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视频

湖北统计局副局长叶青

湖北统计局副局长叶青

访谈时间:3月3日上午10点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作客网易新闻中心“两会”聊天室,现在坐在我身边的是中南财经大学教授,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先请嘉宾跟大家打个招呼。

叶青:大家好。

主持人:叶代表,我翻了一下您的博客,发现您是一篇勤劳的博客作者。您有一篇博客叫“带着厚重的期望启程”,启程从湖北启程来参加“两会”,我想问一下,您这个厚重的期望是什么?

叶青:这个厚重的期望有六省的建议,有我们湖北省六千多万老百姓的期盼,然后还有一些老百姓的建议和愿望,我都把它放在心里,带到北京来了。

希望中部崛起的政策推广到全部的县市

主持人:大家其实都很关心您带来了什么议案和建议,您在这里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叶青:可以的。每次在到北京开会以前都会做一些准备,当然随着会议的进行,有的会提出新的建议,原有的建议会不断地完善。今年到北京,想提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区域经济的发展,比如说中部,在这方面我有两个方面的想法和建议,一个是中部崛起的战略怎么实现它的全覆盖。这个问题是针对中部崛起战略提出两年了,它的实际效果并没有像原来几个区域政策那样明显。

我觉得很重要的是中部崛起的战略只是在中部的局部地区实施,比如老工业城市,我们湖北省老工业城市只有四个,其他的工业城市不能够享受政策,主要是增值税的转型。另外我们只有36个比较贫困的县享受西部大开发的待遇,其他的县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所以我是希望能把政策推广到全部的县市,比如东北振兴,每个地区都有这样的政策。

另外是提出想把三峡经济区作为国家级的经济区,因为三峡经济区是一个很特殊的经济区域,特别是现在高速公路、铁路马上就要通了,对于这个地方的发展应该给予特别的关注,这是一个方面。

修建改革开放的纪念馆或博物馆

第二个方面就是改革开放方面的问题,我觉得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一个巨大的财富,怎么把这种财富的效应发挥好,是我最近考虑的问题。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不应该只是出几个报告或者出几套书,而应该让它成为一个历史性的载体,所以我建议修建一个改革开放的纪念馆或博物馆,把跟改革开放有关的史料研究,有关文献,以及一些民间有标志性的实物都放在博物馆或纪念馆、研究馆里。一方面可以供后人或年轻干部去里面研究,再一个也可以作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研究改革开放的中心或基地,发挥中国改革的经验,使其在世界改革历史上以应有的地位。另外建议下发地方的改革试验权。

加大廉租房的比重,增加惠民医院的数量

第三个方面是民生,建议加大廉租房的比重,增加惠民医院的数量,完善政策,促进民间的资金投入文化事业,医疗事业和教育事业,这些一些方面的问题。

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

最后一个方面就是怎么样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我觉得我们国家的行政成本还有很大的降低空间。比如我去年提到过关于政府加大三公改革的力度,公车的改革,办公楼制度的改革,公务接待的改革,简称三公。所以我觉得今年有一个很重要的机会,机构改革,实行大部制,很多部委要合并,公车、办公楼,能不能借这个宝贵的机会整合一下,然后采取一种新的制度,因为机构改革是公车改革难得的机会,错过这个机会可能就要等到下一次机构改革了。

总得来说,大概有这样几个方面,我自己比较熟悉的,跟经济社会发展有关的问题。

同城化——城市发展的新路子

主持人:您的建议,我觉得涉及的面还挺广的,我看您的博客文章,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叫“同城化——城市发展的新路子”,可以说这篇博客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在这里我想请您用最简单的话向网友解释一下什么是同城化,这也是很多网友非常关心的。

叶青:同城化主要是一种经济的合作制度,同城化就是在不改变现有的行政独立的前提下,加强邻近城市之间的经济合作,我给它起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小区域合作”,这种合作目前有的地方自主地开始,并没有得到各种政策的支持,有的地方很早就开始了,后面我们还会讲到。

所以我说同城化也可以叫做城市的一体化,城市一体化有一个重要的特征,保持它行政上的独立性,行政上没有关系,经济上加强合作,产业共融,利益均占,大家共同发展。这样可以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降低我们发展经济的成本,特别是减少一些重复的项目,比如同样的工程你这里有一个,另外一个城市也有一个,其实这就是造成了同城的竞争,对两个城市都是没有好处的。大概的意思是这样。

主持人:您觉得同城化最主要的目标是什么?

