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峰:这一节我讲一下李建成在皇位争夺中是怎样落败的。

起初在李渊心中李建成的位置高于李世民

张剑峰:大家都知道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在这次政变中,身为秦王的李世民,杀死了他的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然后威逼李渊立他为太子,最后登上了皇位宝座。

张剑峰:在这段人所共知的历史中,李建成、李元吉为什么最终会失败呢?李世民是不是真的到了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下手?还是他早有图谋?

张剑峰:我们先从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的矛盾说起。前面我讲过,唐朝建国之初,李建成的功劳赶不上李世民,北方,基本都是李世民平定的,南方基本上是李靖平定的,论功劳,李建成差得很远,那他为什么会在功绩上落后于李世民呢?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和李世民矛盾加深的呢?

张剑峰:李建成在李渊刚刚起兵太原的时候,和李世民基本上没有矛盾,因为当时的李建成似乎没有想那么多,史书中不止一次提起过,兄弟二人同时出征,结伴作战,两个人一同作战时,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矛盾,没有说两军不和或将帅不和的情况发生,而且军纪都很严格,可见那时候,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关系还是非常好的。

张剑峰:义旗刚刚举起来时,这哥俩没有矛盾,但这也很正常,因为那时候大旗究竟能够打多久还是一个未知数,哪有功夫去想以后谁当太子、谁当皇帝的事情,所以两个人的关系还不错,挺亲密的,当时在李渊的眼里,这兄弟俩人谁更有价值一些呢?换句话说,他认为谁更能帮助他呢?

张剑峰:我认为当时在李渊的眼里,更有用的是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为什么这么说呢?李渊在没举事的时候,有个担心,担心李建成、李元吉不在自己身边,所以不敢轻易造反,后来李建成带着李元吉回到太原了,李渊这才高兴起来,大喜,大喜之下,就封了李建成未作领军大都督,陇西郡公,偶尔才高高兴兴地举旗造反。此时就产生了一个疑问,李渊为什么看到李建成一回来就大喜呢?为什么李建成不在身边,他就不敢举事呢?这里面有两个答案,一、李渊认为李建成能帮他很大的忙,所以就盼着李建成回来帮他;二、李渊认为李建成回到他身边了,就安全了,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毫无顾忌的起兵,所以大喜。这两个原因究竟哪个占主导呢?我认为是第一个,李渊认为李建成回来能够帮他的大忙,所以很高兴。

张剑峰:为什么这么说呢?李渊起兵之后,一开始,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俩人都跟随李渊出征作战,看不出谁更重要,但当李渊兵进陕西之后,区别就出来了,当时李渊命令李建成率军把守潼关,为什么要把守潼关?因为潼关是陕西的东大门,当时李渊要占领长安,就必须得派人把潼关守住,否则的话,他在陕西打长安,潼关那边一旦有敌人进来,就会对李渊造成里外夹击的形势。所以李渊在攻打长安的同时,让李建成去防守潼关。

张剑峰:李世民去干什么了呢?李世民领着军队,驻军渭水以北,这时兄弟二人的分工就有了差别的,李建成去把守潼关,李世民去驻军渭水,兄弟二人此时的分工,谁的担子更重一些呢?我认为是李建成。

张剑峰:首先李渊这时围攻长安的兵力已经达到了十几万之多,而长安城的守备力量是很差的,不怎么样。隋炀帝去了江都,把精兵强将全都带走了,长安城里的精锐很少,拿下长安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所以李世民这时候跟着他去长安,这个决策有点像,有他也是过年,没他也是过年,有没有他都不影响拿下长安。而李建成就不一样了,他刚一进潼关,隋将屈突通就立刻从屁股后面撵上来了,要不是李建成和刘文静把潼关守住,增援长安的隋军就要杀进陕西了,如果真是那样,李渊的计划可能就泡汤了。

张剑峰:所以这样看起来,李建成当时在李渊心中的位置和在军中的威信,应该是高于李世民的。

张剑峰:这一点从李渊配备给两个人的副手也可以看出,给李建成配备的副手是刘文静,有名的谋士,熟知兵法,善于用兵。而给李世民配备的是谁呢?是刘弘基,刘弘基是个亡命徒,打仗时可以冲锋在前的人物,但要论能力,论运筹帷幄,他不如刘文静。

