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则独家新闻的刊登,让中国乳业“常青树”三鹿奶粉一夜塌房。

集团董事长田文华在内的多位高管入狱,无数儿童和家庭因此得到拯救。

时光荏苒,入狱15年的田文华已经出狱,但人们的焦点却在另一个人身上。

他,就是揭下三鹿虚假面目、一度被传离职自杀的简光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光洲

无妄之灾 婴儿蒙难

2008年以前,三鹿奶粉一直是备受中国人追捧的“国民品牌”。它以适中的性价比和较高的产品质量,常年蝉联中国奶粉界的头号宝座。那个时候,三鹿奶粉遍布在全国各大城市的每一个超市和商店中,是新手爸妈的必需品。然而到了2007年,三鹿的好口碑却出现了危机。

原来,自从2007年12月开始,三鹿集团就不止一次地接到投诉,称自家孩子在喝过三鹿奶粉后小便开始出现异常,尿液里频繁排出红色沉淀物。还有些家长反映,宝宝在喝了半年多的三鹿奶粉后,莫名其妙的变成了头大身小的“大头娃娃” ,手指也不能自由弯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喝了三鹿奶粉后的孩子,变成了“大头娃娃”

可终归是人微言轻,那时的三鹿奶粉红透半边天,质疑三鹿奶粉质量问题的人到底还是少数。有的家长在网上尝试发帖揭露此事,结果一周不到就被删帖了。患儿家长们拿不出有力证据,也吵不过那群拥护三鹿的支持者,只能自认倒霉。

时间转眼来到2008年,这年9月,甘肃岷县的医生张伟碰上了一桩怪事。不知是何缘故,当地忽然同时出现14名患有肾结石的新生儿,更离谱的是,这个数字在短短3天内便飙升到了59个。看着那些年轻父母焦虑而绝望的眼神,张伟的心里忍不住犯起了嘀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院收治确诊了肾结石的婴儿

肾结石通常发生在成年人身上,即便是年轻患者,偶尔有一两个也不奇怪。但像如此大批量的新生儿肾结石患者,从医多年的张伟还是第一次遇到。联想起此前网上流传的质疑三鹿奶粉的帖子,张伟认为这些婴儿的得病很可能与奶粉有关。

果不其然,在对这些患儿的父母进行询问后,张伟发现了导致婴儿患病的源头。这些孩子都喝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三鹿奶粉,显而易见,真正的罪魁祸首已然水落石出。可当张伟急匆匆的拿着分析报告想找媒体公开时,各路媒体却是各种推脱,没一个答应帮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难怪,毕竟那个时候三鹿虽然有人质疑,但大多数的消费者还是很信任这个老品牌的。即使真的存在质量问题,那也只是极少数的个例。张伟虽然找到了愿意报道的部门,但他们也只是简单的写上两句,却对三鹿集团只口不提,因为他们都害怕遭到后者的报复。

事实也的确如此,彼时的三鹿集团刚在2008年1月拿下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得到了国家认证的奶粉业巨头。作为国内市场畅销不衰的大势品牌,如果在上升期被爆出丑闻,对三鹿集团来说必将是难以承受的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事长田文华似乎早就做好了对策,不过,她并不是堂堂正正的发澄清声明,也没有立刻改进产品的生产流程,而是费尽心机的“补窟窿”。面对三鹿奶粉检测报告中含有三聚氰胺的事实,田文华在品牌利益和食品安全之间选择了前者,当着所有人的面演起了独角戏。

田文华一面对外坚称三鹿奶中的三聚氰胺对人体无害,一面在内部将三聚氰胺定性为“A物质”。她没有立即召回有问题的奶制品,而是命令工厂继续加班加点的生产含有每公斤20毫克三聚氰胺的三鹿奶。马上就要到中秋节了,田文华可绝不能发给过这大好的赚钱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外界的消费者并不知道市面上流通的奶制品仍然含有大量的三聚氰胺,依旧被田文华“不会有影响”的谎言蒙在鼓里。田文华如愿获得了更多的利益,然而,躺进医院麻醉床上、浑身插满管子的患病婴儿也越来越多。看着那些饱受病痛折磨的孩子,张伟再也忍不了。

怀揣着最后一丝希望,张伟找到记者简光洲。他当时刚刚结束汶川大地震的采访任务,听闻了三鹿奶粉的事情后正准备去甘肃一探究竟。张伟将情况一五一十地跟简光洲讲了一遍,严峻的事实让简光洲眉头紧锁。他意识到,自己必须要做些什么,来揭开三鹿的“遮羞布”了。

逆风前行 揭穿真相

简光洲本来想着,既然原先有关于三鹿奶粉的报道,那么可以先从这里入手。然而结果却令他十分失望,因为这些报道都在有意无意的帮三鹿集团“打掩护”,而且这个市值150亿人民币的大品牌公关做的实在太周密了,根本不给简光洲从媒体找突破口的机会。

同行们指望不上,简光洲只能亲自前往甘肃岷县,在那里他见到了很多患有肾病的婴儿家属。家属们对于这个陌生的记者到来,起初并不欢迎,因为他们认为简光洲和其他媒体一样胆小怕事。但在简光洲的真诚承诺下,他们最终放下了戒备,将自己的遭遇告诉了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隔着一层薄薄的玻璃窗,简光洲看着那些头顶扎着针、浑身插满管子的婴儿,心情如同坠入冰窖般沉重。一群刚来到世界上的新生命,明明什么也没做错,却要为了某个人的利益熏心而买单。田文华靠谎言维护了三鹿国民品牌的地位,可那些婴儿的健康,谁来负责?

