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欧阳晓红 2024年国庆节前的五个交易日,将被历史铭记为中国股市的“激荡时刻”:A股市场从低迷瞬间跃升至“沸腾模式”。特别是在9月30日,中国股市以强劲表现领涨全球风险资产。当天,A股市场全线放量大涨,主要指数涨幅均创历史新高。市场惊呼:牛市初现!

这波行情的核心推动力,源于政府一系列超预期政策的集中发布及由此引发的市场预期变化。变化背后并非简单的非理性情绪反应,而更像是投资者对经济基本面的长期展望和信心重建的体现。

从基本面看,9月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在低基数下有所回升,中下游制造业供需恢复。东海证券分析,从PMI的表现来看,或预示9月经济数据可能略强于8月,但难有大超预期的表现。不过随着9月下旬两场会议的定调以及政策组合拳的集中式推出,可能推动消费以及投资需求回升,继续关注具体政策进展及数据变化。当前权益主要由预期提振定价,即使9月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影响可能也相对有限。

那么,这波由政策驱动的火爆行情是否具备可持续性?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市场预期的重塑?要回答这一问题,仍需重点关注政策能否有效传导至实体经济,最终带动经济基本面的实质性改善。

预期急剧反转

9月30日,即国庆假期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市场全面爆发:上证指数大涨8.06%,深证成指上涨10.67%,创业板指飙升15.36%,北证50指数更是创下史上最大单日涨幅,暴涨22.84%。市场情绪极度亢奋,沪深北三市当日成交额达到26115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大幅放量11559亿元,大盘中超5300只个股集体上涨,呈现“一片红”的局面。开市不到1小时,沪深北三市的成交额便突破1万亿元,显示出资金对市场的高度关注与参与热情。

然而,从更深层次来看,尽管市场情绪在短期内被点燃,但真正推动此次反弹的核心因素,是政府在短时间内密集释放的一系列超预期利好政策:从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准、降息;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并统一房贷的最低首付比例;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到9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等,再到9月30日四项房地产支持政策密集出台。这些政策措施无疑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政府全力稳市场、稳增长的决心。

此外,央行推出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两项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不仅可以缓解市场的流动性压力,还表明决策层有意愿采取更有力的手段为市场提供支撑。

这一系列政策立刻引发市场情绪的爆发性反弹。而此次反弹的核心在于:市场不再仅仅将其视为短期利好,而是将这些政策解读为未来更有力度释放政策刺激的信号。

政策市的“热”:预期转向与市场情绪修复

从A股这一轮行情中,我们可以看到几大关键因素促成了市场的快速反转:

政策信号集中释放,投资者预期骤然升温——9月24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了一系列宽松政策,并推出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支持工具。这些措施向投资者传递了一个明确而强烈的信号:政策层已准备好采取更多行动来支持经济,并且在短期内不会轻易退出。这种政策预期的迅速转变推高了市场情绪,并带动了资本的持续流入。

信心管理策略的成功——政府的政策组合拳在稳定市场的同时,也向投资者展示了决策层坚定的政策决心。这种信心管理策略在短期内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效:市场情绪由低迷转向乐观,各大指数全线上涨,投资者的悲观预期被快速扭转,转为对未来政策持续支持的乐观预期。这种积极的情绪修复在短期内大幅提升了市场信心。

正如学者孙立平指出的那样,政府选择“先救股市,再救房市”,是为了通过股市上涨来提振整体经济信心。这一策略在短期内的确取得了显著效果——市场情绪转为乐观,各大指数普遍走高,舆论纷纷高呼“牛市来临”。

情绪主导下的市场狂欢与结构性上涨——从上证指数一周上涨逾580点、9月30日大盘超过5300只股票上涨的表现来看,市场情绪的主导作用显而易见。投资者情绪的修复带动了科技、新能源等高成长性板块的强势反弹。这种市场表现虽然在短期内看似“火热”,但实际上是对未来经济基本面改善的预期反应。

政策市的“冷”:预期与现实下应冷静投资

尽管市场情绪在短期内受到政策预期的提振而大幅提升,但经济基本面依然面临考验。

经济基本面的长期问题不容忽视。正如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顾问、浦山基金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所言,核心问题在于总需求不足。无论是消费增速放缓,还是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的持续低迷,都表明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单靠货币政策难以从根本上拉动需求的实质性回升。

尽管央行创设的新货币政策工具和降准降息等措施在短期内能够有效提振市场情绪,但这些政策的长期效果受到市场主体信心低迷的制约。货币宽松的边际效应正在逐渐递减,而M2和M1“喇叭口”现象的存在表明,资金在实际经济中的传导效率不佳。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也因此面临更大的风险。

市场各方都对“长牛”行情报以期待。但短期的政策刺激却往往导致市场情绪迅速过热,热点板块被大量资金炒作。一旦预期发生变化,市场可能会陷入剧烈波动。投资者在快速降温的市场环境中容易遭受重大损失。

未来,市场情绪能否持续走高,关键在于政策能否真正转化为对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持。当前货币政策的效用正在逐步递减,只有当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双管齐下,并有效解决经济中的各类痛点时,才能真正形成对经济基本面的有力支撑。否则,一旦短期情绪退潮,市场可能会发生剧烈波动。

“冷”与“热”的理性选择

当前的市场看似“火热”,投资者应保持理性,并根据政策信号的边际变化来调整投资策略:

首先,应避免情绪化投资,关注长期逻辑。当前市场的上涨更多依赖于政策预期,而非基本面的全面改善。因此,投资者应避免盲目追高,尤其是在情绪化交易频繁的热点板块中。可以考虑选择受政策长期支持,且具备稳健成长逻辑的板块进行布局,如新能源、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领域。

其次,关注政策边际效应的变化,顺势而为。政策市的核心在于政策信号的微妙变化。投资者应密切跟踪政府政策的进一步调整,特别是财政政策能否有效接力货币政策。一旦市场情绪转向或政策预期发生变化,应迅速调整投资策略,避免陷入情绪化波动。

再者,保持长期视角,警惕预期差带来的波动。市场的短期繁荣常常在狂热的情绪中埋下风险。因此,在享受政策预期驱动带来的短期机遇时,应始终保持冷静,不成为最后的“击鼓传花”者。

政策市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够在短期内提振市场情绪,也可能在政策预期落空时引发剧烈波动。投资者能否在“热”情中保持“冷”静,关键在于其如何理性应对政策驱动下的市场波动。未来A股能否走出真正的“长牛”行情,仍取决于政策能否有效传导至基本面,并带来实际的经济改善。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阳晓红经济观察报记者

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金融货币市场、保险资管、财富管理等领域。十多年财经媒体从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