张剑峰:从这点可以看出来,李渊当时对李建成的重视,确实是委以重任,那么进长安之后,李建成作了世子也就是理所应当的了,一来他本来就是老大,二来李渊也喜欢他,很信任他。

张剑峰:此时的李建成和李世民比起来,无论是威望还是地位,都很有优势,那他怎么到最后就越来越不如李世民了呢?我们再往下看。

李建成败给李世民第一个误他的人是李渊

张剑峰:武德元年,也就是李渊做皇帝的第一年,李建成和李世民共同出兵洛阳,去攻打李密的瓦岗军,顺便还想占领洛阳,虽然这次军事行动没有成功,但在退兵的途中,李世民计谋频出,还打败了追击而来的敌军。这时候我们就会隐隐有一丝感觉,李世民好象更有办法一些。但这只是一个开头。

张剑峰:在洛阳之战以后,李建成被立为太子,立太子之后,李建成在今后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就鲜有抛头露面了,很显然,作为国之储君,他被养起来了,成了一只金丝雀。我们看看他当太子,被养起来之后,李世民又做了一些什么。

张剑峰:武德二年,也就是李建成做太子的第二年,李世民开始独自领兵,在此之前,只要有李世民带兵,李建成必然也要带着一支军队,但此时的李建成已经成了京城中的显赫人物,堂堂的皇太子,那么带兵在外的就只有李世民了,而李渊在当了皇帝以后,似乎也不愿意亲自领兵打仗,东讨西杀的,他也不愿意,所以一旦边关有什么事情,总是交给李世民去处理,包括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这些投降过来的瓦岗兵将,李渊也是大手一挥,都交给了李世民。

张剑峰:这个时候的李世民就开始独立成长起来了,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只有强者才能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只有强者才能有自己的尊严。在乱世之中,威严是靠打出来的,不是靠装出来的。李渊一进长安,就搁下雄心大致,安安稳稳地做起了皇帝,这本身就是大错特错的,但他更不该把太子李建成也留在京城中过安稳日子,他没有再给他征战的机会,就在他们父子二人斗舒舒服服的呆在京城里时,李世民的羽翼却越来越丰满了。

张剑峰:所以说,李建成之所以败给李世民,第一个误了他的人,其实是李渊。

张剑峰:武德二年五月,李渊给了李世民极大的兵权,当时李世民的官衔不下五六个之多,有左武侯大将军、凉州总管、太尉、尚书令、雍州牧、陕东道行台,这几个官职,任意拿出来一个,都是拥有极大的权利,当时李世民手里能调动的兵马,已经达到了九个州以上,可谓手握雄兵。我们纵观历史,在战乱年月,凡是兵权在握的人,都不会很安分,可李渊和李建成却十分放心得让李世民总领大权,丝毫没有压制他的意思,为什么呢?无非是因为血缘关系,李渊认为我儿子不会害我,李建成也认为弟弟不会害我,但他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威信问题,身为太子,在局势还非常动荡的情况下,墨守成规,窝在京城里不动,那么久而久之,人心自然趋向于活跃在第一线的李世民了。

张剑峰:所以李建成落败的第二个原因,是缺少雄心大志,做事不积极主动,对自己的地位如何稳固,很少考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缺少主观能动性。

张剑峰:在武德二年八月,来了一个很好的机会,那就是山西割据势力刘武周和唐帝国开展了,打了起来,而且攻占了太原,给唐帝国的大后方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要知道,山西那可是唐帝国重要的物资供给基地,此时如果李建成主动请缨出战,那么他的威信将一下就涨上去,这是一个把威望和李世民扳平的好机会,但是,他对这个消息却是丝毫反应都没有,从八月份到十月份,两个月,这两个月里他都做了一些什么事情呢?

