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83年第一届春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黄:我那个年代,赶上了艺术家良心的考验,不是每个时候都有这样的考验,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领域考验,有的人经受了这个考验,有些人没有,也不是所有人都应战这种考验。我经常到各地去给年轻人讲课,我就问他们知不知道什么叫打成右派,他们都很茫然,我又问他们如果把你打成诸如反动派,你怕不怕?大家都点头。那个时候这样的打击对我们来说太多太多,春晚就在这样的一个大的背景下诞生的,代表我们国家观念转化的一个前进步伐。
整个国家前进的步伐中,我们党和民族不断的醒悟,不断创造以人为本,人性化的过程中,使我们艺术更多亲近了观众。那时候邓小平是伟大的领航者,他的思想非常超前的,他的想法并不是我们百姓都能想到的,也不是他所领导的中层干部能想到的,他当时应该说是经过很多很多的磨难,所以我们很佩服他。改革之初,很多很多的观念还是文革的观念,所以这个春节晚会诞生,是在邓小平改革开放的观念的指引下,不懈斗争的结果,正因为这样,老百姓心理被震撼了,印象非常深。
春晚第一代导演黄一鹤接受网易新闻专访
网易新闻:以前没有春晚,大家春节做什么?
黄:我那个年代,没有什么娱乐活动,除夕晚上就是打麻将,可是在83年春晚的冲击下,这一看就是几十年,可是现在我听人说这电视机前面聚拢的观众纷纷回到麻将桌上去了。
网易新闻:为什么是83年?
黄:不是选择在83年,中央台从58年开始,其实每年都有春节晚会,那个时候春节晚会不是固定是哪个导演搞的,是轮班搞的,年年都有,之前都是录播,因为文化大革命压力太大了,为了防止政治事故。所以83年恢复直播,台里面的领导冒了很大的风险。
83年就是轮到我了,台长说搞的好一点,本身对现状也不满意,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于是就把这么多年的点子、经验思考都放在83年晚会了。那时候媒体跟观众之间的关系,不像现在观众是上帝,总是觉得群众是在我们这些站得高的人的领导下,我演什么你看什么,你没有权利说话。
我们那时候要冲破这些东西,讲话先说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我们民族从一个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然后下面政绩、形式一大套倒背如流地说出来,说完才能说正题,这样的东西百姓很有意见的。当时觉得每天晚上看电视人的还是比较多,给观众一种选择权,主要是表现他们意愿的权利,他们想看什么,他们有权利表现他们的意愿。
网易新闻:这个表现他们意愿的权利怎么去实现的?
黄:当时没手机、没短信,没电脑,打电话最方便,百姓掌握了主动权,所以我们设了电话点播,这不仅是一种科技成果的有效运用,而一种观念,对观众更尊重了。那时候的观众可从没享受这样的待遇,中央台的晚会我可以点节目,我可以喜欢和不喜欢,这让观众受宠若惊了。
同时我还想到观众不能直接跟演员交流啊,是跟这台晚会交流,所以要构建一座桥梁贴近观众,象拉家常一样。当时我们国家没有主持人这个行当,只有新闻联播的播音,那太严肃了。于是就到社会上找,找那嘴快的。后来就选了马季、姜昆、王景愚和刘晓庆,三男一女搭配,于是我们国家就产生了一个新的行当叫主持人。到了第二年的春节晚会,基本上各个地方台都模仿我们有主持人了,而且还都是三男一女。
当时还想请中央首长出席晚会,因为我们看过一些历史故事,每逢盛世,朝廷要和百姓同乐。周恩来在剧场看戏,由于来晚了,他在后面找一个地方坐下,当幕间休息的时间灯一亮,大家发现周恩来来了,老百姓很感动,我想能不能把这样的情节放在春晚上,更亲密人民跟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后来才发现,这样的想法太幼稚,首长不是想去哪儿就能随便去的,有各种机构要保障他们的安全,我们打了报告,也没有请来。但只有唯一一次领导人来春晚,也被我赶上了。90年的春晚,江泽民和李鹏来了,没有人打报告去请,他们自己来的。
网易新闻:首届春晚成功之后,您又是怎么自我突破的?
黄:到84年,就感到这样的形式发挥的淋漓尽致了,台上台下沟通的很亲密,还怎么突破?主要就是政治上突破、内容上突破,当时没有好点子,把我愁的要命。
有一天看报纸,看到一个豆腐块的文章说就到84年的年底,英国撒切尔夫人要来北京来和邓小平谈论中英联合声明的事,其中就要谈1997年香港回归。正愁着,一看到香港回归,就来灵感了。以前接受的教育,说港台是祖国的游子,我就想既然是祖国的孩子,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就是逢年过节把孩子请到妈妈的怀抱里面来过节,这就形成了84年春晚的主题。
83年正搞清除精神污染,老百姓连听邓丽君的歌都是藏藏掖掖的,但是我想要把港台演员真人弄到春晚舞台上来,让大家听个够,这个想法是非常大胆的。那时连香港什么样我根本就不知道,就去了趟深圳。我在深圳公交车上听到了《我的中国心》,我当时就在深圳买了录音带,看完歌词,发现口径完全符合我们党的要求,上春晚一点问题都没有。我们又通过新华社香港分社调查了张明敏,政审也没问题。香港分社还帮我们找到了另一位歌唱演员陈思思,还找了个台湾的主持人。我们也规定了在晚会上不要喊政府口号,什么“祖国是母亲”,“你们是孩子”,人家会不高兴的。
网易新闻:2007年北京的青年报投票选举你最喜欢哪一届春晚,经过网民海选,83年春晚排在第一,为什么到今天83年春晚仍然是最受观众喜爱的?
黄:我看到这个投票结果非常的激动,20多年以前的事情,观众们还不忘,还想着投它票,我非常感动。但另一方面,回过头来看一看,这个年代的科技的发展和演员实力的储存,太大了,那时候没有什么赵本山,很多演员不会打领带,一个是不会打,再一个是没有。在这么简陋的环境下,为什么观众到今天都还不忘,这什么原因造成的,所以我们业内人士圈内内人要很好的总结这个原因。
网易新闻:现在除了官方的央视春晚,民间有人搞山寨版的春晚,你对这个现象怎么看?
黄:山寨版春晚,从我这个年纪来讲,我看它非常有希望。
为什么会出现山寨春晚,演员也没有,钱也没有,什么都没有,完全是一穷二白,可是他们咬牙要做?你(央视春晚)不能够代表我的感情意愿,我不看你的,我自己做,是这样的一个情绪反应,但现在他不一定做得好。
网易新闻:现在对春晚的批评声音很大,您认为如今的春晚问题在哪儿?
黄:我们在国家实力、科技水平、艺术资源的储蓄上很丰富,为什么现在说离观众越来越远了;很多人作了很多答案的回答,比如有的人说现在娱乐品种多了,所以不一定看春节晚会了,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观众口味越来越高了,所以我们跟不上了。我对这两种观点都不同意,从宏观来看,这个上层建筑无论是文学也好,艺术也好,他始终是为时代人服务的。时代人走的太快,你等一等,历史你是拉不住的,你只能算作你自己落后了。选择多了,毕竟在选择,老百姓总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来参与的,为什么不选择你,选择了别人了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