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3869

作者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星巴克“赶人”上热搜,

网友却一边倒表示“支持”!

星巴克又因为“赶人”上了热搜。

前几日,在陕西西安的一家星巴克,有网友发布视频称,一名男子刚坐下一分钟就被店员劝走。

视频显示,男子询问,“不让坐是吧”?星巴克员工则回应,“你要坐就手机下单,你可以去商场那边坐”。最终,这名男子起身离开。

无独有偶。5月23日,有网友发视频称,南京一家星巴克,两位并未在店内消费的老年人“怒砸”门店。视频显示,因为高峰期没有位置休息,店员建议稍后再来,却遭到老人强烈不满,将店内杯子、吸管扔了一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各大社交上,也有许多网友发文称,星巴克开始实行“消费入座”。还有网友拍到,有些星巴克的门店,已经将“消费入座”的牌子摆到了桌台,提醒入座者。

对此,星巴克官方客服回应称,的确有“消费入座”一事,如不消费会被礼貌劝离,但星巴克不会强制顾客消费。

网友对最近频发的提醒“消费入座”事件,几乎一边倒地“支持星巴克”。“这是消费场所,不是人民广场”“当然落座要消费啊,起码的常识”“人家要交租金,有店员工资,不消费坐在那确实不合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费入座”的呼声响亮。

各家媒体也针对“消费入座是否合理”进行了民意调查。最终数据显示,“消费入座”都是压倒性的胜利。以头条新闻发起的投票数据为例,超过七成的网友觉得“消费入座合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参君特地咨询了一位律师朋友,对方表示:“经营者对其投资、运营的经营场所,享有法律赋予的范围内的占用、使用、收益及处分权。现行法律法规并未规定通常状态下,经营者有向全体社会公众无偿提供服务(入座也是一种服务)的义务。”

“因此,经营者允许未消费者入座,是其对自身权利的一种处分;但同时,要求必须消费者方可入座,亦不违反现行法律、法规之规定。”该律师说道。

无论是舆论风向,还是法律法规,这一回都站到了星巴克这一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星巴克:

从“中产会客室”变成“人民广场”?

在此次事件包揽“民意”的星巴克,却很难高兴起来。

原因是,星巴克早已在的“白嫖大军”的影响下,悄无声息地变了。不少网友感叹:星巴克从“中产会客厅”,变成了“人民广场”。

这几年随着星巴克的门店越开越多,客群从白领和商务人群,扩大到了更多普通的消费者,门店容纳的功能也“越来越广”。

虽然有一些“喜闻乐见”的热闹事儿。比如上海的一家星巴克,成了“围棋爱好者的天堂”。年初B站的一则爆款视频显示:一网友误闯一家上海星巴克,整个咖啡馆的桌子上都摆满了棋盘,热闹非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澎湃新闻的报道,每逢周一、四、六下午,该店都会有棋友自发组织的围棋活动。活动组织者也会提醒棋友下棋时保持安静,并且尽量点单。

但更多的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星巴克使用场景。

比如,在隔壁瑞幸买一杯9.9的咖啡,转身到星巴克坐下。有网友发帖表示,去星巴克里面坐的顾客人手一杯瑞幸,隔壁的瑞幸没有座位,群众买好9.9的瑞幸转身去星爸爸坐下。

比如,把星巴克当作是“棋牌室”。有不少网友的帖子都提到,星巴克全是打牌的人,而且几乎都是揣上一副牌,约上三两好友,自带保温壶,也不消费,在星巴克“消耗”一下午。

再比如,还有人干脆去星巴克“野餐”。炸鸡、薯条、瓜子.......一应俱全。吃完还不收拾,一片狼藉就留给星巴克服务员。

功能越发齐全的星巴克,却越来越高级不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餐饮人苦“白嫖党”久矣

