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地区的一个小村庄内,两道火光炸出来了巨大的将军墓,挖掘过程几经波折,墓室内更满是盗墓贼的尸体,被考古界称为中国第一凶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00多年前,一种用土堆保护墓葬的埋葬形式兴起,而河南省的上蔡县郭庄也紧跟这个“潮流”,在这里大大小小的墓葬之上都会有土堆,时间长了之后,他们就用这些土堆来播种庄稼,庄稼长得也是非常茂盛。而在一个平静的夜晚,这个村庄引来了盗墓贼的“光顾”,盗墓贼认为这里一定有古墓,可以获得宝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就借用炸药将墓室炸开,只见天空中惊现两道火光,一声巨大的声响随即而来,村民们也相继惊醒,赶到现场后,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洞穴,因为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也知道这里有相当多的古墓,他们一眼就看出了这些大洞是盗墓贼炸出来的盗墓洞,于是就将此事直接上报给了文物局。文物局的考古专家们闻声赶到现场,看到的也是满地的狼藉,几乎每隔几米就会有一个盗洞,这时,考古专家明显有些灰心,因为他们认为,既然出现了如此多的盗洞,这里可能是一个空墓了,他们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但是依旧进行着挖掘,勘测之后发现这厚厚的泥土中竟然有黄沙,用黄沙来埋墓葬还是很少见的,他们又去取了些古河道旁的河沙样本,对比之后发现两者截然不同,也就是说,之前探测仪中勘测出来的沙子并非来自古河道,而是人工外运而来的,这让专家们陷入了沉思。他们查阅史料后得出结论,这很有可能是一种特殊的墓葬方式,人工掺沙来防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操作就是先用细沙填埋墓坑,然后沙中再掺有巨石,这样如果有盗墓贼来挖墓,通过沙子的流动性带动巨石流通,巨石就会把盗墓贼砸死,这样的配置正是传说中的积沙墓。

考古专家们继续挖掘,发现这是一个东西长25米,南北长27米的甲字型墓葬,墓中有大量的细沙,细沙中还有大小不一的石头,这也就证实了这座古墓是专家们所猜测的积沙墓。在墓室的东侧,他们还发现了有黑色的泥土,西侧还有人字形木板,看来这些都是盗墓贼所做的,他们为了进入这个墓室也是费了好大的功夫,积沙墓很少会有盗墓贼的“光顾”,因为盗墓贼也知道在宝物面前还是保命要紧,除非迫不得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积沙墓的挖掘过程很难,盗墓过程那也会是更加困难,考古专家们挖了很深,还是细沙碎石,墓室的中部有木板残留,专家们本以为他们心心念念的棺椁出现了,可是打开之后才发现这是一个空盒子,空墓盒里也没有任何陪葬品。专家们继续清理沙石,发现沙土中有红色的图案,这很像是战国时期贵族墓葬的装饰物,再加上沙石之中还掺着一些金箔,专家们再次燃起希望,他们坚信,这地下还会有更多的宝藏,或者是说墓主人的身份一定相当特殊。他们继续开始挖掘,小心谨慎地清理泥沙,只见一座长方形的棺墓出现,旁边还有车马青铜器具显露出来,这座古墓不管是在质量上还是精美程度上,都是相当的无可挑剔。墓道挖到底竟然还有延伸,这就说明之前发现的空墓盒都是墓主人用来掩盖事实的假棺材,也是为了防盗墓贼。在墓室的东侧满是青铜器,粗略估量有3000多件,而且其中礼器众多,还有各种编钟石磬。在主棺的周围,还有13个年轻女性的尸骸,这些年轻女士要么就是妃子,要么就是仆人,十几个女性的陪葬,也说明了墓主人身份的高贵。在主棺附近还发现了墓主人生前所用的一些日常用品,也是件件精美,能建造起这样一座积沙墓的人,一定非常有实力,有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他们将墓室的角角落落都检查了个遍,也没有发现能够透露墓主人信息的线索,这个墓室之中也没有墓志铭。突然,有一位专家在主棺附近的沙土中发现了玉质宝剑,这个宝剑相当的高贵,一看就是大将军的标配。虽然没有直接说明墓主人身份的线索,但是挖掘活动到了这里,我们也不难猜出,墓主人就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大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挖掘行动进入尾声的时候,考古专家们竟然在墓室的西北角附近发现了巨多散落的尸骸,这些尸骸摆放得相当随意,专家们这才知道,许多盗墓贼进来之后就被砸死或者是窒息而亡了,看来此凶墓果然名不虚传,所入之人无一能生还,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众多盗洞之下,依然存在3000多件青铜器具,还有其他值钱的宝物了,因为盗墓贼们有命进无命出。这也不得不感慨古时人类的智慧,用细沙和石头就能完美地保护自己的墓葬。既然文物没有被盗,那就是惊险中的惊喜。这些文物被发掘后,也被放入了当地的文物馆中进行保存。河南第一凶墓的面纱也就此被揭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