简光洲清楚地知道,三鹿是个大品牌,不是市面上不起眼的杂牌子。选择走上揭开三鹿真面目的这条路,就等于赌上了他的记者生涯。或许这场力量悬殊的博弈里,简光洲会赢,但他也会因此永远离开新闻界。甚至搞不好,还会沦为世人咒骂的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文华

但既然决定了,就再没回头路可言。简光洲为了得到更精准的证据,亲自去超市买了几款价位不同的三鹿奶粉,并送到了检验科进行鉴定。检验报告给出的结果显示,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严重超标,这种剧毒物质一旦长期食用,会导致人患上肾结石,更甚者还会得膀胱癌。

2008年9月10日,秋风萧瑟的黄昏时分,风尘仆仆的简光洲站到了东方早报的总部大楼前。他将自己的工位提前收拾好,做好了辞职走人的准备。紧接着,简光洲拿着检验报告和整理好的有关三鹿“毒奶粉”事件的稿子找到编辑,公司虽然有压力,但还是于次日将它发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揭露三鹿毒奶粉事件的报道

一篇《甘肃14婴儿同患肾病 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的独家报道,拯救了那些备受毒奶粉迫害的家庭,却也不出意外的给简光洲招来了太多非议。报道发布的时候,距离北京奥运会召开才过了一个月,简光洲赶在关键时刻发这种报道,不纯纯是在抹黑国家形象吗?

报道刚发出去没多久,简光洲和东方早报便收到了铺天盖地的恐吓电话,全是要求他们撤稿道歉的。这些反对者中会有三鹿集团的拥蹩者,也会有那些被触及到利益蛋糕的三鹿同伙,舆论几乎大半都是在谴责简光洲“想红想疯了”,见不得三鹿大红大紫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即便承受着如此巨大的舆论压力,简光洲和东方早报仍然没有撤下报道。为了那些被病痛折磨的稚嫩生命,为了戳穿三鹿为利益罔顾人民的罪恶嘴脸,简光洲始终坚持着。终于,消息惊动了国家质检总局,经鉴定后确定与简光洲所报道的情况一致,三鹿再也跑不掉了。

最终,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被判无期徒刑,另外两名参与“毒奶粉”事件的主犯被判处死刑。这场震惊全国的毒奶粉事件,让鼎盛一时的奶粉业巨头彻底分崩离析,从此背上了洗不掉的污名。然而,简光洲的生活却没有因此恢复宁静,反而卷进了更大的旋涡之中。

选择离开 回归平淡

一部分人质疑简光洲到底是凭借什么推翻的三鹿,但更多的人则是指责他是害得中国乳业倒退数年。二十多家牛奶企业因此受到牵连,罚款高达11亿人民币,大量工人和奶农因此失去经济来源。简光洲在为那些患儿发声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会对别人和国家造成负面影响?

简光洲的决定并没有错。他不仅揭穿了三鹿奶粉的真面目,还间接推动了中国食品安全领域的大整顿,《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是在此时出台的。简光洲真正发挥了作为新闻工作者应有的公众监督作用,让这件事能圆满收尾,给公众一个最合理的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毫无疑问,简光洲是推动我国食品安全的一大功臣,社会上也渐渐多了称赞他的正面声音。然而在“三鹿毒奶粉”事件发生的第四个年头,简光洲却忽然以“理想已死,兄弟珍重”的理由辞去了记者的职务。从那以后,简光洲鲜少再在公众视野中露面了。

外界曾有传言称简光洲是因为承受不了舆论压力,对新闻业心如死灰,想不开寻了短见。但实际上,他离开公司的原因并不止于此。他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家庭,有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忙忙碌碌那么多年,简光洲想停下来陪伴家人,尽好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年外界的风言风语若是说对简光洲毫无影响,那自然是假的。他也不是刀枪不入的钢铁,也会有无法承受的时刻。他不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只是一个人苦苦支撑太久,简光洲实在太累了。所以,他离开了公司,自己和朋友合伙开了传媒公司,转行做起了撰稿工作。

“以一人之力,发全国关注,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功莫大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光荏苒,15年前那个孤身入虎穴的记者简光洲,如今已褪去满身热血,成为妻女背后最坚实的顶梁柱。在利益与生命的较量中,在源源不断的舆论风暴里,简光洲如一支明烛点亮了新闻业的良心。他是拯救了30多万儿童生命的孤勇者,也是新闻业敢为人先的行业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