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贾运可

近日,*ST洪涛(股票代码SZ002325,股价0.59元,市值17.57亿元)因高管侯春伟的“突然”辞职及其违规减持计划,再次引发市场对公司治理和透明度的关注。侯春伟作为公司的副董事长和总裁,不仅在内部管理层面扮演关键角色,还以其股东身份持有大量股份(第二大股东),其行为引发的监管问题和市场反响,显示出上市公司在治理和信息披露方面的严重疏漏。

据*ST洪涛6月17日的公告,公司董事会于2024年5月13日收到侯春伟的书面辞职报告,侯春伟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副董事长、总裁及所兼任公司董事会战略、信息披露等委员会委员等一切职务。这则公告迟至6月17日才发布,引发了市场对公司内部信息披露及决策透明度的质疑。

更令人关注的是,公司在侯春伟辞职后仅两周内,即2024年5月27日,向深交所提交了侯春伟的《股份减持计划告知函》,显示侯春伟计划减持约1969.69万股*ST洪涛股份。这一行为引发了深交所的监管关注和严厉警告。依据相关法规,高管离职后六个月内的减持行为属于违规操作。

6月17日,深交所向*ST洪涛发出监管函,希望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认真吸取教训,并提醒你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严格遵守《证券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本所《股票上市规则》及相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理应努力维护所有股东的合法权益,而*ST洪涛在此次事件中刻意隐瞒高管违规减持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公司形象,也直接冲击了投资者的信任,更引发了市场各方对股东权益守护底线的拷问。

治理不力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尤其是在资本市场这个公开透明的舞台上。*ST洪涛的这一事件不仅凸显了其治理层面的疏漏和冒进,也深刻影响了投资者对公司稳定性和管理水平的信心。公司内部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决策不透明问题,不仅影响了股东权益的保护,也扰乱了市场的秩序和稳定性。

此外,侯春伟的减持计划还暴露出了公司在应对内外部风险管理和治理体系建设上的不足。在面对连续亏损、财务审计问题和资金流动性紧张的困境时,公司高层应当展现出更高的管理水平和责任担当,而不是通过违规操作进一步加剧市场对公司的负面印象和投资风险。

从监管部门的角度来看,对*ST洪涛的严厉警示和监管措施不仅是对单一公司行为的处罚,更是对市场秩序和法治精神的维护。市场的公平和透明,建立在所有市场参与者遵守规则和法律的基础之上。

*ST洪涛的案例不仅敲响了治理和信息披露的警钟,也呼唤着上市公司在治理架构和风险管理方面进行深刻反思和改进。只有通过规范的治理机制和透明的信息披露,才能有效重建投资者的信任,实现公司长期稳健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