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底,陈云向全国宣布,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于1957年底完成,这比毛泽东两个月前说的“准备几年”,已经大大加快了步伐。而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向人们提出一个更短的时间,要在1956年完成改造工作。这是快马加鞭。

一个期限提出来了,马上会被另一个更快的日期取代,而且愈来愈快,时间愈缩愈短。 “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变成了一场短跑竞赛。

历史视频:1956年 公私合营

1956年1月上旬,当《人民日报》还在告诫人们,不要为了加速改造而盲目合并企业时,北京却以电火行空的速度,在几天之内,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紧接着,手工业也奇迹般地在1月11日、12日完成了合作化。人们开始兴高采烈地谈论“跑步进入社会主义”了。1月15日,北京各界群众2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庆祝改造胜利大会。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出席了大会。上海、武汉不甘后人,急起直追,也宣布将在几天内完成改造。

这场“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运动也采取了以往“运动”的常见方式,先是政治动员,部署。然后是召开大会,积极分子们纷纷上台表态,最后批评落后,大会在口号声中落幕。然后是敲锣打鼓,庆祝全行业公私合营顺利完成。

当时的工商业者,广州市民主建国会的郭宏威回忆说:“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在全体会员大会上,同志们纷纷上台表示:除自己企业无条件与行家一起参加全行业公私合营外,还以增资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实际行动。 据不完全统计:用房地产增资的共有111间,其中较多的有周宝芬同志61间;吴荣贵同志21间。用现金、公债、实物等增资的有黄长水、陈祖沛、周康年等 40位同志,增资金额达到1700多万元。较为突出的有陈祖沛同志将香港大成行资金港币10万元,机械设备折价港币23万元,并推动南星行资方现金港币 80万元;推动他岳父的投资款6.5万元,全部投入公私合营;周康年同志推动资方将广州和天津两企业的历年红利、股息、公债和现金26万元投入合营。”

与现在的国营企业,或者国有股份制企业不同,1956年的“全行业公私合营”运动,目标针对的实际是城市中小工商业。一方面,旧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并没有发展出成规模的大型工业企业,另一方面,如前所述,新中国的工业基础,完全依赖国家投资,早就已经是国营企业。但其实像瑞蚨祥布店,东来顺涮羊肉等等企业,建国60年的历史证明,国营的方式,经营效率并不高。

陈云对此也有所警惕,他在北京市宣告全行业公私合营完成之后的一次国务会议上说,“北京有个‘东来顺‘,涮羊肉很有名,现在不好吃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轻易地改变了它的规矩。它原先只用三十五斤到四十二斤的小尾巴羊,这种羊肉相当嫩。我们现在山羊也给它,老绵羊也给它,冻羊肉也给它,涮羊肉怎么能好吃?羊肉价钱原来一斤是一块二角八,合营以后要它和一般铺子一样,统统减到一块零八,说是为人民服务,为消费者服务。这样它就把那些本来不该拿来做涮羊肉的也拿来用了,于是羊肉就老了。本来一个人一天切三十斤羊肉,切得很薄,合营后要求提高劳动效率,规定每天切五十斤,结果只好切得厚一些。羊肉老了厚了,当然就不如原来的好吃了。又如北京"全聚德"用的鸭子,原来从小喂起, 大概要喂一百天左右,饲料主要是绿豆和小米,粮食统购统销以后,给它劳改农场养的老鸭子,烤的鸭子就不好吃了。”

1956年,仅用了最开始的一个月时间,全国几乎所有城市都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际上,这场改造早已经进行多年,这一个月,是用敲锣打鼓和燃放鞭炮,为最后的资本主义送别。

当年2月3日,时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铸在资改工作座谈会上,“从积极的方面说呢,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资本家的全部财产拿过来,约计全省私营工商业的资金有一亿九千多万,现在被我们拿过来了,国家发了一笔洋财。一亿九千多万元相当于19多亿斤大米。广东年产大米是18亿斤,即几天时间被我们共了一大笔财产。这笔钱如不好好利用,就很可惜。开了这样的会,毛主席也讲了话,假如不利用这笔财产来好好经营,那就多此一举,没有意思。把财产‘共’过来,是要更好为国家服务,发展生产增加财富。广东地方工业少,广州是商业城市,共产过来,就要发展生产,逐步建设成为工业城市。”

事实上,从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城市工商业阶级的命运就已经被决定了。对城市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也就是1956年发动的轰轰烈烈的“全行业公私合营”,实在是建国以后一系列措施的必然结果。

国家既然全面介入经济生活,就要反对工商业资产阶级在与国家做生意的过程中“占国家便宜”,更何况,资产阶级的剥削和超额利润,本就是社会主义所不能接受的。

公私合营,再加上利用粮食统购统销等政策对国营工业企业建设的强力支持, 到1955年,在工业总产值中,国营工业所占的比重由1954年的59%上升到63%,合作社工业所占的比重由1954年的4%上升到5%,公私合营工业 所占的比重由1954年的12%上升到 16%;私营工业所占的比重则由1954年的25%下降为16%。全国私营工业有3000余户转为公私合营。在商业方面,全国共有18万户私营商店转为公 私合营商店和合作商店。在纯商业机构的商品零售总额中,国营商业、合作社商业、公私合营商业所占的比重由1954年的74%上升到82%。

同时,农村的公私合营也已经展开。1955年,以批判"小脚女人走路"、"右倾保守思想"为先导,农村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到1955年底,已有不少省、市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占全国总农户的 64.9%的农户加入了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个高潮的到来,意味着有五亿人口的农村最终抛弃了资本主义道路,进一步割断了资产阶级与农民的联系,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内的阶级力量的对比;这就使资本主义失去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使资产阶级更感到处境孤立,除去进一步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以外,再没有其它的出路。

1955年10月,毛泽东会见工商界代表时表示,“只需要1956年一个年头,就可以基本上完成农业方面的半社会主义的合作化。再有3到4年,即到1959年,或者1960年,就可以基本上完成合作社由半社会主义到全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件事告诉我们,中国的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应当争取提早一些时候去完成,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从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到现在,被定义为“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的“过渡时期”,终于有了相对明确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