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刘颖 近期,多家上市银行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下称“董监高”)得到了2023年补发的税前薪酬,补发金额在几万元至几百万元不等。其中,平安银行补发薪酬共计1497.51万元,民生银行补发薪酬共计1472.98万元。

上市银行的年报数据显示,多家银行的高管薪资水平为几十万元至几百万元不等。部分国有大行的董事长、行长等高管的薪资相对较低。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的高管薪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股份制银行高管薪资超过500万元。

与此同时,有的银行也发生了个别高管薪酬扣回调整的情况。

补发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平安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等已披露了董监高2023年度税前薪酬的其余部分。

其中,光大银行补发税前薪酬总额为285.77万元;平安银行披露了9位董监高的2023年税前薪酬其余部分,补发金额为1497.51万元;民生银行披露了7位在职人员及5位离任高级人员的2023年税前薪酬其余部分,补发金额共计1472.98万元;浙商银行披露的董监高2023年税前薪酬其余部分共计641.67万元。

以平安银行为例,该行行长冀光恒补发79.26万元,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杨志群补发269.95万元,副行长项有志补发196.28万元,其余在任的3位高管合计补发417.15万元。离任的3位高管里,平安银行原行长胡跃飞补发246.87万元,原副行长郭世邦补发136.70万元,原副行长鞠维萍补发151.30万元。

平安银行公告显示,根据《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和该行相关规定,该行高级管理人员的绩效薪酬将进行延期支付管理。该行高级管理人员从该行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中包括了进行延期且尚未支付的绩效薪酬,该部分绩效薪酬将在未来3年内分年延期支付。

《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显示,商业银行应合理确定一定比例的绩效薪酬,根据经营情况和风险成本分期考核情况随基本薪酬一起支付,剩余部分在财务年度结束后,根据年度考核结果支付。高管以及对风险有重要影响岗位上的员工,其绩效薪酬的40%以上应采取延期支付的方式,且延期支付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其中主要高级管理人员绩效薪酬的延期支付比例应高于50%,有条件的应争取达到60%。

民生银行公告显示,在2023年度税前薪酬的其余部分中,该行董事长、执行董事高迎欣的金额最高,为214.21万元;在离任高管中,该行原副董事长、原执行董事、原行长郑万春的金额最高,为196.98万元。

年薪

补薪之后,上市银行高管的薪资水平仍参差不齐,部分高管薪资超过500万元。

中国银行发布的《董事长、执行董事2023年度薪酬分配方案》显示,该行董事长葛海蛟的应付薪酬为86.70万元,执行董事、副行长林景臻的应付薪酬为145.79万元。

结合民生银行2023年度税前薪酬的其余部分,该行董事长高迎欣补发后的2023年度合计总薪酬为587.73万元,该行原行长郑万春补发后的2023年度合计薪酬为529.62万元,该行副行长袁桂军补发后的2023年度合计薪酬为307.20万元。

沪农商行发布的《关于2023年度高管薪酬的公告》披露了10位高管薪酬,大部分在100万元以上。

此前,浙商银行披露了董监高2023年税前薪酬其余部分,金额共计641.67万元。其中,该行副行长骆峰补发薪酬最多,达201.87万元,总薪酬为393.02万元;副行长景峰补发薪酬192.84万元,总薪酬为383.99万元。

上海银行发布的《关于2023年度高管薪酬的公告》显示,该行现任高管的薪酬均在100万元以上,年薪最高的为业务总监朱守元,达180.55万元;董事长金煜的薪酬为122.36万元。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称,近年来,银行高管降薪成为不少银行的共同选择。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在A股上市银行中,10多家银行的高管薪酬出现下降。其中,重庆银行、平安银行和民生银行降幅最大。从变动幅度来看,6家银行高管降薪超过20%,10家银行高管降薪超过10%。

追讨

2024年12月18日,光大银行披露了其高管2023年税前薪酬其余部分,总额共计285.77万元。值得关注的是,该行发布的公告中,原纪委书记董铁峰并未被记录具体补发金额。

对此,光大银行表示,根据相关规定,董铁峰2023年度薪酬作相应扣回调整。但该行未具体披露扣回调整的金额以及原因。

薪资被追索扣回,类似的案例并不少见。以招商银行为例,2023年,该行追索扣回的绩效薪酬共计4329万元,涉及员工数量达4415人。2022年,该行执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员工2876人,追索扣回绩效薪酬总额5824万元。

哈尔滨银行在2023年年报中披露,该行2023年绩效薪酬追索扣回470余万元,涉及员工199人次,建立了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及追索扣回机制。

目前,国有大型银行、多家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已建立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相关制度。

以中国银行为例,该行针对高级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制定绩效薪酬追索扣回制度,如在职期间出现职责内的风险损失超常暴露,可部分或者全部追回相应期限内已发放的绩效薪酬,并止付尚未发放部分。2023年该行共计对2059人次执行追索扣回,金额合计2275万元。

2021年原银保监会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完善银行保险机构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指导意见》显示,银行保险机构应当按规定建立并完善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健全劳动合同、薪酬管理、绩效考核等管理制度,充分运用薪酬工具,平衡好当期与长期、收益与风险的关系,确保薪酬激励与风险调整后的业绩相匹配,防范激进经营行为和违法违规行为,不断促进银行保险机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认为,对于员工的薪酬与奖金进行不恰当的追索扣回与止付,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与自身管理,但对于延期支付比例较低的员工,其很难不产生“应做则做,不做则不得”的怠惰心理,由此可能会对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扩散并影响到整体工作流程与效率。

该律师事务所认为,金融机构还是应当合规建立与完善相关制度,不将“适用该制度”作为建设该制度的根本目的,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宽严相济,更要体现公司本身的人文主义关怀,从而提升员工因知悉该制度而产生的对于薪酬及奖金的合理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颖经济观察报记者

金融机构新闻部记者 关注银行、金融科技、消费金融、银行理财子、融资租赁、融资担保等 线索联系 liuying@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