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年前家喻户晓,百年后:香港又一老字号宣布结业。

提起香港,撇开近几年的发展困境不说,一些70后、80后、乃至90后,最先想到的都是一幅灯红酒绿不夜天的繁华之景。

像香港的旺角也从一只像牛角深入海的“芒角咀”成为了“Mong Kok”,最后再变成了“旺角”。因为密集的人流,更是被网友戏称为“全世界最旺的角落”,“从早旺到晚,从头旺到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位于香港九龙半岛的南部的油麻地,也从最初渔民修补渔船晾晒麻缆的“油蔴地”,变成了极具香港本土气息的“油麻地”。

而独特的地理位置更是与南面的尖沙咀、北面的旺角共同组成的了九龙最繁华的“油尖旺”区

知名港片《无间道》、《黑社会》、《古惑仔》等经典港产片都曾以油麻地片区为背景进行拍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现实的是,尽管在这样的繁华的背景之下,位于香港油麻地的一间百年老字号“廖孖记”,也开始扛不住了。

在市民一口一句的“骗子”口号下,廖孖记就这样在两个月前悄无声息的结束了自己的一代神话。

曾经一罐腐乳最贵200元港币,周润发和郑裕玲等知名港牌老星都是熟客的廖孖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跌落神坛。

图为廖孖记第四代传承人在港媒面前鞠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神秘的味道,始创于1905年

“传承100年”变成了笑话?

在令香港百年老字号廖孖记被“顶上耻辱柱”的事件爆发后,港媒《星岛申诉王》就曾采访过廖孖记邻铺的员工和老板。他们表示:

“曾经光顾过廖孖记,认为他们一家人都很友善”

“但是他们的工作又好似很悠闲一样,他们前门在开铺,后门会传出打麻将的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油麻地6层楼高的廖孖记大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一群老熟客“力撑”廖孖记,例如佐敦老街坊黎先生就对港媒记者表示:

“我想帮廖孖记平反,估计是品牌做大了,遭人妒忌,我们从小吃到大,怕什么!多鬼余”

“廖孖记开业多年是本港老字号,就这样就结业了,实在是太可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口碑两极分化百年品牌叫“廖孖仔”,由一对双胞胎兄弟廖仕忠及廖仕荣于1905年共同创办

从1928年成立第一家门店开始,至今已拥有百年历史的廖孖记可以说是见证了两个时代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廖氏兄弟还只是在官涌街市卖豆品,由于当地潮湿的气候加上电力不足,冰箱还不是必需品的时候,豆品极易变质,于是卖不出去的豆腐,就被他们制作成了可以长时间保存的腐乳。

直到第二代长子廖雄开始管理家族生意,腐乳的名声一炮而红,廖孖记腐乳的名气在当地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相传在60至70年代的时候,除了在当地家喻户晓之外,甚至在美加和东南亚的商铺中都会出现廖孖记腐乳的身影。廖孖记腐乳也成为了那个年代里面,当地第一个出口到东南亚地区的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百年来,“一开腐乳,香味就飘出三条街”的产品优势,更是成为附近老街坊的一份深刻回忆。因为在百年之前,国内的物质条件还没有提上来,被誉为“中国素奶酪”的腐乳就这样被视为了“穷鬼恩物”。

白饭配腐乳、豉油捞饭、腊肠白饭等穷鬼餐配,在老一辈人的眼中,是比9.9元/份的自助餐更划算。一个腐乳干掉几碗饭的场景,在当时尚不发达的香港更是常见。

在某个程度上,相比鲍参翅肚,一块小小的腐乳反而更能让人怀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从老街坊们对腐乳的这份深厚情感来看,只做腐乳的廖孖记,能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存活”上百年,成为横跨两个世纪的本土著名品牌倒也不出奇。

而回归到廖孖记的全面崩盘,其中夹杂的因素确实是非常复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超标30%、疑似代工、一夜名声扫地?

第四代传人接过烂摊子:大家误会了

其实这次廖孖记的事件不禁令人回想起当年也是属于老字号的同仁堂。

因为作为百年老品牌的同仁堂就因为使用过期蜂蜜、非法添加等问题被曝光,导致失去消费者信任,影响口碑,直到被撤销质量奖称号,销量大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说实话,这次令百年老字号廖孖记一夜跌落神坛的原因,却显得复杂了许多。因为这次的崩盘确实也不是一句话就能概括的。

有人会说是因为:

在6月初的时候,当地食安中心在廖孖记腐乳的一次抽检中发现,样本中蜡样芽孢杆菌含量超标30%,达到每克13万个。

并且厂房内存在灰尘和生锈问题,还有已稀释的玫瑰露酒在室温下放置3天等违反食品保存规定问题的曝光,导致大量顾客退货,才会最终导致店铺不得不关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人会认为是因为:

食安中心公布的“发现厂房内没有进行腐乳生产”“厂房只进行腐乳的重新装瓶、添加调味料及包装”“厂房内还发现了如羊腩酱、XO辣椒酱、鱼蛋酱等添加调味料”等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食安中心公布的店铺内部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令老顾客觉得被“欺骗”了。原来一直被视为是传承百年的腐乳手艺,结果只是“代工”出品,同时觉得原来百年的品质根本不是““亲自监制 调味精良”只是调了下味......

