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部分美国军工企业及个人在对台军售上表现恶劣,对“台独”形成鼓动。过去几天中,大陆于5月20日、21日、22日三次对美企及相关人员发起制裁。其中5月20日将波音防务等2家美企列入中方不可靠实体清单,对一家违反中方制裁规定的美企发出警告。5月21日对美国前议员加拉格尔实施制裁,禁止中国实体与其有利益往来,冻结其在华资产并禁止入境。5月22日对12家美国军工企业在华资产实施冻结,对10名美国军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采取禁止入境惩戒。

中方此次对美方同“台独”勾连的企业与个人采取的惩戒规模,是此前未有的。相关行动建立中国全球产业链影响力的基础上,显示着随着中国国力提升和台海局势转变,中方对美方反制力度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美科技战背景下,美方限制逼迫中国以自研方式向产业链上游迁移,中美产业分庭抗礼的局面在来临。中国在大规模冶金、新材料、关键零部件、电池、无人机等方面的供应地位,给了中方对美企实施有效制裁的底气。目前,中美交锋在地缘、科技、经贸、金融的各领域进行。

中方在实体产业链中的占比日益扩大,美国则尚维持着全球金融体系的主导地位。俄乌冲突后,美国禁止俄罗斯接入其主导的SWIFT金融结算系统,试图以此对俄经济实施爆破。俄方自2014年起进行的提前预案及中俄合作支持下,俄经济未如美国所愿走向崩溃。有报道认为,俄一国当下运转的军工产能,超过了美西方国家对乌克兰支持的总和。美俄间在金融领域的敌对,使得美元版图出现无法掩盖的缺漏,去美元化被俄方基于天然气卢布、金砖机制、欧亚经济联盟、中俄本币结算机制,公开提上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美国对俄资产实施的没收动作,全球资金避险情绪加剧,催生新的结算方式发展。中俄间保持不针对第三方、不受第三方干扰的合作关系,双方的战略协作,支撑着多边时局的基本盘,支持着美国单极体系下,全球局势的相对均势。双方合作具有超过经济利益层面的互为唇齿、互相支持意义,美国长期以来对中俄合作发出威胁,美方的威胁动作反向促成了中俄的进一步合作。其中背景,是美方始终致力于对中俄的基本地缘影响形成裂解,致力于构建美国单极化、唯一话语权的全球体系。

美方框架中没有中、俄以大国身份存在的位置,除了加深同对方合作外,美国并未给中俄两国留下其他路径。美媒近期继续释放信号,宣称美国政府正筹备制裁方案,准备切断部分参与中俄贸易中国银行与SWIFT系统的联系。截断相关中国银行获得美元的渠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分析认为,中俄贸易结算的任务正越来越多由中国地方银行承担,美方制裁不大能发挥效果。目前,中美影响力的差异体现在,美国掌控着现行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上层建筑。中国作为全球实体经济活动中枢,是全球贸易的中心国家。

人民币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缺少黄金、白银、外汇情况下,本身便是以粮食、布匹等实体物资作为信用基石。当下中国的生产力水平,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信用背书。美方的制裁威胁,继续提醒着中国推出自主性跨境金融结算体系的必要性。中俄两国需要促进双方信用认证与金融市场构建,为建立美元之外的多边结算系统,累积经验、探寻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