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历史的棱角》作者:王政 出版社:长安出版社 授权网易,请勿转载

鹿钟麟回忆,西安事变后,作为审判张学良"罪行"的主审官李烈钧一直有保护张的意图。李曾问鹿:"瑞伯!这件事您看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办才好?"鹿答:"问而不审是上策,审而不判是中策,问、审、判全承担下来是下策,我们应该力守上策,不得已适当地兼取中策,下策万不可为。"李一边点头,一边称是。

1936年,"在高等军法会审的前一日,即十二月三十日,李烈钧为此特往谒蒋介石请示,据李述当时情况:蒋见李至即先开口问李:'审判长对这个案子如何办理!'李坦率提出他个人的意见,说道:'张学良在西安似叛逆行为,有谋害主帅意图,但能悛改,亲送委员长返京,愿委员长宽大为怀,赦而释之。'至此李又逼进一步,说道:'我国昔有两士,一为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二为寺人披请见。此二者是否可作本案参考?尚祈核示!'而蒋听后的态度很冷淡,未作任何表示。李见话不投机,不得要领,忙把话头转过来说:'国民政府既任烈钧出任审判长,一切当依军法办理。'蒋这时才说:'君慎重办理可也。'谈到这里,李便乘机辞出。"李在此用了《左传》齐桓公和晋文公的对追杀者不计前嫌的两个典故。其实,管仲和寺人披是齐桓、晋文的敌人,本不是部下,后来也得到了重用。李在这里实际上是给足了张的面子。

李烈钧(1882-1946),原名烈训,又名协和,字侠如,号侠黄,武宁县。自幼学文习武,爱好击剑,尤喜书法。稍长,广交游,豪放不羁。1901年,李烈钧以身材魁梧、性格爽直,被武宁彭县令录取选送江西武备学堂。在日留学期间,他与黄兴等共同组织了以反对西方帝国主义侵略为宗旨的"攘白团"。旋入同盟会。

武昌起义胜利后,李烈钧回到九江,军政分府总参谋长蒋群真诚相让,李烈钧无法推辞,遂于三国名将周瑜的衙署设总参谋长办公处,正式就职。李烈钧任安徽都督不久,黎元洪任命李烈钧为五省联军总司令,使冯国璋不敢越过长江,武昌得以转危为安。李烈钧主赣期间,大力进行军事、政治、经济改革。使江西成为军事、政治、经济巩固的省份。"二次革命"时,李是与蔡锷齐名的虎将。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他参与抬棺。1946年2月20日,李烈钧因病在重庆逝世,终年64岁。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曾亲往吊唁。国民政府下令给予国葬。

李烈钧能文善诗,尤擅书法,庐山仙人洞所题"常乐我净",石松上所题"纵览云飞"均是李烈钧的手笔。著有《孙大元帅戡乱记》、《李烈钧将军自传》、《李烈钧出巡记》、《李烈钧言论集》、《李烈钧、杨赓笙诗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