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网易财经ESG

作者|胡世鑫

5月21日中午,一位股民在中通客车(000957.SZ)股吧上留言,称“我是庄,下午1点20分将拉升至涨停。”午间开盘后,中通客车股价开始上升,到了13时14分,股价突然直线上升,经过短暂回调后,股价直接触及涨停,并在13时21分封板。

股市表现与该投资者“预言”出奇一致,引发市场和监管层关注。之后,深交所介入调查,并对涉事股民采取限制交易措施。对此,中通客车回应称无违规行为。后来,股民预测内容被删除,其发文解释,“真的只是运气好,没想到发出去的帖子这么火。”

在“掐表涨停”事件之后,中通客车股价经历了连续两天大跌。有观点则认为,此类事件会让一家企业的中小投资者保护和公众信任度动摇,进而影响其社会责任(S)表现;管治透明度和内部控制遭受质疑,也会令公司治理(G)表现蒙尘。

作为中国客车行业中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中通客车去年的业绩并不理想,营收创下了2015年以来新低。而“掐表涨停”事件也无疑给公司的发展带来更多不确定性。那么,在ESG方面,中通客车的具体表现如何呢?

重要数据缺失

网易财经ESG注意到,在同花顺的ESG评级体系中,中通客车的评级为“BB”,在申万三级“商用载客车”板块里排名第三。在华证指数的ESG评级体系中,中通客车的评分更是在14家申万二级“商用车”行业公司里排第九,在环境治理(E)方面评分垫底。

此前,澎湃新闻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联合发布中国上市公司环境绩效动态榜单和行业分榜单。这次榜单比较周期为,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底,在“汽车制造业”中,涉及162家上市公司,8744家关联企业,结果中通客车排名垫底,环境绩效为-110.32。

翻看中通客车今年3月底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下称“ESG报告”),不难看到该公司ESG报告篇幅过短、仅有24页,且报告的信息含量较少、大多数据抑或缺失。

以评分垫底的环境治理(E)为例,在中通客车的ESG报告中,仅第四章“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中提到了一小段话,称公司编制的《采购协议和合同》涵盖了社会责任要求、劳工权益要求、环保要求、环境污染要求等各个方面,例如采购环保材料、推广可再生能源、资源回收利用、减少碳排放等。

要知道,作为商用车制造企业,其自身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碳排放情况,是市场方面关注的重中之重议题。而在中通客车的ESG报告中,并未披露与“碳排放量”相关的“范围一”“范围二”以及“范围三”等碳排放国际标准指标数据。

此外,中通客车作为致力于节能与新能源客车研发和推广的企业,具体的节能减排效果和技术创新的实际应用情况,同样需要详细的数据支持,但此报告中并未呈现。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五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部分,中通客车称,“公司持续完善环境管理体系,积极践行绿色生产方式,采取从源头替代、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全员参与,减少污染物排放。”

不过在此之前,公司及子公司多次因环境违法行为而被罚款。

2021年2月,中通客车就因外排废水总磷浓度超标而被山东省聊城市生态环境局处以罚款48余万元。同年6月,控股子公司聊城中通轻型客车有限公司也因环境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同年11月,中通客车再次也因环境违法行为被处以罚款72.5万元。

尽管中通客车在ESG报告中称,其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并持续有效运行,但实际的排放情况仍出现超标问题,说明环境管理体系在执行上存在缺陷或需要进一步强化。

质量问题引发关注

据中通客车年度财报披露,2023年,公司营收42.44亿元,同比下降19.57%;净利润6,965.41万元,同比下降29.16%。作为最早投入新能源领域的公司之一,中通客车主营业务中,新能源客车收入占比一度过半,但2023年,其销量却大降超50%。。

相比之下,行业龙头宇通客车最新发布的一季报显示,该公司实现了量价齐升,进而带动了营收增长。同时,公司出口销量更是同比暴涨92.0%。在龙头强势的竞争环境里,中通客车想要实现追赶的难度并不小。

另外,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普遍面临质量问题,中通客车也受到波及。2023年5月,中通客车被曝新能源车辆存在电池无法充电、故障频出、售后服务差等问题,导致客户安义县顺来客运有限公司损失惨重;

