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癌之路上,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挑战,而高昂的治疗费用更是让无数患者和家庭雪上加霜。癌症以前常规的放化疗效果有限,而且副作用较大,后面出现了靶向药之后才在抗癌领域有了较大的突破。但是药品研发的规律,1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投入超过10亿美金的成本,却只有不到10%的成功率。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这个成本都是惊人的,所以为了保障足够的利润,靶向药品在专利保护期内都会采取极高的定价来平摊成本。

电影《我不是药神》的就是一种靶向药,抗血癌的靶向药,其一个月的价格需要数万元,不少人卖房卖车也难以支付,只能被迫放弃治疗。电影的最后,这种药品进了医保,价格下降,而且还可以报销了。可以说是很多抗癌药的真实写照。近年来,随着国家医保的不断优化和完善,特别是国家医保局2018年成立以来,集采政策的推进,抗癌药的价格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下降,一些药品经医保报销后甚至出现了每月仅需几元的“平民价”抗癌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重大利好消息无疑为无数癌症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关于药品质量的担忧。那么,这些经过医保集采的抗癌药,质量到底可靠吗?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医保集采政策的背景和目的。医保集采,即国家医疗保障局通过集中带量采购的方式,与药品生产企业进行谈判,以量换价,大幅降低药品价格,并将其纳入医保目录,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自2017年起,国家医保局已经成功进行了多轮药品集采,涉及多个治疗领域,包括癌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和多发病。

在抗癌药领域,医保集采的实施效果尤为显著。以靶向药为例,这类药物以其精准、高效的特点,为癌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然而,由于其研发成本高昂,研发周期长,成功率低,导致价格居高不下,成为患者获取治疗的巨大障碍。而医保集采政策的推进,打破了这一困境。通过集中带量采购,国家医保局与药品生产企业进行直接谈判,以量换价,大幅降低药品价格。同时,医保目录的更新与调整,也使得越来越多的靶向药得以纳入报销范围,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培美曲塞为例,这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化疗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和肺癌。在国家集采政策实施前,这种药物的价格较为昂贵,许多患者因无法承担高昂的治疗费用而被迫放弃治疗。然而,随着国家集采政策的推进,培美曲塞的价格大幅度下降,原研药价格下降60%,国产仿制药价格更低。同时,医保报销比例的提高,使得患者在使用这种药物时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经济优惠。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意愿,也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然而,随着抗癌药价格的下降,一些患者和家属开始担心药品的质量问题。毕竟,价格的大幅下降是否会影响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从实践层面来看,集采政策实施以来,大量抗癌药的价格下降并没有影响其疗效和安全性。以仿制药为例,这些药品在去掉研发成本和机会成本后,直接的工业成本相对较低。然而,由于流通环节的成本较高,导致仿制药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而集采通过消除流通环节的价格泡沫,大幅降低了仿制药的价格。研究结果表明,集采中选仿制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原研药相当,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优于原研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随着医保的不断完善和调整,越来越多的抗癌药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且报销比例逐年提高。特别是2024年新版药品目录的实施,更是将许多前期纳入报销但有医保限制的靶向药取消了限制,只要是药品说明书符合的,医生就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使用,报销比例也大幅提高。这意味着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将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经济优惠,极大地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同时,医保目录的更新与调整也推动了药品研发和生产企业的创新与发展。为了能够在医保集采中占据优势地位,药品生产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药品质量和疗效,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