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英英 北京报道

“过去15年,我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利用中国新能源技术,帮助既没钱又没电的人用上了清洁电力。”近日,在由《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和中经传媒智库主办的“中国商业20年跃迁与创变引领新商业文明”2024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深圳市诚信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诚信诺”)创始人李霞如此表示。

很多人疑问,一个赚穷人钱的企业如何活下来,而且能坚持15年? 李霞表示:“基于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崛起与发展的时代背景,我们真正实现本土化,调研了解非洲用户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尊重和理解消费者的需求价值。”

缺电、贫困,是非洲地区的真实写照。李霞表示:“到今天为止,全球还有约8亿人口生活在无电地区(主要为非洲地区),有很多地方还通过烧木炭、蜡烛和煤油灯照明。2009年,我决定用中国的先进新能源技术去改善全球BOP(全球金字塔底层的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品质,希望通过借助中国的新能源技术和产业链优势,让全球收入最低的人享受到时代的红利。”

为了研究BOP群体,李霞经常深入非洲一线农村地区调研。她发现,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每天的收入小于15元人民币。于是,打造一款可负担得起且耐用的产品成为方向。经过6年研发、4次迭代,诚信诺终于生产出一款成熟的太阳能照明灯,取名为“蜡烛消灭者”。

“为了做好这款巴掌大的小灯,我们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鲁班锁技艺,用卡扣的形式把它做到极致。产品只由9个部件构成,只打了1颗螺丝。选择的太阳能板和磷酸铁锂电池都是优质材料。并且,我们成功将这个产品做到了零售价5美元,能持续使用5年。”李霞说。

5美元是什么概念?李霞介绍,这相当于一个BOP家庭买3个月煤油灯的费用,能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好处,比原来使用的传统能源更便宜、更清洁、更明亮。

基于非洲的现实环境,诚信诺提出产品设计的3R(Reduce、Reuse和Replace)理念,即用最少的材料、产品尽可能就地取材、容易更换和维修,实现产品生命周期的延长。李霞希望,通过坚持3R理念,实现社会价值、商业价值和环境价值共赢。

在非洲做太阳能产品后,李霞的角色发生了一个重要转变——升级做妈妈。而这一改变也让李霞的新能源事业与孩子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

“当我走进非洲农村学校的时候,老师的英文口语非常不纯正,与孩子用英语交流也很难听懂。另外,农忙时,老师不在,孩子的继续教育也成了问题。我开始思考,能不能实现在‘最后一公里’没有电、没有网络的地区实现数字化传播?”李霞说。

于是,2018年,李霞带领诚信诺开始着手研发太阳能媒体机Solar Media,即在太阳能户用系统上,加了一个7英寸的显示屏。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级,但是可以传播知识。比如,课本知识、农业技能以及埃博拉、艾滋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医疗知识。

通过Solar Media赋能,当地的人们增加了收入。李霞回忆起回访消费者时的一幕依然动容:一位三个孩子的非洲妈妈激动地抓着李霞的手说,她终于通过自己的双手让第三个孩子第一次喝上了奶粉。因为她通过Solar Media学会了编头发技能,每个月可以赚1000先令。

李霞做事情喜欢逆流而上,总是做一些常人看来不太现实的事。为此,也不易被人理解。

“我已经不止一次被别人说是疯子。”李霞说,15年前,在非洲做太阳能,别人觉得我是个疯子,不理解为何去赚穷人的钱。非洲人民也觉得我是个疯子、骗子,不相信太阳能能发电。因此,当我喊出口号,想在没电、没有网络的非洲实现数字化赋能和数字化传播时,别人也觉得我疯了。

目前,李霞又在做一个外界看起来不现实的事情:推动非洲电器直流化,并利用分期付款的商业模式推动这一进程。“我们已经布局了太阳能直流家电,包括直流冰柜、冰箱、电视等,也希望有一天可以携手中国小家电的名牌企业进入非洲。”李霞说。

李霞坚信,未来,太阳能在非洲就是最便宜的能源。尤其是对于非洲农村人口来说,用分布式离网储能可以助其用上电器,实现电力化。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新能源产业走向成熟,不少企业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辟更大的海外市场。中国的先进技术也将推动全球实现能源普及和能源平等。

为在当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李霞更希望与本地企业和消费者共生共荣。今年,李霞决定在埃塞俄比亚成立合资工厂。“可能我不会做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的技术,特别清洁、自动化的工厂,但是我希望能够先在当地实现‘走出去’的第一步。”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李霞带领下的诚信诺已累计为全球66个国家的离网贫困地区中的783万户家庭、5487万终端人群提供可负担且质量可靠的太阳能产品服务。累计发电7242万度,节省电费开支超1.3亿元。累计减少碳排约670万吨,相当于为地球种植了3.68亿棵常青树。

编辑:董曙光 审核:吴可仲 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