张剑峰:他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一直在猜忌李世民是不是要打他太子宝座的主意。

张剑峰:说到这里,我觉得首先要恭喜一下这位太子李建成,因为他终于意识到,久握实权的李建成,可能会窥伺他的太子宝座了,这是他的进步,以前他都没有这样想过。但当他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他并没有采取积极的方式去化解日益加重的危机,而是用一种消极而没有丝毫用处的方式去对待这个问题,那就是猜忌,整天坐在那里胡思乱想,猜李世民是不是说我坏话了?是不是想跟我争位子?等等等等。

张剑峰:这就是李建成落败的第三个原因,当他面对麻烦时,找不到一个积极的解决方式,更不知道造成这种麻烦的根本原因到底在哪里,所以也就没有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合理的方式了。

张剑峰:其实很简单,李世民为什么敢打太子宝座的主意?无非就是他活跃在第一线,素有功勋,将士们爱戴他,他威信高嘛。人们拥护他,如果你李建成怕他打你太子宝座的主意,你也可以到一线去嘛,你也可以和将士们打成一片嘛,当然了,太平年月可能你就不能这么干了,身为皇太子,你就要坐镇京城。可如今是天下大乱,帝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版图,随时都有人来打你,那么你身为太子,主动到前线去,哪怕只是视察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哎,他想不到这些。

张剑峰:你再想不到,这时候敌人已经打上门来了,你总该知道要怎么做了吧?既然已经怀疑李世民要抢你的位置了,还不赶紧给自己捞捞政治资本吗?可惜呀,在此时此地,除了猜忌李世民之外,对刘武周的入侵,熟视无睹。换句话说,他根本不敢独自带兵去收复失地。

张剑峰:这就是李建成落败的第四个原因,遇到机会时也不敢去做,胆子小,白白把机会让给别人了。

张剑峰:果然,李世民就没有放过这个机会,武德二年十月,李世民请缨出战,要灭了刘武周。你看,这就不能怪人家抢你位置了,在能力上,至少在胆量上,两个人就差了一大截。

张剑峰:有句话叫适者生存,这句话太对了,在当时的环境下,能打仗,就能得到将领的拥护,就能建立在军中的威信,什么叫适者?这就叫适者。因为在战争年月,只有屡立战功,才能得到稳固的政治地位,李世民就是这么一位能够适应环境的人。

张剑峰:李世民去打仗了,不久就把刘武周打败了,收复了山西,立了大功,此时的李建成还在京城里窝着。说到这里我要问个问题,既然李建成对李世民有所猜忌,他有没有把对李世民的这种猜忌告诉李渊呢?我认为是告诉了,不但告诉了,而且还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我在前面说过,李世民当时手里握着大量的军队,已经在前线混了很久了,熟悉军队,熟悉作战,威望也高,而且李世民一开始就随着李渊出征陕西,一路上都跟着行军打仗,按理说,当刘武周占领山西之后,李渊立刻就应该派李世民去对付刘武周才对,但是他没有,而是先派左武卫大将军姜宝谊,还派了一个行军总管李仲文,派这两个人去抵挡刘武周,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觉着也难怪,因为李世民是皇子嘛,从李渊的角度来说,派皇子出战应该是迫不得已才做的事儿,能派个将军解决敌人,何必派皇子呢?

张剑峰:但接下来,姜宝谊、李仲文打败了,吃了败仗,这个时候李渊又派了个人去前线,这个人派得就大有问题了,派谁呢?派裴寂,裴寂这个人,他不会打仗,他本来是晋阳宫的负责人,一个行宫的负责人,没打过仗,带过兵啊,但是李渊把他派去了,一来是裴寂主动请缨,二来,他和李渊的关系好,两个人关系特别铁,在太原时,李渊还没有起兵时,裴寂就是李渊的好朋友,这次他主动请缨,李渊就让他去了。

张剑峰:裴寂一去,没有打过仗,没有战斗经验的裴寂,自然打了个打败仗,而且败得很惨,晋州以北,所有城镇,都让刘武周占领了,这时候的局势已经岌岌可危了,因为照这样下去,山西河北就保不住了,结果在这个时候,李渊很明显的暴露出不思进取的心态,畏敌情绪暴露无遗,怕敌人,他想把河东地区让给刘武周,你不是要么?我就给你。