叶青:这种目标应该说是加强合作,现在经济合作是一种潮流,大的方面来说,像欧盟,十几个国家形成一个经济共同体,虽然政治上都是独立的,但经济上可以共同发展。

再一个,它在成本和效益方面非常明显,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城市之间的经济潜力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被挖掘出来。还有一个,对老百姓是很有好处的,在两个城市之间的老百姓可以增加往来,包括就业机会,包括他的能力,比如有一个老百姓的能力可能在这个城市不一定能发挥出来,或者没有这个领域,但他可以在邻近的城市找到更适合他的位置,所以这是对个人发展非常有好处的,大概有这样三个方面吧。

主持人:您的博客里有一句话,提到同城化时您说“湖南人已经做了,安徽人也准备做,湖北人怎么办?”您在这里提出这个问题,是想要把这个问题提给湖北省政府,还是作为一个议案或代表建议在大会上提出?

叶青:这个问题,因为在北京开会,主要考虑全国的问题,这个问题我还在考虑是不是可以提一个建议,国家可以出台一个通知或建议之类的,或者叫“若干意见”,加强城市之间合作的建议,这种建议,对所有的省都可以适用,包括湖北省,所以我只是说,希望中央来关注这样的问题,这样的政策如果能够普遍推行的话,对加强区域合作,经济发展是很有好处的,当然如果这个文件能够下来,也能推动我们湖北省在这方面工作的开展。

主持人:您的博客里提到了在湖北省可以推行的几个同城化区域,像武汉、孝感、随州、黄冈,但您没有提到同城化合作可以在哪些领域,用什么样的方式实现同城化,在这些方面您能不能给我们具体谈一谈?

叶青:在讲湖北问题的时候,我是建议先把已经做的比较好的地方,说一下之后再来看湖北,思路就很清楚了。从我个人掌握的资料来看,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开始,讲同城化,应该是从1982年开始,湖南著名的学者张萍研究员,他当时担任湖南省政协委员,他提了一个建议,这个建议就是加快长株潭城市一体化的问题,因为他的议题是,在湖南没有一个规模很大的城市,比如广州或武汉这样的城市,他看中的就是长沙、株洲和湘潭,类似三角型的分布,每个城市四十到五十公里的距离,所以提出三个城市同城化,一体化的问题。

叶青:1984年他又经过研究进一步提出具体方案,得到了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所以在1987年就成立了一个长株潭一体化的办公室,标志着湖南开始做这方面的工作,但由于一些特殊方面的原因,1987年到1997年停止了这的动作,但从97年开始一直到现在,他们的同城化再次启动,研究区域经济的一些学者都普遍认为,中国城市之间的同城化或一体化,最早还是要从湖南开始。

现在来说,应该说这三个城市的合作是比较成功的,根据我了解的,三个城市在产业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合作关系。比如长沙,它的研发能力非常强,大学也比较多,特别是院士比较多,两院院士主要都集中在长沙,我看了一个资料,湖北48个两院院士时,湖南的两院院士达到了45个,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资源。所以长沙主要以研发为主。

湘潭和株洲主要以研发的转化为主,这两个城市现在也有一定的产业分工。比如在新兴产业里,株洲主要以交通工具,比如它的电动汽车主要是在株洲,湘潭主要是以新能源产业为主。我看到资料,他们在搞的风力发电机,打算成为中国最大的风基产业基地;对太阳能也有很强的研究能力和制造能力。所以我看到三个城市在产业布局上是比较成功的,相互支撑,然后做大。
叶青:最近我又看到一个材料,他们提出一个口号,到了2020年,湖南的城市圈希望由现在的3+5变成1+5,所谓3就是长株潭三个城市,5就是围绕着长株潭的另外五个城市,现在是3+5,他们希望将来能成为1+5,我觉得他们的设计是很好的,也是很超前的,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长株潭也许真的能成为一个大城市。