所以随着这类负面信息如洪水般席卷而来,最终导致廖孖记口碑销量双双下滑,直至结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外界争议最多的看法便是:这次的抽检和“代工风波”貌似只是一场子虚乌有的闹剧,理解廖孖记店铺的做法。

因为廖孖记腐乳的第四代传承人廖晃业(以下简称廖先生)面对顾客的质疑,就曾公开回应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原材料白腐乳不是廖孖记制造是事实,因为其实店铺早于30年前就已经让内地厂房供应白腐乳了”

“但其实廖孖记是有厂牌的,也有设备,可以生产腐乳,是因为30年前由于排污条例规定,腐乳发酵成生腐乳时产生的浓酸水要变做清水才可以排走,这个步骤做不到,才导致无法开动机器,需要引入内地工厂的生腐

“后续例如养腐乳以及养水,还有转腐乳和调味等至少有5至6个工序都在廖孖记的工厂内出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味精良,亲自监制’的字眼也只是保留爷爷留下来的标语,所有的文件都认证了廖孖记是在香港出产的”

第四代传承人的说法也获得了部分老顾客的理解,除此之外,第四代传人的母亲廖女士面对记者的采访也曾控诉食安中心的做法不妥,表示:

“廖孖记在腐乳界的地位很高,食安中心报告其实与实际状况有出入,而且中心的报告公布后人人都拿货来退,甚至放到过期的都拿来退”

“觉得声誉尽毁,寝食不安。宁愿不做了,将店铺结业,更希望食安中心能够澄清报告”

图源:TVB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不管是哪一种结果,有着百年历史的廖孖记豆腐乳都已经在种种因素的加持之下退场了,只剩下宣布结业前街坊们抢购一空的传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年老字号的“狼狈”退场

忠实顾客下场疯狂扫货

廖孖记豆腐乳关门得太突然了,除了本地的街坊开始“捞底”之外。

甚至还有不少远赴海外的当地人,因为不能及时回来抢购,只能在在英国超市花费91英镑,抢购该腐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不少街坊路过时,拍照留念过后产生的惋惜之情。可能这群惋惜的人也像被采访的老街坊一样,认为:

“以前年代一砖腐乳都可以当作一餐,都照样长命百岁,这些标准是否真的符合常情?可能还是时代变迁,传统老店好难守得住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大公天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廖孖记的暂停营业,不禁令人回想起在香港曾经举办过《花样年华》记者发布会的,有100多年历史的莲香楼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同样经过百年岁月的品牌,莲香楼的倒闭在当年同样震惊了一个时代,虽说它并未像廖孖记一样,陷入食品安全的风波,但它的退场同样不太雅观。

被曝拖欠员工们好几个月工资了,加起来差不多20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莲香楼的员工去劳工处投诉的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诞生于1858年,距今已有160多年,堪称包子界贵族的狗不理在近几年也开始跌落身神坛了,除了在新三板挂牌“跑”了5年就跑不动之外。

还被消费者诟病“感觉里面全是肥肉”“特别腻”,越来越飘的价格更是让人觉得“价格太高,水平太菜”。

不过说实话,58元/碟的花生米,和48元/杯的豆浆貌似还真是有种“明明可以可以直接抢却还要给食物”的既视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狗不理之外,已经超过160岁的老字号餐饮全聚德同样是举步维艰。

从前作北京游客必备的“三件套:爬长城、逛故宫、吃全聚德,如今,全聚德这三个字也仅仅变成了“哦,全聚德啊”的感慨。

一份烤鸭238块,一份菜40块起步,最后还得收你10%-15%的服务费,配合上越来越差的口感,也确实是吸引不了中产,骗不了穷鬼的操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时代的高度发展之下,还有很多的老字号都开始黯然失色。

以《新京报》对2021年中华老字号发展状况的统计数据为例,1128家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中,只有不到10%的店处于发展较好的水平

除了勉强收支平衡的老字号外,剩下一半的店几乎都处于持续亏损的状态。

图源:新京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这些老字号的败退,难道真的是市场环境所迫吗?对此的答案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个不同的想法。

但是根据已被移除中华老字号名单的上海的老半斋,竟然敢向上海商务委出示为“0”的商业经营报表数据来看。

这部分人对于传承的敬畏之心,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风吹得“仅剩一点边角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廖孖记的退场,其实只是众多老字号发展困境的一个缩影。

因为从表面上看,食品安全风波、代工疑云等因素似乎成为了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在于老字号在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平衡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在保留传统工艺与品质的同时,适应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是每一个老字号都需要深思的问题。

所以,不管是时代的原因还真的是别的原因,都希望这些百年老字号能坚守初心,方得始终吧!大家觉得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