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联社报道,美国财政部于9月18日公布了2024年7月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报告数据显示,7月份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进一步创下历史新高。然而,美国的两大主要海外债权国日本和中国同期均选择了减少持有的美债规模。

具体来说,报告指出,中国在7月的美债持仓量相比前一个月减少了37亿美元,总持仓规模降至7765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6月曾大幅增持119亿美元美债,这是今年以来对美债增持幅度最大的一个月,但这样的增持步伐在7月并未得以延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利率政策对美国来说如同一柄锋利的镰刀,在收割其他国家经济成果方面效果显著。早期的美国,作为全球毫无争议的第一大国,通过高利率政策获取了大量经济利益。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对高利率政策的过度依赖,加之国际视野的局限,使其经济状况急剧下滑。美国未能维持往日的辉煌,部分原因在于俄乌冲突中对乌克兰的大量援助,导致自身经济快速流失。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现象严重升级,美国国内消费者纷纷表示不满,消费意愿减弱,美国经济因此增长乏力。

在中国减持美国国债的同时,日本和英国这两个美国的重要盟友也加入了减持的行列。在美国的十大海外债主中,有六个国家选择了减持,包括中国、日本、英国、法国和瑞士等。特别是日本,已经连续四个月减持美国国债,这一行为显示出明显的对立态度。美联储近期降息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全球对美国经济的预期不佳,认为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在增加,这无疑会削弱美国的债务偿还能力。因此,各国都纷纷选择减持美债。

据路透社9月18日报道,近几个月来,巴西玉米产量减少和出口下滑,但尽管中国对玉米进口的需求巨大,却对美国玉米供应几乎没有显示出任何兴趣。数据显示,在2023至2024销售年度,中国在美国玉米出口总量中的占比,已从3年前的31%显著下降至不足6%。报道指出,中国自2020年底开始大量进口玉米,当时美国是其主要供应国。然而,自2023年初以来,中国开始转向进口巴西玉米,这导致美国对华玉米出货量随之减少。

根据央视新闻报道,9月19日至20日,第五次中美经济工作组会议在北京举行。财政部部长与美方进行了简短的寒暄并合影留念。此次会议由财政部副部长与美国副财长共同主持,两国经济领域相关部门的代表出席并开展了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议期间,双方遵循此前在旧金山和广州会谈中达成的共识精神,就两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应对全球性挑战以及双方关切的其他议题进行了坦诚、务实和建设性的沟通。中方特别对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对华投资限制、涉及俄罗斯的制裁以及打压和影响中国企业利益等问题表达了严正关切。

根据中美双方发布的新闻稿,双方在会谈中依然使用了“深入”一词。这次会谈,如以往一样,围绕两国的宏观经济、全球经济挑战以及双方具体关切的三大议题展开。值得注意的是,美方代表团传达了美国财长耶伦的口信,表示美方愿意与中方保持在经济领域的沟通,致力于发展健康的中美经济关系。

在会谈中,中美双方无疑会各自提出其诉求。在美方表现出强硬态度的同时,中方也表达了自身的合理诉求。中方的主要关切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对俄罗斯的制裁、对华投资的限制以及对中方企业利益的压制。这四个问题实质上都可以归结为美国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对中方正当经济权益的打压。

9月19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表示,近期美联储的降息行动对美国经济来说是一个相当积极的信号,显示了在控制通货膨胀和保护就业市场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决心。美联储日前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50个基点,降至4.75%-5.00%,这一举措超过了一部分市场的预期。这是美联储自2022年3月开始加息周期以来首次实施降息,标志着市场翘首以盼的新一轮降息周期的正式启动。耶伦近日出席了由《大西洋月刊》主办的一场活动,在该活动上,她对美联储的最新货币政策行动进行了相关评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美联储宣布降息,这一举措有望缓解中国资本外流的压力,并稳定人民币汇率,从而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美联储的降息行动为中国人民银行提供了更多调整政策的灵活空间。此前,由于中美之间的利率差距较大,中国人民银行在降息方面受到了限制。如果降息幅度过大,可能会加剧人民币的贬值压力。然而,随着美联储的降息,中美利差逐渐缩小,中国人民银行的降息空间得以打开。通过降息,中国可以刺激经济增长,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投资和消费。

美国国债的故事犹如一部国际金融的“三国演义”,各方力量轮番登台,有的退出,有的加入,但主角始终是美国国债。这场大戏的背后,反映了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以及各国对风险与收益之间微妙平衡的谨慎权衡。或许正如那句老话所言,“机遇与风险并存”,在这个变幻莫测的国际舞台上,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左右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