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佳尔 编辑袁畅

在中国公募历史上的26届年度基金冠军中,汤戈可能是最有“神秘”感的,甚至没有之一。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一方面,他是少数“组团”斩获冠军的基金经理——时任获奖产品有两位“主理者”,迄今谁是主导依然成谜。

另一方面,汤戈依然是业内最“低调”的基金经理,仅有的几次对外发声的内容,内容也多数“概括”而“扼要”,关于其操作中的核心理念、决策过程,关键时候的投资取舍照例“着墨不多”。

此外,汤戈从业的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公开视野中,他不长的公募投资记录(累计不足三年),亦被分割成两段,这令得他的投资记录相对“碎片化”,外部观察起来也颇具专业门槛。

但汤戈毕竟还是近年少见的业绩突出的灵活风格的基金经理,无论是在曾经的英大基金,还是现在的方正富邦,他的产品依然在短期内表现不错。

这当然会引发外界持续关注的兴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是“主操”?

汤戈是在2022年末陡然走到大众眼前的。

当年,他参与管理的英大国企改革主题基金成为了股票型基金的年度冠军,人们突然发现,在这个外界几乎“不置一喙”的中小公司里,竟还有如此突出的权益投资业绩。

不过,争议也随之而来。

夺冠当年,英大国企主题的“在册”基金经理两人——张媛和汤戈。

由此,引发了两人之中“谁是主导“基金经理?”的讨论。

从在册时间看,张媛管理英大国企比汤戈多两年以上,汤戈离任后该基金亦在她手中继续管理,从操盘“经验”和“适配度”上,张媛有一定优势。

但换个角度说,汤戈加盟该基金管理一共不足两年,倒有一个完整年度业绩极为突出,从此角度观察,似乎汤戈和业绩的关联度又更高(下图)。

此桩“公案”,迄今未有明确“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失”为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失”为何?

其二,英大国企基金当年究竟是凭何种理念而令基金业绩突出?

这年度领先的业绩,究竟是能力、团队贡献更多,还是运气成分更大?

关于这方面,时任基金经理的两人在当年夺冠后都没有及时受访,给人“讳莫如深”之感。而这在历年的“冠军基金经理”中也是极为少见的。

此后,汤戈在“夺冠”后,飞快的公布了“更换门庭”的消息(次年3月31日公开离任),更令整个事情的前后,蒙上了更多的“迷雾”。

在汤戈离任第2个月,有媒体发布了张媛的专访,文中提及了英大国企基金2022年的“夺冠业绩”,以及张媛个人的投资经验:

“任何捷径走到最后都是歧路。对企业的深入研究,才是我们做投资真正的依据。”

2023年10月,汤戈度过“静默期”后亦罕见受访,文中也提及了他曾获2022年“股基冠军”的经历,以及他对投资方面的总结。汤戈在该文中,提及“夺冠”是“有运气成分的”,并重点强调了他的底层投资理念和核心方法论:

价值发现、研究驱动。

但那桩“公案”,依然是“公案”。

缘何“换跑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缘何“换跑道”?

转换门庭后的汤戈,很快在新公司里找到“位置”。

根据公告,他是新公司的首席权益投资官(非高管职务)、策略投资部行政负责人兼基金经理、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种意义上,新职务似乎比英大基金中任职的权益投资总监(高管身份)、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兼英大资本执行董事的位置,“身位”似还有所“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当然会引发好奇,究竟是什么让汤戈放弃一家公募基金公司中的“高管”职务,转而投身另一家规模接近的基金公司中的“非高管”职务的?

是考虑发展潜力,抑或是职务定位,抑或是激励机制,抑或是其他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历“独到”

不过,汤戈的从业经历,从来就不是常态的公募基金经理的“版本”。他有自己的独到的经验和“视野”。

汤戈本硕均毕业于中国“TOP2”的大学之一。毕业后即历任国泰君安企业融资部、大企业战略合作项目经理。

国君的企业融资部早年在公司内是负责再融资业务的,换言之,汤戈的出身是“投行业务”。

在这个岗位上,汤戈应该有了不少深入了解上市公司运作内情的机会,这给他后续做投资是可能带来很大帮助的。

此后,汤戈转任国信证券和华西证券的研究业务,正式踏入了“投研人士”的“标准成长路径”。

但他很快又离开了这个标准途径。

简历显示,日后他出任了英大泰和人寿的投资管理部权益投资处处长等职务,又至英大保险资管任职,再至泛海系的公司里出任投资职务。

这些投资机构中,前两者可能更专注于基金的投资和研究,而后者(泛海系机构)在公募和券商为主流的投资行业着实有些“不走寻常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汤戈在一些媒体采访中透露,恰恰是在泛海“开启了个人投研体系升级的四年,也助力他形成了自己对于投研体系和团队管理的独立思考”。

这又该如何理解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格“迥异”

汤戈的投资风格,在业内算是比较“独特”的。

首先,他的换手率不低,在英大基金管理的两年里,当家产品的换手率一度高到800%~1000%(单边,未剔除申购赎回影响)。

其次,他的重仓股配置比例亦相对集中,他管理的方正富邦天睿混合,前十大重仓股的合计配置比例超过60%(下图,来源:天天基金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他的重仓股更换频率又是适中的。这点就很“与众不同”了。

一方面,重仓股换手率不高且整体业绩好,证明(至少在2022年)汤戈的选股表现是很突出的。

尤其是,当年英大国企是个小基金,该基金突出的选股表现,应该是基金经理的主动而为。

另一方面,重仓股换手率不高和基金整体换手率较高,从另一个角度显示,汤戈管理的产品的非重仓股可能有远较预期中为灵活的周转率。

既有选股能力,又在灵活周转,这背后的投资体系就更让外界好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延续“风格”?

汤戈加入新职后,第一个完整季度的业绩似乎也可圈可点。

他在2023年11月接过方正富邦天睿混合基金的“接力棒”后,在当季迅速调整了九大重仓股,新增重配伊力特、华电国际、中国电力、蓝思科技和周大生,并大幅调低除贵州茅台以外的白酒股和银行股的配置。

事实证明还是颇为“及时”的、

下一季度里,华电、电力和周大生都有相当不错的表现,而此前“清”掉的白酒、银行、地产股都出现了明显调整。

这似乎亦延续了其曾经的“风格”。

汤戈在2022年管理英大国企改革时,其相当漂亮的两个操作就是:

当年度对煤炭股“神准”的加仓和板块内轮换;

以及接近年末时,果断的把仓位转入到消费和周大生之上。

2024年后,他的布局重点似乎还是在大能源板块和消费品上,也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战绩”。

但这次,能否延续好运,外界不得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步之遥”?

在汤戈以前,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位基金经理,能够逃过“冠军魔咒”。

但汤戈幸运的在夺冠后的次年,经历了“空档年”。

如今他将在2024年迎来真正的考验。

早在去年11月份,方正富邦的公号上曾经刊登了一篇汤戈专访稿件,文中引用了汤戈的说法称:“我没有期待再得一个冠军”,也不相信“冠军魔咒”这一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颇为巧合的是,汤戈管理的第二只基金是2024年2月5日成立的,这一天也是今年开年以来A股指数的最低点。

从这个角度说,汤戈距离打破“冠军魔咒”或许只是一步之遥。

但带着诸多“谜团”的汤戈,究竟会在2024年创下什么业绩?

能否如他在上一个“东家”那样,首个完整管理年度斩获突出业绩?

或许是他带着的诸多谜团中,持有人最关心的一个。

⭐星标华尔街见闻,好内容不错过

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不代表平台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觉得好看,请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