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市的波基普西火车桥,也称作高桥(High Bridge),是一座位于纽约北部悬臂单线铁路钢桥。它于1889年1月1日建成通车,1974年的一场大火使大桥荒废,成为一条横跨哈得孙河的废铁。在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博格多的支持下,高桥有望在今年10月2日重新开放。改建完成后,大桥将会成为全球最长的行人天桥。
为加强公众参与度,推广志愿者精神,今年春天,纽约市人性化建筑设计所(New York City’s Architecture for Humanity )与帕森斯学院联手为高中生提供了宝贵的社会实践机会。参与此项目的高中生们在帕森斯学院教师和人性化建筑设计所志愿者的帮助下,为高桥两端入口处的公园和休闲广场提供设计方案。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出自高中生之手的重建方案。
设计者:Dane Clarke
Dane大胆的以玻璃墙替代原有的石头墙,以达到优化视野景观的目的。休闲广场通体由落地玻璃为墙面,这种设计使得游客可在广场顶层视野开阔得欣赏哈得孙河和高桥景观。
设计者:Esteban Vargas
Esteban则更为注重休闲广场的功能性和灵活性。他将墙面设计为可如积木般移动并组合的活体。这样,有限的空间即可成为一间通阔的大房,也可被分割为若干间小房,提高了广场的功能性,以满足不同活动的需要。
设计者:Veronica Acebedo
Veronica顺应时代潮流,使休闲广场变身为现代多媒体会馆。广场的上层为高科技媒体动画的展示场地,下层在白天时兼具室内交易市场和咖啡馆的功能,晚上则用于电脑动漫和科技教学。
设计者:Chastity Colon
Chastity延续了广场原有的方方正正的结构,但他的设计使其功能性得到提升。广场中有快餐店,咖啡馆,寓所和精品屋,是为其商业性;喷泉则增添其观赏性;而高桥的历史展则为广场平添一抹文化厚重感。
设计者:Ye Yan
Ye Yan的设计充满趣味,推动了公众参与感。她设计的广场如同变形金刚,内部满是通过一拍一拉即可轻易变身的多功能家具。而广场的天花板也承袭“变形”风格,在艳阳天时可自动打开,使人们在室内也可亲近阳光。
设计者:Mark Gonsalves
Mark坚信广场最为传统和经典的用途即为人们提供凝思观望之地。他将广场下层设计为行人过桥的必经之路,而上层则是不为行人所干扰的休息沉思之所。
译自:http://www.inhabitat.com,原作者:
作者:史鹏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