据该客户投诉称,其在2018年购买的20辆中通客车新能源汽车问题重重,买来没到1年气泵就全部更换;此外,虽然该批车辆的订单上写的三电质保8年,但后续中通客车却未提供相应质保服务。尽管中通客车给出了解决方案,但双方并未达成一致。

近年来,中通客车亦因新能源车卷入买卖合同纠纷;2024年3月公布的一则判决书提到,中通客车与客户宁德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就其2016年出售给对方的40辆8米级纯电动公交车电池的衰减程度是否满足更换条件出现争议,并因此遭到对方诉讼。

2020年,中通客车还因车辆失火问题引发关注。据相关报道,2020年5月9日,中通客车新能源公交车被曝在陕西省子长县职教中心路边自燃起火,当地消防员经过20多分钟的紧张扑救后成功将大火扑灭。当年年底,中通客车的新能源公交在该县再次发生起火事故。

而早在2017年,中通客车还曾卷入“骗补”风波。2016年,新能源汽车骗补首批名单公布,客车行业成为重灾区;2017年,一份《关于报送2015年度新能源汽车闲置车辆情况的通知》流出,通知要求各地抓紧组织对认定为闲置情形的车辆运行情况进行核查确认。

根据报道,上述《通知》涉及的“车辆闲置”的企业达69家,包括宇通客车金龙汽车等上市车企,而彼时80%销量靠新能有客车的中通客车却不在其中。不过2017年6月,《证券日报》便报道称,山东省部分贫困县购买的中通客车亦出现部分闲置的情况。

在ESG方面,中通客车需加强产品质量控制,提高透明度和沟通效率,同时积极应对社会责任和环境问题,以重建公众信任并提升企业形象。

重要股东高位减持

BT财经数据通称,在中通客车的投资者互动问答里,部分投资者在提问时明确表示不希望收到“谢谢关注”的回复,他们似乎对公司回应方式极其不满。

例如,有投资者问:“贵公司海外业务的占比是多少?请查阅相关数据后再作答,不要只是形式上的感谢。”公司对此的回答却是:“请参考我们的年度报告。”

另一位投资者提出了具体问题:“中通客车与山东省道路运输协会联合开发的齐鲁出行定制客运网络平台……有潜力成为山东省道路客运数字化转型的标杆……请问该平台的网约客车每天能服务多少乘客?”对此,公司仅回复:“感谢您的关注。”

要知道,确保与股东,尤其是小股东的顺畅沟通,是公司治理(G)中信息透明度和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关键,也是社会责任(S)中对利益相关者尊重、信任和声誉的体现。中通客车的“谢谢关注”式回复实在敷衍了事。

另外,网易财经ESG注意到,在这次“掐表涨停”事件前,中通客车于2022年已有过多次股价异动和减持的情况。

早在2022年5月,因核酸检测车走红的中通客车股价曾在14个交易日内实现13个连板,月内累计涨幅超2.5倍。而7月19日,中通客车变突现“天地板”,在开盘后一度拉升触板,但是午后直线放量大跌至停板,并在次日再度跌停。

与之伴随的,是中通客车的第二大股东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山东国投”)“精准”减持。7月19日晚间,中通客车发布公告称,公司二股东山东国投于当日继续减持中通客车股份592.9万股,而在前一日,该股东刚减持完公司1%的股份。

据了解,在ESG的评级中,股东的减持可能会影响公司的治理(G),尤其是当控股股东或主要股东减持股份时。这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的变化,进而影响公司的决策过程、管理层稳定性以及与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参考资料:

[1] 《“掐表涨停”的中通客车,营收创9年来新低》;国际金融报

[2] 《“操纵股价”上了热搜,中通客车ESG或能管中窥豹?》;BT财经数据通

[3] 《山东重工集团董事长谭旭光:未来一定是多能源战略 “柴油机永远不会消失”》;证券日报网

[4] 《中通客车“捉妖记”》;经济观察报

[5] 《中通客车13次涨停背后:核酸检测车概念难解客车行业困局》;经济观察报

[6] 《中通客车“失宠”背后:新能源弯道超车计划遭遇重大挑战》;新浪科技

[7] 《罚款48余万元!中通客车因排污超标问题被处罚》;大众网

[8]《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环境榜:涉162家,中通客车居行业末位》;澎湃新闻

[9]《贫困县所购中通客车闲置 司机:开这车午饭颠出来》;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