张剑峰:其实李渊到现在为止,一共才出兵两次,而且还没有亲征,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李渊这个时候实际上是很懈怠的,因为那个年月割据势力比比皆是,什么李密、王世充、窦建德等等等等,哪个不是亲自带兵打仗的?哪个不是冲锋在前的?但李渊就不是。人家打上门来的时候,他一共派兵两次,打败了以后,就打算把山西放弃了。所以可以看出来,李渊当时在当皇帝以后,他变了,他所处的环境,都是养尊处优的环境,是不能给人以斗志的,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李建成没有成长起来,没有成熟起来,也就顺理成章了,所以他更不可能主动请缨作战了。

李世民两次出征得胜而归建立绝对威信

张剑峰:就在李渊想放弃河东地区的时候,李世民来了,他并不像李建成、李渊那样,望着强敌毫无办法,还要把国土拱手送人,作为一个长期在军旅中的统帅,这种做法是他不能接受的,所以他主动请缨,说我去打,这是李世民第二次出征,结果一出去他就打赢了。

张剑峰:在此之前,李世民还有一次对外作战,那就是对付西秦王薛举和他的儿子薛仁杲,那次李世民也打赢了,加上这次刘武周,李世民已经有两次大的战功在身了,且这两次作战都事关唐帝国的生死。

张剑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的个人威望急剧上升,这是必然的事情,国家有难时,谁第一个冲上去,谁就能得到大家的拥戴,所以这个时候,也就是薛举和刘武周被平灭以后,李建成的威信就开始下降,开始不如李世民了。

张剑峰:造成这一切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李渊没有把李建成放出去;一个是李建成本身的性格问题,缺少主观能动性,没有从积极的角度去解决问题,畏敌畏难的情绪非常强。

张剑峰:李渊在这个时候,有没有发现李建成的威望已经不如李世民了呢?他肯定已经发现了,为什么呢,我们回过头来分析一下,李世民打赢了薛举和他的儿子薛仁杲以后,刘武周就来侵犯唐朝的领土了,在接连两次作战失败以后,(李仲文打败了,裴寂也打败了),李渊并没有派曾经打过胜仗的李世民上阵,而是打算放弃河东地区,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李渊是故意不放李世民出战的,否则的话怎么解释呢?总不能说,是李渊把刚打过胜仗的李世民给忘了吧?那么他为什么不放李世民出战呢?我认为只能是李建成在李渊耳朵边的风凉话起了作用,李建成对李世民的猜忌起了作用。因为李渊当时是皇帝,如果他本人怀疑李世民图谋不轨的话,大可以把李世民的官职拿掉,夺去兵权,不让他出征。但是李渊有没有把李世民的兵权夺去呢?没有,而是限制他出征,故意不让他打仗。

张剑峰:李世民出征刘武周的时候兵权还在,这说明当时李渊对李世民是有疑惑的,虽然有疑惑,一时没有让他出去打仗,但还没有完全把李世民看扁,没有完全认为李世民心怀不轨,所以他当时还在观望。

张剑峰:但是李渊也知道李建成不好受,所以为了抬高太子的声望,他派李建成领兵去讨伐边境上闹事的胡人,所谓的胡人就是当时的少数民族,李建成也想借机立下一功,所以他这一仗打赢了,杀胡人六千多人,但是就在他打赢了胡人的时候,李世民却又立下了一个非常大的功勋,这个功勋甚至比上次打败刘武周更大,就是打败了河南的王世充,同时又灭掉了河北的窦建德。

张剑峰:很有意思的是,这次是李渊主动让李世民去讨伐王世充的,不是李世民请缨,而是李渊主动让他去,这说明什么呢?一来是打赢了刘武周,李渊有底气了,二来,他不得不承认李世民的作战能力。这就可以看出来,虽然李渊很想帮助李建成,但是在国家大事面前,他也不得不用李世民。那么此时就有一种非常无奈的情况出现了,那就是虽然李渊很想帮助李建成提高声望,甚至派他去打边境的胡人,但是在他的潜意识里也不得不承认,李世民的能力高于李建成。那么李建成的威望不如李世民,这一点李渊也是承认的,到了这个时候,这种情况已经基本成为了定局,很难改变。

张剑峰:但是在关键时刻,柳暗花明又一村,李建成突然又有了一个翻盘的机会,那么他怎么翻盘呢?到了下一节我们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