叶青:据我一些朋友说,长株潭的专家和研究者就曾经说过,他们很羡慕武汉有三镇,武汉三镇的距离也是比较远的,但它成为了一个城市,他们也希望长株潭像武汉三镇一样,本来是分开的,但用快速通道把它连起来。大家都有这样的看法,长株潭的同城化是做得比较好的。

最近我又看到安徽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比如他们在03年曾经有一个计划,加入南京都市圈,有八个城市,其中有四个是安徽的,四个是江苏的,这样的一个经济圈其实就是跨行政区的,两个省,但他们的距离都比较近,从合肥到南京大概是150公里,所以这两个城市的合作,也可以说是一种跨省的一体化,同城化,所以他们现在在产业合作、交通、人才交流等方面,都有合作的框架。

安徽最近提出来进一步细化,提出芜马(芜湖、马鞍山)一体化的问题,因为这两个城市有很大的互补关系,马鞍山的钢铁就可以支持芜湖奇瑞轿车所需要的钢产,所以这两个城市在产业上有很强的互补性。当然除了汽车以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合作。

所以我最近在研究这样一些材料,总觉得两个相邻城市之间的合作有非常明显的经济合作空间,所以我以他们为例,在湖北呼吁加强城市之间的合作。武汉有一个城市圈叫“1+8”,我建议把九个城市再细化为三个城市带或城市圈,比如刚才提到的中间这个,上面从孝感、武汉到咸宁,实际上可以构成一个城市带,这个城市带有很多相同的产业,在武汉的左右两边又各有三个城市,又可以形成一体化的经济合作格局,比如这边是鄂州、黄冈、黄石,其实他们的距离很近,从黄冈到鄂州就只是隔江相望,黄石到鄂州高速公路也就是二十公里,所以这三个城市可以合作。

另外有三个,仙桃、天门、潜江,也是紧挨着的,也何以成为城市一体化的标本。湖北其他地方也可以进行类似的合作。

你刚才问到具体细化,从其他的城市一体化来说,我想无非是这样几个方面,一个是民生的问题,考虑到民生对城市一体化的需求。民生的问题也主要是在四个方面,比如说交通、城际之间的交通能不能搞得更好一些。包括轻轨,像我们武汉搞的轻轨,包括城际之间的交通,老百姓出行就很方便。交通条件的改善对一个人的就业半径是有很大帮助的。如果我住在汉口,过去可能我找工作就会在武汉范围内找,但现在我们准备把汉口的轻轨修到孝感,轻轨是很快的,他可以住在汉口,到孝感工作,也可以住在孝感,到汉口工作,轻轨可以把居住地和工作地分开。这样就比从汉口到武昌来工作还方便一些。

第二就是通讯,现在都在提同号同费(同一个区号同费),长株潭在做,我们武汉和鄂州也在做,现在鄂州和武汉之间的手机漫游费取消了,固定电话费用也降低了。

第三就是户籍制度,几个相邻城市之间的户籍变动,能不能优惠一下。

第四个就是金融方面的,能不能用一个卡在两个城市之间一起存取款,不要收手续费,现在我们到北京来,听说取款或存款都要收二十块钱,这应该是可以解决的。

所以民生可能是城市一体化中非常重要的,因为把民生问题解决好,对于经济的发展非常有帮助。

第二个方面就是产业的一体化,产业统筹规划的问题,两个相近的城市最好不要有同质的项目,避免近距离的竞争,这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把两个弱小的企业加强合作,变成一个中等企业或大企业,把产业链做长。

现在我们已经开始了,武汉已经开始了。现在比如在武汉城市圈九个城市办的企业,现在据说都可以冠名为“武汉XX公司”,这个企业可能在黄石或鄂州,但也可以叫做“武汉XX公司”,这当然是一种支持的手段,但我个人认为这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我担心这样会有一个不好的后果,别人一看,认为这个企业在武汉,实际上它是在武汉城市圈里,所以我个人倒不一定支持这种做法,关键是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可以去做。