“占座”但不消费的现象,困扰餐饮人许久。去麦当劳蹭个洗手间,去星巴克蹭网......已经见怪不怪。

但“蹭坐”给餐饮商家带来了不少困扰。

有餐饮老板在网上哭诉,餐厅刚开业没多久,每天都有很多人到店里蹭坐,也不点餐,赶了也不走,甚至还会跟你对骂。你说一句骂你十分钟。

在肯德基、麦当劳“占座”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一位江苏的网友发帖表示:“我常常去新百楼下的麦当劳买饭,然后拿着我的餐在就餐区饶了半天,最后只能回去吃。因为就餐区有一大半都是一些不消费的客人,纯粹休息.....”

更有媒体报道:在上海徐家汇美罗城的肯德基,常有一群闲坐的中青年男子,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吃睡都在肯德基......

尤其到了夏天,“蹭空调”的老人们“倾巢而动”。在一些快餐店、茶饮店,一座就是半天,没有消费,还要求服务员提供免费茶水。

一家淮安的开放式餐厅,就成为了蹭凉人的首选。店员无奈地表示:“报警也报过了,没有用。他不愿意走,你也没有办法撵他走,如果关了空调还会影响其他顾客。只能任由这样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不消费占座的人

餐厅可以反击吗?

有人站在顾客视角说,强行赶走顾客不对,我现在还没下单可能等一会就想买了。有人站在商家视角对呛,你都不买怎么叫“顾客”呢!

强制消费占座,虽然在法律上合理,但在实操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要如何给强制下定义,要实行怎样的消费制?这其中涉及许多的“人情”细节,难以拿捏得当。

餐饮圈外有一个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有胆量的案例,茑屋书店。这个网红、高端属性的书店明晃晃地列出告示牌,“自助饮品、小食,一小时56元起”,有人评论“一个起字,学问大了”,有人评论“这不就是变相赶人走”。

茑屋书店特殊的属性,让它可以说得这么直白,新店开业还能大排长龙。但绝大多数餐厅,难以做到,尤其是大连锁品牌。

厦门大学邹振东教授的《弱传播》中写到:生活中的强者,就是舆论中的弱者,越弱的东西越好传播。

所以一些“独立咖啡馆”,他们更敢和强行占座的人“硬刚”,在门头贴上大字,说我不欢迎怎样的客群,做一些筛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大连锁餐饮品牌不好这么说。门店服务员拒绝一位顾客想要喝一杯白开水坐一坐的请求,这事被加工后发到网上,就可能引起场大舆论,搞不好就会出现说,一个这么大的企业,区别对待顾客、没有同情心同理心社会责任感。

因此,餐饮品牌即便迫切希望不消费占座的人赶紧离开,也难以明着“说”出来。

有网友发现,一些品牌其实有一些“隐晦”进行的“赶客”策略,比如,有时候你觉得空调突然变得格外冷,或者音乐变得特别吵。甚至是,插座松松垮垮好久都没充上电......这些都是餐厅的“小心思”,提醒你“该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礼貌不失分寸地

让客人“让位”

餐厅蹭坐难以避免,那么有没有一些直接,又礼貌的方式,让客人自觉“让位”?

我们总结了一些小策略:

1、预先提醒,比如在入口处,或者桌面放置“消费入座”的提示立牌,事先提醒消费者,预防后面的“口舌之争”;

2、可以先让消费者入座,等客满再提醒。在餐饮非高峰期,有很多座位闲置,如果有一些有需求的顾客,可以酌情让其休息一段时间,等到了高峰期再做提醒;

3、友情提醒对方周边可以休息的公共场所,比如公园、商场公共空间等,建议其转移到这些地方休息;

4、温和地拿上菜单,介绍门店产品,给对方提出一些建议,询问其需要点什么。一般不消费者的人就会自觉离去。

总而言之,提醒消费者“消费入座”的前提,都需要照顾其情绪,尽量满足消费者的情绪体验。如何有效地提醒消费者,你有没有更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