复无趣,但是产品的质量可以自己试着去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老师都对洪家光有或大或小的帮助,这也让他在以后突技术突破的道路上少了很多的阻力。

就这样工作一段时间后,洪家光开始主攻机械制造领域。

他对新技术有着出色的领悟能力和洞察能力,对传统工艺技术又了如指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份独特的结合优势,很快让他在公司里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再到后来,他竟然成为了引领业界潮流的技术大师。

——技术突破,拒绝诱惑——

在2009年的一个春天,当生产线上传来叮当作响的噪音时,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产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一份修理飞机发动机叶片的任务摆在了车间工人的面前,时间仅有十几天,任务繁重并且难度很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一严峻的挑战,很多人都持观望态度,但洪家光却主动请缨,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

可他清楚地知道,这犹如在吞云吐雾中行走,稍有差池便会掉下悬崖。

要完成这份几乎是常人无法完成的任务,首先就得消化叶片加工这门深奥的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他立马卷起袖子,放弃休息的时间,通宵达旦地钻研叶片打磨技艺。

一番艰辛努力后,洪家光终于攻克了这项技术,以技术进步的成绩,交出了这份完美的答卷。

就这样,一个曾经默默无闻的普通工人在车间里名声大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对洪家光来说,这才只是梦想之路的开端。

从那次相遇叶片加工的机会开始,他对飞机发动机这一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萌生了想自己攻克这一工业难题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研发飞机发动机叶片磨削工具,洪家光申请到了国家科技立项资格,从家搬到了工作宿舍居住,自此开启了漫漫征程。

但是研究并不是一帆风顺,虽然研究中的困难重重,但是并没有磨灭洪家光内心的斗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每天都全神贯注的盯着机器,调整参数,检查尺寸。

尽管这样的研究影响到了生活,但是他从未想过放弃这项工作。

而在多次艰难的实验中,每一次的失败,洪家光都会如数家珍地记录下失败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近乎偏执的专注和钻研精神,终于在2017年结出了硕果。

这项技术的问世,不仅有力提升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的整体性能,更是中国航空武器"中国芯"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想象,这项技术的诞生为我国航天事业带来了多大的成就。

但是这件事立刻就引起了美国政府和军方的高度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延续技术壁垒,打断中国在发动机领域的快速发展,美国人不惜重金高薪,企图把这位"国之重器"拉到美国去。

令他们始料未及的是,洪家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祖国的忠诚铁血般坚定,根本不为所动。

"就算是一个亿,我也不会去!"他昂首挺胸地拒绝了美方的诱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43岁的洪家光先后完成200多项工装工具技术革新,解决300多个工装工具技术难题。

凭借这项突破性技术,他的荣誉册里先后添加了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中华技能大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状、等等一系列奖项。

但是洪家光却说:“要扎根岗位,秉承献身航发事业的担当与责任。未来,还有更多挑战等待着我去攻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首往昔,如果当年的洪家光一时动摇、投靠了美方的诱惑,恐怕再也无颜面对钻研多年的发动机部件。

对于洪家光来说,坚持对祖国的忠诚才是首要选择。

正因为有了这样坚贞不渝的"中国心",我国航空工业才能不断突破重重障碍,向着强国的梦想阔步前行!

——结语——

洪家光的一生可谓坎坷曲折,但他从未放弃过梦想和追求。

从一名普通的农村青年,到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大国工匠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对事业的执着和对祖国的热爱,体现了当代科技工作者的价值追求。

正如他自己所说:"责任不容我们懈怠,使命不容我们停歇。”

这句话诠释了他对祖国和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我们的航天事业还有更多的高峰等待攀登,相信有了像他这样的大国工匠在默默耕耘,中华民族的航天梦一定能够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信息来源:
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洪家光:毫厘之间 精心雕琢——中工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产战机的“中国心”,是他们在守护——环球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家光:以心“铸心”的大国工匠——中国青年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国工匠·创造力 洪家光:匠心铸战鹰 磨砺书传奇——央视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技师洪家光 “为中国品牌中国速度作贡献”(二十大代表风采)——环球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