第二就是产业在高层次上的合作。

第三个很重要的一点,现在在其他地方也出现了,把总部和研发放在大城市或大城市边缘,把它的制造基地,成本比较高的制造业基地放在制造业成本最低的地方,可以到另外一个城市的某个地方,甚至包括乡镇上都可以,因为它的投资成本很低。所以这就是起到了一种互相支撑的作用,我看到的资料,京津冀现在也有这方面的合作,北京搞总部,天津搞研发出来产品的转化,河北主要是制造业基地,这是很大的经济一体化的概念。

我想你刚才问的问题,在湖北怎么搞,我想无非是这三个方面,民生、产业和研发制造的分离。极大的降低产品的成本,成本降低了,中国的老百姓也可以在这方面用比较低的价格满足他们的需求。

主持人:结合湖北的实际情况,您觉得湖北在实现同城化的过程中,会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情况,会遇到哪些困难?

叶青:现在我觉得在湖北搞同城化,或者说城市一体化,不利的问题我想就是缺乏经验和经历,因为要干一件全新的事情,如果没有经验,没有亲身体会经历的话,总觉得心里没底,我觉得这是湖北最大的不足。因为相对湖南来说,他们已经做了,所以有经历,也有经验;

相对于安徽来说,他们在这也有成功的经验,我们在这方面是刚刚起步,总担心出一些漏洞或者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没有必要的。如果讲到有利条件,湖北有很多城市,一个是靠得比较近,再有一定的产业合作基础,现只是把它提出来,大家往这方面发展。

教育支出应占GDP4%

主持人:您刚才提出把教育的支出提到占GDP4%的水平,您是从什么方法考虑提出的建议?

叶青:因为《教育法》规定,对教育的投入要占GDP的4%,但从实际来看,很多地方都没有达到,从国家层面现在可能是在3.5%左右,这是我个人的估计,也就是说还是不够的。我曾经听过一个专家的发言,我印象很深,中国的人均教育经费一年大概是一百美元,按人民币可能就是七八百块钱,但像美国这样一些发达国家,人均教育经费有的可以达到6000美元。在发展中国家,有的也达到了3000元,像韩国这样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国家。甚至包括印度,他们都比我们的教育经费高,有的说是六百美元或一千美元,都有。

这从总体上反映,我们这几年不断地增加教育投入,而且义务教育也免费了,但还是存在差距,所以就需要在这方面增加投入,减少国民在教育方面的负担,主要是从这个角度考虑提交的观点。

主持人:好象一般“两会”时大家对教育问题我很关注,和您提出的提案会不会有重合?

叶青:因为教育是大家都关注的,当然现在还提出CPI过高的问题,我看到的一些很多代表都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看到教育还是今年比较被关注的,虽然现在义务教育免费了,但并不是一免就零,即使免费了,拨了经费,但如果这个学校没有比较好的老师,再怎么免,也培养不出比较好的学生。

所以现在教育收费的问题解决了,但师资的力量又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所以去年开始,教育部六所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但还有很多细节,所以这也只能是解决一部分的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所以我们去年提出,所有的师范院校师范生都应该免费,有的由中央财政负担,或者有的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因为教育不是一个省的事,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事情。

所以经费解决了,现在就解决师资,但师资的解决又需要几年的时间,这两个问题如果都解决了当然还有一个新的问题,教育设施的问题,可能有的地方学校建得比较好,有的地方建得比较差,所以教育学设施又可能成为一个新的矛盾了。总得来说,在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给教育投多少钱都没什么奇怪的,因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国民的教育水平还是比较低的,所以应该不断地加大投入。

但这还是要有一个步骤,因为财政收入尽管每年以26%、25%的速度增长,但还有一些其他的民生问题,还有一些重要的基础设施要建设,所以总是要有一个过程,每年都要解决一些问题,我想在若干年之后,中国才会真正成为一个教育强国,取代现在我们说的教育大国的地位。

提高廉租房的建设比重,取消经济适用房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了另外一个建议,提高廉租房的建设比重,取消经济适用房,可以说这一点也是比较受关注的,您能不能给网友解释一下您为什么要提出这个建议?

