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场下行,不论大小公司,生存法则都是一样:变则生,不变则死。更为关键的是,如何变的问题。

2019年,绿城净资产只有200多个亿,在TOP20房企处倒数行列。但是,在6年时间里,绿城不仅避免了其他TOP20房企纷纷暴雷的危机,还跻身行业前十,销售额由2018年1%的行业份额拓展至3%。对此,有投资者称,这得益于管理层提前的行业预判。

如今,面对产能过剩的房地产行业,在超竞争时代里企业要想生存,需要找到合适的路径、模式及打法。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张亚东的判断是,房地产还是中国第一支柱产业,商品房、保障房和租赁房或是“433”的比例。按照50年更新400亿平米房子、1万块钱一平米来计算,房地产还有8万亿的市场。以新换旧是未来的形势,头部房企将承担市场规模。

为此,2024年绿城中国将谋求更高质量的发展,守住基本面,持续做精存量,做优增量,做强变量。按照张亚东的总结是“缩”和“扩”:绿城注重提质,而不是更加注重规模,绿城要“特而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放眼全球,无数大公司都是从“坟墓”中爬出来的。通用汽车金融危机时期“瘦身”,集中力量走出低谷;星巴克叫停扩张,重回咖啡馆定位。房地产格局发生改变,房企收缩战线,优化资产成为保命的基本操作。

绿城现在的重点是多元发力、量价平衡。在费用极致压缩、现金极致回流,坚决去化,保证去化和及时回流现金流,确保安全为底线的情况下,以经营结果最优。

经营策略确实印证了策略的效果。2023年绿城营业收入创历史新高,核心财务指标股东应占利润适度增长,核心归母净利润维持64个亿。

当房价“单边上涨”动力消失,绿城也在调整结构发展方向。张亚东指出,现在绿城主要是重资产和轻资产,五年后可能轻资产为主、重资产缩小。

在投资层面,绿城也采取了“缩”的策略,投资持续收敛聚焦。今年前5月绿城拿地比往年少,新增货值283亿元,位列全国第六。管理上由“量”到“质”。绿城中国行政总裁郭佳峰称,“宁可错过也不错投。没有好城市,只有好项目”。

“去年总投资规模1400亿的货值,好中选优,前几年的投资不断聚焦于杭州、西安、上海等核心城市。今年投了绝大部分房企不会投的义乌,并且首开呈现了非常好的成绩。”

据管理层介绍,绿城每年新增的货值远远低于实际成交数。前年绿城拿了1000亿元,卖了2000亿元,去年拿了1400亿元,卖了1900多亿。今年总投资规模仍是1500亿元目标。

有好的项目,才能有好的去化效果。据了解,近期新拓项目全部位于优质城市的核心板块,权益比超过90%。今年上半年绿城库存去化、车宅去化,都超过了计划的100%。

行业从最高峰回落泥沙俱下,有很多企业不堪重负、业绩大幅度下降。此时,如何更好地管控成本、提升效能、降低风险,是一家公司尤为重要的生存能力。

刀口向内,绿城正加大节衣缩食力度。绿城不仅实现了2023年管理费率、营销费率双降,而且今年绿城美元债压降也取得了进展。

“今年到期的美元债,6月底之前全部能还完。绿城5月份拿了12个亿的额度,用了1个亿,剩下11个亿。今年到期6个多亿,4个多亿已经置换掉,剩下2个多亿手续基本上批复完了。”

据绿城管理层介绍,在绿城1400多亿的负债中,70%多是开发贷。约20%是信用债,开发贷成本也在下降。

财务结构的安全稳健,也让绿城有了更为健康的基本面。

2023年绿城的经营性现金流净回流230亿,三道红线全部转绿,融资成本创历史新低,为4.1%。权益销售额达到将近1300个亿,进入到行业前十的业绩。

02

行业底层逻辑发生剧变,规模、利润在下降,市场还在下探。虽然政策频出,但是消费者购买力修复尚需时间。绿城也在经营效率层面做“加法”,抢占市场份额。

从经营效率来看,2023年绿城经营效率增加18%,前五个月绿城回款率近100%。

从项目决策到运营呈现,很多项目一年两熟,这对现金流有非常好的贡献。

提及利润,绿城在历史上存在减值现象,是通过以价换量实现的。管理层的解释是,绿城一直坚持量价平衡,这对绿城的利润可能会有影响,但这并不影响整个公司的健康与稳健。绿城的利润尽管有波有折,总体利润能够保持上升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绿城非房开营业收入达到108亿,非房开板块规模净利润达到12个亿。在其他业务拓展层面,绿城也取得了进展。绿城代建业务2024前5月累计合同销售金额则已经达到308亿元。

针对如何跨越周期,更核心的理解是软实力,绿城有混合所有制的体制优势,可以让绿城以市场化的机制建立团队。与其他房企相比,绿城有文化优势,绿城非常坚守品质。

在产品同质化的背景下,精细化的产品策略和客户诉求的深度挖掘,考验的是一家企业市场敏感度及对产品力的理解。在市场结构性机会中,改善产品变成了制胜的砝码,这是绿城的长项。

绿城聚焦打造中高端的产品。产品竞争力有两大关键因素:一是产品战略,二是产品创新。

2022年,绿城集团成立客研中心,2023年、2024年,绿城对全国20多个重点城市大概1800万左右客户进行调研。经过统计,绿城在2019年到2023年完成了100个左右的产品创新课题。

行业回到“好房子”时代。今年绿城祭出“高颜值、极贤惠、最聪明、房低碳、全周期、人健康”的六大主张,在产品各个条线下,研发、工程成本、科研,也从更深的程度、更全面的体系建设上发力。目前三大高端产品系在落地,而且不断迭代。从2022年开始,从零开始,建成16个全维示范区,在交付上100%如期或者提前完成交付。

围绕以量价平衡为指导,绿城的去化政策是一盘一策。在组织力方面体系化发力,绿城一直通过组织变革、团队建设等做点上、线上、面上形成发力。通过公司上下专项提升项目,全面对标、全员参与。

产品之外,很多房企已无暇顾及数字化,但是绿城,今年却将数字化作为重要事情去推动。不仅解决管理端效率问题,还在业务端进一步发力。在机制优化上,深化轻重协同机制。

据了解,绿城内部针对来访成交、经纪人内部信心指数,做了跟踪的续销系统。这带来的效果是,5月份绿城全国续销项目的来访量环比增长8%,5月份日均成交比4月份增长41%。

收缩战线、产品聚焦、数字化加持、提升效率,有央企股东背景加持,收缩与扩展之间,让绿城保持了良好的基本面。

2024年前五个月,绿城跑赢了大势,实现总销售额988亿,操盘榜位列全国第二。其中,自投权益销售额479亿元。绿城前5个月的权益销售额在TOP10的占比,从去年不到6个点,今年上升到了9个点。在去化上成果方面,平均首开率也超过了75%。

良好的数据表现,也让绿城在资本市场中有了较好的估值。近期,20多家知名券商对绿城出具了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