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油,就是民间俗称的“山茶油”,是从山茶的果实中萃取出来的食用油。茶油有着诸多功效因此被称为“油中之王”。可如此有名气的茶油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吃了?难道是“油设”崩塌了吗?
关于茶油的神奇传说
小小的茶油身上,居然还流传着不少的传说,使其地位更为巩固。元朝,朱元璋被陈友谅军队追杀,生命攸关之际,误闯进一片油茶林中。
后面是穷追不舍的敌军,前面是毫无御敌之力的林木。朱元璋走入绝路了,没想到被茶农救了一命。朱元璋业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将茶油用作“皇宫御膳”。
无独有偶,神医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茶油有清热解毒,驱虫、益肠胃的功效。民间流传,多食茶油,能够延年益寿,容颜长青。在多方面的“助攻”下,茶油的地位一下子变得崇高起来。
甚至一度成为进贡皇帝的专属贡品,成为彰显身份的象征。
扒一扒茶油的底细
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树种之一,也是中国南方的特有品种。现在所培育的油茶面积约有6000万亩,年产油茶籽100万吨,产油茶籽油27万吨,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广西等南方省份。
南方的气候潮湿、土层深厚、日照充足等环境,给油茶的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从油茶果实中提取的纯天然茶油,一般呈现透亮的金黄色泽,油中还带有独特的植物清香。茶油的优质性是经过国家认可的,不仅是国家提倡食用的纯天然木本食用植物油,其品质也受到了国际粮农组织的大力推荐。
据统计,全球油茶籽油产量的90%以上来自中国,远渡重洋售往国外,被外国消费者誉为“东方橄榄油”。实际上,茶油的影响力于千年之前,已经在我国传开。汉武帝时,就已经出现茶农种植油茶的现象,而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千年来致力于农耕的中华民族,在萃取、炼油等方面总结出自己的独到的智慧。在上个世纪80年代,纯天然茶油盛行一时,在食用油市场中稳居半壁江山。但后来由于固步自封、经营不善、缺乏竞争力等原因,逐步在食用油市场中沉落。
为什么现在茶油很少有人吃了?
如此具有历史渊源和社会影响力的茶油,为什么鲜少有人食用了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茶油的加工方式过于粗放,引发消费者的担忧。油茶的榨油方式停留在较为原始的阶段,比如在提炼的时候,可能会残留杂质,影响茶油的品质和油感。
油茶的榨取没有经过国家认证的工厂线操作、监管,完全暴露于空气中的萃取过程,极有可能会将肉眼看不到的灰尘、细菌带入其中。并且,由于榨取设备年代较为久远,给设备本身的洁净方面和流程方面,留下一定的安全隐患。抗氧化成分被氧化后,也会影响茶油的品质。
如今栽种的茶树,多为改良品种,虽然出油率高,生长期短,但是在口味上却与原来大有不同。让消费者体会不到原本的味蕾触动,生产线上的不规范,也引起消费者的担忧。就整体市场而言,茶油的竞争力会被更为物美价廉与现代化的食用油比下去。
二是油茶产业缺乏管理,无论从种植、销售、渠道、市场等方面,都存在管理缺失的问题。这就导致了茶油供需不平衡、假货掺杂、定价偏高、中间商违规操作在其中牟利等行为。
目前,在市场上茶油的售价持续走高,相对于同类产品花生油、玉米油等,价格高出了好几倍。很多不良中间商看到茶油的利润空间极大,于是一边掺假,用低品质的茶油,或者其他低廉的油,来了个“狸猫换太子”,冒充高品质的茶油,误导消费者,而自己则从中牟利。
久而久之,茶油积攒了千年的名声,就被炒作、市场乱象给败坏了。这也令很多喜欢食用茶油的消费者望而却步,生怕被宰割。
三是消费者的口味。据了解,很多消费者不太喜欢茶油带有的青涩、微苦的味道,相较于茶油,消费者更喜欢浓香四溢的花生油,扑面而来的纯天然香气,经过高温烹饪,使得菜品更为诱人,更加开胃。
虽然茶油的口感对于部分消费者来说,较为不适,但是却格外受欧美消费者的欢迎。销往国外的茶油有着较好的名声,因此销量也很好。
“油中之王”的尴尬现状
茶油的价值确实是高,而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茶油保质期长,耐高温,抗氧化,易于人体吸收。并且,茶油还能够“一油多用”,在润发、润肤、保养等方面等具有不错的效果。称其为“油中之王”,的确不为过。
但对于茶油来说,昔日有多辉煌,今日就有多尴尬。左边是层出不穷的竞争产品,右边是消费者逐渐改变的口味偏好,固步自封的茶油在左右夹击的攻势之下,其生存显得尤为举步维艰。
更为严峻的是,油茶的市场定价奇高,从原来一斤十几元,一路飙升至如今的一斤近百元,让普罗大众难以接受。这就更加堵塞了茶油的销路,使其创新与变革之路,变得更加艰辛。茶油虽好,奈何逐渐偏离“民心”。
不过,茶油也算是中国本土的“顶流”之一,从千年前流传至今,仍旧具有大量的潜在消费者。如果茶油产业更为规范、集中以及现代化一些,相信昔日的“油中之王”一定能够重返王者身份。
油茶生命力顽强,常被用来当作涵养水土的树种培育。茶油营养、高级,自古以来就被视为身份的象征。如今,茶油所面临的桎梏只是一时的,相信经过改革之后,茶油才能重获民心,感谢您的阅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