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菲菲天生一副好嗓音。这位原厦门对金门有线广播站播音员那亲切、甜美的声音曾经响彻大小金门,打动过岛上多少“蒋军弟兄们”的心。两岸开放探亲以后,许多当年驻守金门的“阿兵哥”来到厦门,总想见见这位他们当年的“梦中情人”。
谈起这些往事、趣事,现已年过七旬的陈菲菲老人禁不住笑得前仰后合,“我这辈子和金门国民党军弟兄们讲的话可能比和自己丈夫孩子讲的话还要多。当年,我天天对着他们广播,他们白天听、晚上听,时间长了,当然想见见这个藏在喇叭背后的人到底长得什么样!”
从1955年开始从事对台、对金门广播的陈菲菲,共做了32年播音员,可谓是唱了一辈子“对台戏”。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人,陈菲菲对30年前播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记忆尤为深刻:“1979年元旦,我们对金门播出《告台湾同胞书》,当时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中央对台方针政策变了,播出的内容也变了,过去播的大多是揭露国民党黑暗统治和瓦解敌军的内容,可从那一天开始,中央提出要和平统一祖国。”
陈菲菲向笔者介绍说:“称呼也不一样了。在此之前,称对方为‘蒋军官兵弟兄们’,后来改称为‘亲爱的国民党军官兵弟兄们,亲爱的金门同胞们’。另外,播音的风格、语气也有很大的改变,上级有关部门对我们的播音提出8个字的要求,‘清晰、自然、亲切、动听’。原来我们播音比较铿锵有力,后来变得亲切柔和多了。”
当时还有一件事让陈菲菲至今难以忘怀。大约在上世纪80年代初,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邓颖超来厦门视察。一次,邓大姐偶然听到宾馆一名工作人员仍然称对岸为“敌人”时,便亲切地纠正道,以后你们不要叫他们“敌人”了,应该称台湾同胞。陈菲菲说:“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我彻底改变了对对方的认识和看法。在以后的播音中,言语之间也充满着对亲人、对兄弟同胞的那份感情。”
陈菲菲所在的广播站,除了完成日常的播音任务外,有时还担负起特殊的使命。1983年6月5日,金门一架军用飞机失事,两具飞行员的尸体漂到南安石井海域,渔民发现后,将此事一级一级向上报,一直报到当时中央对台领导小组组长邓颖超那里。邓大姐指示,按传统习俗,妥善处理尸体,并通过厦门对金门有线广播向对岸广播,以便安排有关交接事宜。陈菲菲所在的广播站接到任务后,立即向金门连续广播了两天。
“金门那边听到了广播,真的派船来了。按照我们的要求,他们打着红十字的旗帜,来到了厦门与金门的之间水域,与我方进行交接。”陈菲菲说,“当时,当我方将按传统习俗装殓台湾飞行员遗体的上好棺木移交给对方时,对方工作人员和家属代表非常激动,一再向我方表示万分的感谢。当时正好过端午节,他们带来了金门高粱酒送给我们,我们也向他们赠送了茅台酒和铁观音茶叶等,双方气氛非常友好。”
这件事,当时两岸都没有向外公开,直到第二年香港一家媒体才披露此事,并评论道:这是两岸双方30多年来第一次零距离接触。陈菲菲说,当时看到这篇文章和这样的评价,他们全站人员都深受鼓舞,她自己也觉得从事这项工作很光荣,也很有意义。
作者:杨雨文 何端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