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真的不能吃娃娃菜了,你看这甲醛含量超标成什么样了!”吴奶奶表情严肃地拿着手机把视频给家人看。

原来,吴奶奶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视频中博主拿着甲醛检测试剂盒对着娃娃菜进行检测,并检出了娃娃菜里甲醛超标,因此得出了娃娃菜不能吃的结论。

看到这个结果,吴奶奶被吓了一跳,随即将视频转发给了亲朋好友。一时间,群里面炸了锅,大家都在讨论蔬菜里加甲醛的事情,痛斥无良商家太黑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食物里真的有甲醛吗?

这一点是必须要肯定的,食物中是肯定有甲醛的,食物中的甲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①天然存在的

甲醛是新陈代谢过程的产物,这个属性也决定了在一些食物中会有天然存在的少量甲醛,比如蔬菜、水果、鱼类、肉类和甲壳类海鲜等,都含有不同浓度的甲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是一些鱼类和海产品,由于其体内含有一种叫氧化三甲胺的化合物,因此在这些海产品死后,氧化三甲胺会通过酶降解生成三甲胺和二甲胺,同时产生甲醛,并使得这些海产品变得僵硬。因此,我们平时购买的一些冷藏海产品中也会有甲醛聚集。

②商家非法添加的

由于甲醛水溶液有着消毒防腐和漂白等多种作用,所以有些黑心商家为了延长食物的储存时间和防止食物腐败,会铤而走险非法添加甲醛。

“甲醛菜”是真的吗?

甲醛作为一种致癌的有刺激性气味的化学物质,长期接触和摄入后果可想而知,但需要明确的是,关于“甲醛菜”的传言不是百分百可信的。

第一,甲醛对人体的危害,一般主要是通过吸入产生的,日常摄入食物中所含的微量甲醛很难引起急性中毒等严重后果。

第二,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是严格明确禁止在食物中添加甲醛的,在食物中添加甲醛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一般商家不敢为了这点蝇头小利而去铤而走险。

第三,甲醛作为一种易挥发的物质,在运输、储存和烹饪过程中,很容易挥发到空气中,就算真的有人敢违法添加甲醛,最后等到我们食用时,残留量也会很低。

以上几点虽然证实甲醛菜的可能性很低,但很低并不代表完全没有,并不代表市面上所有食物都没有甲醛,并不代表就没人敢冒这个险了。

比如在购买以下食物时,就需要注意了,当然,这里所指的注意,并不代表百分百有问题,只是希望大家能留个心眼,为了自己的健康也为了家人的健康。

这5种菜,真的要注意!

①“打卷”的带鱼

可能很多人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买回来的带鱼经过油炸以后,出现了打卷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剪开带鱼肚子的时候,还能听到像剪海蜇一样“咯吱咯吱”的响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遇到这种带鱼就要注意了,很可能是被甲醛浸泡过的。因为带鱼很难长时间在陆地上存活,所以我们平时购买和接触到的带鱼大多是已经死了的,因此很容易变质腐烂。而为了保鲜、增色和防腐,有些商家就可能会动歪心思。

②颜色特别鲜亮的卤味

加工卤菜时,会用到各种调料,来使卤菜看起来色泽更好,味道更鲜美。但有些不法商家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可能会直接使用“日落黄”

而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肉制品是不允许使用日落黄染色的。长期摄入含日落黄的卤味,可能导致日落黄在体内蓄积,对肝肾功能等都会造成损伤。所以,在购买卤味时应该选择那种色泽正常、口感咸淡适中、肉质紧实的。

③染色虾

为了让虾的卖相看起来更好,有些商家可能会用染料或色素来给虾染色。

早前,宁波某海鲜市场就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查出售卖这种虾。当时商家用了胭脂红,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色素,胭脂红被明令禁止用于水产品与各种肉脯制品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大家平时在买虾的时候,可以用湿纸巾在表面蹭一蹭,看看虾是否有褪色。买回家以后可以用温水泡一下虾,看水有没有变浑浊或者变红。

④“僵尸肉”

所谓“僵尸肉”,其实是指冷冻时间过久的鸡腿鸡翅等。我们平时在超市和菜市场见到的,只要是正规养殖场,经过检验检疫正规屠宰的冷冻肉,且符合“在-18℃条件下”“储存期10-12个月”基本都是没有问题的。

但怕就怕遇到那种冷冻很久的冷冻肉,2015年6月,长沙海关就破获了一起特大走私冻品案。在查获的800吨冻牛肉、冻鸡爪等肉类食品中,有些冷冻肉的存放时间居然高达三、四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肉,有的来自疫区,有的严重过期,有的则用化学药剂加工调味。然后就摇身一变,流入了批发市场、大排档、餐馆,甚至是正规超市!

2016年9月,广东海警也查获了一批“僵尸肉”,这次数量更加庞大,高达1000吨。

这些肉类涵盖了牛肉、牛肚、鸡翅、小老鸡边、牛舌、鸡爪等常见的冷冻品。

辨别僵尸肉很简单,首先看外观有没有发霉发黑,有没有腐烂变质的气味;其次,僵尸肉一般没有弹性,放在锅里煮后肉汤会变得很浑浊;最后,一定要选择标明产地、品名、生产批号等信息的冷冻肉。

⑤“柴油鱼”

从来没想过鱼也会起死回生,而其中的秘诀就是加入柴油

死鱼一般很影响销售,也不会有人买。这时有些商家就想了一个点子:在快要死的鱼池里加入柴油。

加入柴油后,水里的空气会慢慢变少,因为呼吸困难,将要死的鱼会拼命游,这时鱼看起来就十分新鲜。

柴油里含有致癌的苯并芘和污染性很强的多种重金属物质,人一旦食用了这种鱼就会刺激到肠胃,进而出现胸闷、呕吐等症状,并且短时间内很难恢复。

2020年1月9日,温州晚报就报道了这样一起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温州的詹先生买了一条活鱼回家煮着吃,可全家人都吃到了柴油味。

于是詹先生跑去质问摊贩有没有在鱼池里加柴油,摊贩却回答:赔你一条保证没有加过柴油的鱼。

谁知这条鱼拿回家后,又吃出了柴油味。

采访现场,记者也闻到了很浓厚的柴油味。但当记者这些问题反映到相关部门后,这个流动的摊贩早已经逃之夭夭了。

所以买鱼的时候一定要闻一闻,正常的鱼应该有股腥味,绝对不会有淡淡的柴油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