叶青:我刚才说了,其实中国老百姓就是四个字,衣食住行。现在我们从温饱进入小康,衣、食的问题应该说都解决得比较好,但住的问题就比较大了,可能有的人一辈子存的钱就只够买一套房子。行的问题还是可以解决,你如果有钱就自己买车,没有钱的话买个自行车,再没有钱坐公交车,实在不行跑步都行,所以行这个问题弹性很大,并不是决定他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

但现在集中的矛盾是,谁都需要在屋檐底下生存,住的问题,现在对一些低收入者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对于低收入,或者基本上没有收入,靠低保来维持生活的这部分人,不要说叫他去买经济适用房,就是叫他去搞廉租房,可能都有困难,他连租金可能都拿不出来。

所以有的国家有廉租房,同时还有一部分免租房,真正给收入很低的人去居住。

所以我的建议是,经济适用房应该慢慢淡出为好,因为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但商品房也要控制价格,要使房地产商保持在平均利润的状态下。所以说整个住房制度,一方面应该以商品房为主,一方面以廉租房为主,其中包括一部分免租房,这样才能满足社会上不同的需要。

包括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是这样的,像在我们中国的香港就是这样,我去过那里了解,30%的市民是住在政府提供的廉租房里,香港这样的一个高收入地区还出现这么大的比例,何况我们中国大陆很多地方还是比较贫穷的,让他买房子更不可能了。

所以我说,这两种制度应该以商品房和廉租房为主。

主持人:香港有没有经济适用房?

叶青:他们没有这个概念。最近我看到有一个政协委员提出一个建议,我觉得很有意思,他建议经济适用房不应该由开发商来建,应该由政府亲自建。

主持人:这个我也有看到过。

叶青:我觉得这倒是很好,如果经济适用房能控制在这样的平台,严格界定购买者的身份,还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但长远来说会增加政府监控的成本,因为每个人都会变化,可能我一天一穷二白,到明天我突然中了彩票,那今天我买的经济适用房怎么办?所以现在如果由政府独家修经济适用房,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甚至采用零议论的方式,我觉得还可以维持一段时间。

而且现在要看能不能把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结合起来,这个小区是政府做的,如果你的收入实在很低就住廉租房,如果你有收入了,你可以把它买下来,这实际上就变成了一种经济适用房,将来如果你还有钱的话,你大公无私的话,就可以把房子退给政府,政府可以大概估算一下退多少钱给你,这都是我个人的设想,其实这些制度可以慢慢地建立起来,这是我在这方面不太成熟的想法。

主持人:您的博客里还提到,您在来京时,参加“两会”的行李受到了记者的关注,行李里有电脑和运动器材,另外还包括厚重的民众诉求,老百姓的高见,这些诉求和高见您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吗?我们比较好奇。

叶青:因为这次的行李跟往年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我个人来说,带了几件比较简单的运动器材,比如跳绳,这在房间就可以跳,还有乒乓球拍,再一个今年最大的不同就是带了一个折叠的自行车,因为这次开会的时间比较长,特别是到了会议后期,进入选举阶段以后,很多事情相对来说少一点,所以我特别想骑自行车在北京逛一逛,看看新北京,新奥运的情况。
叶青:因为我1985年在中央财经大学进修过一年,非常早了,二十二年前,我当时就把同学的自行车借来,骑车到一些风景点,骑到天安门广场去,印象很深,所以我想在二十多年后再去看看这些地方,亲自骑车去,这是很有纪念意义的。

再说今年是奥运年,以实际行动来迎接奥运。还有就是我最近半年多一直在锻炼,觉得精神体力等各方面都很好,我不想断掉这种锻炼,否则回去之后可能体质又会变化,这方面的情况和别的代表不太一样。老百姓的诉求我分成两大类,一个是涉及到要递交一些材料的,按照他们的要求来递,因为有的案件在省高院、高检这一级已经没有办法了,所以只能通过全国最高的两院,这个事情可能其他代表也多多少少有一点。

主持人:能给我们透露一点具体内容吗?

