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前205年,刘邦率军进攻彭城,项羽救援彭城,击溃刘邦部队,刘邦赶紧撤离。然后发生了一段传说,刘邦在逃命期间,多次把自己孩子踢下车,车夫夏侯婴多次救起孩子。

初想传说,较为合理。毕竟刘邦在跑路,夏侯婴只是负责驾车的司机。刘邦六亲不认,夏侯婴充满爱心。

但是随便翻开史书,真正看一眼,就会传说虽然大差不差,但是细节中藏着更多的问题。

因为史书中的记载,竟然有三个版本。

话,只有对照着看,才能听出来字缝里的秘密。

项羽本纪》中说,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

意思是刘邦打了败仗,全家都四散逃亡,刘邦在逃亡的路上遇到了自己的儿女。

在功臣表中说,上东,因从战不利,奉孝惠、鲁元出睢水中,及坚守丰,封雍侯,五千户。

意思是是刘邦打了败仗后,王陵保护刘邦子女撤离,随后率兵在丰地坚守,因功封侯。

在夏侯婴的传记中,说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馀,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於丰。

意思是从彭城赶到丰地的途中,发生了刘邦踢孩子下车的事情。

按功臣表,刘邦子女一开始在彭城,是王陵的军队保护他们从乱兵中逃离,按项羽本纪,刘邦子女一开始在沛地,项羽打过来后,全家都散了,他们运气较好,在逃亡路上遇到了刘邦。

第一处对不上的细节,是刘邦的子女在逃亡之前,究竟在什么地方?逃亡的时候,身边究竟有没有人保护?

第一处细节,引出来的是第二处细节,夏侯婴传记记载,汉王急,马罢,虏在後,常蹶两兒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

意思是刘邦着急逃跑,因为项羽就在后面追,所以刘邦经常把两个孩子踢下去,为了减轻车的负担,跑的快点。但是夏侯婴的车开得很慢,所以踢下去也不会受伤。

每次踢下去,夏侯婴就停车再给捡回来。

项羽就在后面追,刘邦知道,夏侯婴自然也知道,这时候怎么办?刘邦真要逃跑,为什么不自己骑马跑?非要坐夏侯婴的车?

刘邦不是不会骑马跑,在鸿门宴的时候,刘邦和张良骑马跑,骑的非常好。刘邦不是不会骑马,更不可能因为项羽大兵压境,吓得生活不能自理,忘了骑马。

所以,刘邦不骑马,而是坐夏侯婴开的车跑,解释就只剩下了一个,那就是故意的。

第二个细节,又会引出第三个细节,刘邦踢孩子下车,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什么项羽在后面追,刘邦在前面跑,刘邦故意不骑马,而是要坐车。

打开史书,检查一下汉军布防,再检查一下刘邦后面的行动。我们才能从刘邦的行动反推一二。

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元於下邑之间也,乃赐婴县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异之。

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从之,稍收士卒,军砀。

至彭城,汉败而还。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

刘邦逃跑,跑到了下邑,不跑了,这点可以从三方记载中得到印证。因为吕后的哥哥领着一部分汉军,正在下邑驻扎。

到了下邑后,刘邦收集败兵,要重振旗鼓。也可以从三方记载中得到印证,说明刘邦此刻被项羽攻破的只有指挥部。大部分军马分散驻扎在附近,实力没有怎么受损。这一点从后面刘邦立马又开始和项羽对垒,也能得到印证,如果全局都被打散,刘邦不可能立马组织起来大军。

真正对不上的地方,是刘邦怎么到的下邑。一边记载,是坐车了,最后和夏侯婴到了下邑,感谢夏侯婴救了孩子,一边记载,是骑马和张良到了下邑。

那么,刘邦到底是怎么到的下邑?分析双方布局,结合上面我们根据线索推理出来的结论,就能知道一个完整的故事。

公元前205年,刘邦率军进攻彭城,刘邦本人的指挥部在彭城附近,主力好几支,分散在附近,有的负责围点,有的负责警戒,有的负责打二线。

项羽救援彭城,一举打击到的是刘邦的指挥部,击溃的是刘邦大本营的部队,于是刘邦赶紧撤离。

在彭城大本营之战的混乱局面中,刘邦和所有人都互相失散,刘邦没有车马,先遇到了夏侯婴,坐上车开始跑路,边跑边思考应对。突然遇到了自己的孩子,于是夏侯婴力主带着孩子跑,刘邦力主扔了孩子咱们跑。

僵持跑路的缓慢过程中,遇到了王陵,王陵军有马,于是大家换马,王陵保孩子们去丰地,率兵坚守。最后因功封侯。

而夏侯婴和刘邦去下邑找吕后的哥哥的部队,路上遇到了张良。最后一起到了下邑。封赏夏侯婴。

出来混的都知道,司机很重要,知道很多秘密,而且自己的命就在司机手上。要收买人心,就要先把身边人收买好。夏侯婴不是专职司机,但是兵荒马乱,实在是没有别的人当司机了,大将自己做司机,不是不行。

可是遇到了自己的孩子,选择题就来了。

是不要孩子,还是带上孩子,是根本的问题。刘邦的选项,是宁可不要孩子,不能不要司机。

因为身边人的背刺,往往是完蛋的直接原因。从斐迪南大公到苏莱曼尼,从林肯到安倍,哪一个被刺的人,不是因为身边人出了问题,最后才给刺客留出了空间。

司机是一起干事的人,而孩子只能是接班的人。要是干不成事情,也就没有别的好说的了,毕竟孩子哪有司机重要?夏侯婴一个不乐意,转头把刘邦送给项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夏侯婴自然也明白刘邦的意思,夏侯婴也在赌,刘邦可以不要孩子,夏侯婴不可以不救孩子。毕竟,事情真要干成了,刘邦的子女不会怪罪刘邦扔自己下车,只会怪罪自己。

事情因为孩子干不成,刘邦虽然免不了一死,夏侯婴可以投降。但是事情真要干成了,刘邦的孩子就是未来的皇帝,自己是真要死的。

于是,两个各有心思的人,在孩子的上车下车之间,博弈了好几个回合,你知道我的收买,我知道你的害怕。

至于孩子的想法,没有人在乎。古往今来,无情最是帝王家。

直到王陵出现,打破了这个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