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之后报考央企成为了许多应届生的选择,毕竟央企每年都会提供大量的招聘名额,特别适合应届生投递。然而,有些学生在投递央企后被拒绝,便在网络上吐槽,认为自己的学历被忽视了。

比如,有一位三本生在投递简历后被对方默然拒绝,尽管岗位的要求明明是本科学历。理由是三本生并不算是本科,这么说真的合理吗?三本学生对此感到非常不服气,认为自己的学历是学信网都承认的,凭什么有些央企却不承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抱歉,这两种学生我们不要”,央企用人标准,意外获得了网友支持

其实,三本这个概念早就存在争议。现在实行的都是批次录取方式,只分为两个批次,学校会根据分数线进行优先或后续录取。在这个过程中,不再有一、二、三本之分。

在尚未实行新高考的地区,也已经取消了三本的说法,只剩下一本和二本。因此,三本生这个概念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中已经变得模糊和存疑。另一类学生在网上吐槽说,自己同样也是本科生,但因为是从专科升上来的本科,某些HR却不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知道,专升本现在是很受提倡的,许多专科生通过这个途径来改变命运。专升本的学生并不是不努力,相反,他们在专科阶段开始发奋图强,获得了不少奖项和表扬,甚至拿到了奖学金。

然而,当他们去找工作时,发现再多的奖项也没有用。如果与一个简历平平的双非公办本科生站在一起,HR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类同学就这样被拒绝了吗?令人意外的是,许多网友却支持这种录用标准。他们认为,企业在招聘时有自己的标准和考量,特别是央企这样的单位,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在高考中表现优异、进入重点本科院校的学生。

这是因为这些学生在一个更加严格的筛选机制中脱颖而出,代表了更高的学术水平和学习能力。要理解这种现象,首先需要认识到三本院校的背景。大多数三本院校是民办学校,这些学校的学费高,录取分数相对较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许多考生在高考中未能达到公办本科的录取线,才选择了民办院校。这些学生在高中阶段可能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与那些经过三年努力考上公办本科的学生相比,竞争力显然不足。

如果一个在高中阶段努力三年的学生,最终考上了公办本科,却与玩了三年、上了民办本科的学生在求职时享有同等机会,这显然对前者是不公平的。虽然都是本科学历,但背后的含金量却有很大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专升本的学生。虽然他们通过努力从专科升到了本科,但在一些HR眼中,他们的起点较低,甚至不如民办三本的学生。专升本的学生在专科阶段开始努力,但他们进入本科后的表现未必能超越那些直接通过高考进入本科的学生。

尽管“第一学历”这个概念在官方上已经不再被认可,但在许多网友眼中,高考仍然是衡量一个学生努力程度的重要标准。那些通过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理应得到更好的回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盲目的提升学历,还不如去提升自己的含金量

在当下,许多学生盲目追求提升学历,认为只有高学历才能带来更好的未来。这种观念并不完全正确。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为了考研,连续四五年努力却始终未能成功,结果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还错过了找工作的黄金年龄段。

这些人往往在考研路上不断尝试,却忽视了现实中的就业机会,最终陷入了啃老的境地,引发了不少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味追求学历这个所谓的“名号”是一个伪命题。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追逐一个不确定的目标,不如考虑如何提升自身的实际能力和含金量。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让每个人都去考公务员、做科学家或从事那些所谓的“高大上”职业。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职业,平凡的岗位同样需要优秀的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职业虽然起薪较低,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发展前景。只要你在某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能,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依然广阔。如果你的学历不够理想,不妨利用这一点,提早进入社会工作,积累实际的工作经验和人脉资源。

这些宝贵的经历将成为你未来发展的重要资本,甚至可能让你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比高学历者更大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