叶青:因为这方面涉及到一些案子的具体内容,所以我不好多说,但我有一个总的想法,我是全国人大代表,是全国人民的代表,我对人民的要求是不能拒绝的,只要他的要求是合理的,材料再重也要带到北京去,没有理由拒绝他,而且他们的态度很好。这是一类,每年都有上十份左右。

另外一部分就是有些文字稿,一些老百姓非常热心,很关心国家大事,国家应该怎么改,下一步改革开放怎么做,物价的问题,房价的问题,教育收费,教育均衡发展怎么弄,有的人有一些好的建议,好的建议有的又不太清楚怎么传到我的电子信箱上,所以他就用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到我的办公室,把材料交给我,大概有六七份吧。

叶青:我把它都概括为民众的诉求,我觉得这是应该带到北京来的。

主持人:这些诉求、高见带到北京,都会具体交给哪些部门?

叶青:有的建议我把它完善、修改一下,可以作为我个人给大会的建议,涉及到法律上的问题,我就直接转交,由代表团的办公室进行分类处理。

主持人:从开始对您的介绍里,您是教授,又是博士生导师,同时还是政府工作人员,您觉得这两种工作如何互为辅助?

叶青:这个问题也是很多朋友问的。现在很多人都问,你怎么这么精力旺盛,几个方面的事情都可以做,我觉得很多事情是相通的,因为我的专业是研究财政、经济,所以我现在到统计局工作,实际上也是注重在经济分析上,根据数字,统计数据来提出我的经济分析、经济发展的预测性观点,我觉得这两者是不冲突的,完全可以做到相辅相成。

我现在有时候回到大学里搞一些讲座,也把我对经济数据的分析告诉他们,这对一个大学老师来说,到政府部门去工作一段时间,是非常有好处的。

因为有一些规定,比如大学里教工商管理硕士的老师,应该有在公司工作的经历,其实我也有一个建议,教经济学、教财政学的老师,也应该有政府部门工作的经历,了解实际运作的情况,之后再回到大学给学生讲课,才会讲得更清楚,因为接触了实际,所以我们非常鼓励年轻老师到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和其他经济部门兼职或锻炼,帮助这些部门工作。

这样他们在工作过程中也可以学到很多新的东西,我觉得这不是很矛盾。

主持人:平时您喜欢别人称呼您什么呢?叶代表?叶老师?叶教授?

叶青:就叫老师吧,因为我的年龄46了,应该可以当一个老师(笑)。

主持人:开始咱们提到了您是一个勤奋的网民,和网络接触了很多,您觉得网络在民情民意的体现和表达中,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叶青:我觉得网络是一个全天候、无间断、无限制的交流平台,24个小时随时都可以上网,所以是全天候的,然后没有限制,在中国可以看到美国发生什么事,可以看到全球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事情。再一个就是它的速度很快,时效性非常强,所以相对于网络来说,像收音机,可能只有一个地方能听得到,其他地方收不到这个频率了;报纸还有一个传递的过程,传统媒体可能都会受到这样的限制。

现在关于网络或博客的问题,也有很多人提出建议,比如有的建议官员开博客,有的建议代表或委员开博客,让老百姓能够知道你在想什么,或者他希望你帮他们讲什么话,做什么事情,这都是很好的。所以我觉得,既然是一个平台,既然是一个收集民意的重要渠道,我就建议,如果代表委员开博客,最好就用实名,因为有了实名以后你会给别人带来一种信任感,他就会告诉你一些真实的想法和情况。

所以我说采用实名博客,或者把电子信箱公布,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收集民情民意的目的。
主持人: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也快结束了,您同样作为一位网友,最后有什么要跟网易网友说的?
叶青:我觉得要快乐的生活,健康的生活,还有一句话就是充实的生活。我觉得要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所以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就是,昨天的事不要再想了,不管是荣还是辱,把今天的事情做好就行了,明天的事情再说。

第二句话,不管别人怎么干,怎么说,你干好自己的事情,如果你老去看别人当了什么官,出了什么成果,那么你可能整天处于一种心理不健康的状态,觉得自己太差了,没有勇气做一些事,所以我说,过去的事不想,别人的事不要去攀比,做好自己的事,做好每一天的事。

比如这两天我开人大会,每天要把博客的事情做完,第二,每天要把当天的报纸看完,这样才能做其他的事情,这都是个人之见,谢谢大家花时间听我闲聊这些事情。

主持人:好的,这次访谈结束了,非常感谢叶代表百忙之中作客网易的“两会”访谈室,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参与,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