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是继美国之后第二大航母拥有国。依照近期法国海军战略,建立一支由潜艇、水面舰艇和空中攻击力量组成的海军,是法国海军建设的目标。而在法国人看来,航母是海军兵力结构的最重要的舰种,航母编队不仅是一支常规海上力量,还是构成法国海上作战体系的核心。

最早预见航母将主宰未来海战场的是法国人,可当时并未引起法国海军的高度重视,倒是英美等国竞相建造了航母,并用于战争。二战后,法国将航母作为重建海军的突破门,以此带动海军的全面发展。20世纪五十年代,法国采取租借、转让的办法,改装美国和英国的旧航母。五六十年代,法国自己设计建造了2艘“克莱蒙梭”级常规动力中型航母(题图),装备“超军旗”、“十字军战士”等固定翼舰载战斗机、反潜巡逻机和多用途舰载直升机,建成了自己的海军舰载航空兵力。八十年代,法国开始研制“戴高乐”级核动力航母和新型多用途舰载机,历经近20年的漫长研制过程,终于在2001年5月18日正式服役。

发展历程

法国在发展航母上有其自己的特点。它把航母当作海军战略中的“常规打击”手段,用于对付对法国安全利益构成威胁的中小国家。而以海基核力量为主的“核威慑”则为了防御大国的进攻。核打击力量和常规打击力量两手抓,保持了法国的海上优势,对维护法国的海外利益无疑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法国从改建航母到“戴高乐”航母服役,用了大约80年的时间,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发展之路。法国航母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改建阶段、租赁阶段、自行研制阶段。先后共租赁2型3艘、自行研制建造了2型3艘航母。

法国二战时唯一的航母“贝亚恩”号

二战前是法国改建航母阶段。法国航空母舰的发展可追溯至上世纪初。1920年10月,法国海军上尉泰斯特驾机在“贝亚恩”号战列舰上成功降落,由此将飞机用于海战的设想深深地植根于法国海军。随后,法国将“贝亚恩”号改装成航空母舰。1927—1939年期间,该舰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执行了各种训练和试验任务。1938年,法国决定在圣纳泽尔大西洋造船厂建造两艘自行设计的航母“约瑟夫”号和“潘勒韦”号,排水量为18000吨,舰载机40架,航速33节。遗憾的是,该计划未能如愿以偿。1940年6月,法国签署停战协定,首舰的建造工作也随之中断,工程只完成28%。第二艘“潘勒韦”号则未开工就被取消了建造计划。

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呈法国租赁航母阶段。1946年,法国曾经向英国租用了一艘“巨象”级航母。该航母1944年建成,1951年正式转让给法国,更名为“阿罗芒什”号。法国海军根据与美国签订的相互防卫援助协议,于1951年1月租用美国2艘轻型航母“考佩恩斯”号和“贝劳伍德”号,并更名为“贝莱奥”号和“拉斐特”号,以此替代了海军提出的排水量2万吨、载机45架的PA-28航母发展计划。鉴于当时法国的经济状况,租舰当然比自行建造要省钱。

战后法国自建的第一艘航母“克莱蒙梭”号

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是法国自行研制航母阶段。50年代后期,法国决定自行研制建造2艘30000吨级的航空母舰,即“克莱蒙梭”号和“福煦”号,分别在布雷斯特和大西洋船厂建造,并分别干1957年12月和1960年7月下水,1961年11月和1963年7月服役。这2艘舰已经干1997年川月和2000年12月退出现役,其中“福煦”号经过大修、改装卖给了巴西。

“克莱蒙棱”级航母基本是在早年PA-28方案基础上改进设计的。考虑到新型喷气式飞机上舰和增加载机数量等问题,满载排水量由2万吨增加到3万多吨。该级舰在设计中大量吸取了美英设计建造航母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使该舰达到当时的先进水平。主要性能如下:满载排水量33670吨,舰长265米,宽91.7米,最大航速30节。该级舰设计有蒸汽弹射器、斜角甲板、拦阻装置、飞机助降装置等先进设备,可搭载40架飞机。

流产的PA-75轻型核动力航母方案

20世纪70年代初期,法国海军虽然拥有2艘“克莱蒙梭”级航母,但是仍感到反潜力量的不足,曾提出过建造PA-75轻型核动力航母方案。不过,由于财政状况不佳,建造计划未被通过。至70年代中期,法国开始论证替换该级舰的新一代航母。但是,对于具体采用什么类型的航母,法国上下却一直争论不休,先后提出过中型、轻型、常规动力、核动力和垂直起降等多种方案,直至1980年9月才定下最后方案:建造2艘能搭载高性能战斗机和固定翼预警机的中型核动力航空母舰,这就是“戴高乐”级核动力航母。

坚持个性

法国是除美国外唯一以航母为核心建设海军的国家,同时始终坚持发展自己的舰载机。法国深刻地认识到航母对于海军建设的重要性,即便是在二战中国土沦丧的日子里,法国都没有停止对航母的研制工作。法国发展常规动力航母以及后来的核动力航母都有其深刻的背景和战略目的,其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法国海军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坚持“核威慑和常规打击”战略,海军承担战略该打击任务的90%,其中航母舰载机承担约40%的预先战略核打击任务。二是法国认为核动力航母是保持其大国形象、维护其大国地位的重要标志和工具,也是支持其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柱石。三是法国有许多的海外利益和战略需要。在实施国际干预行动、应付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中,核动力航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以航母为核心的海军舰队是保持法国在苏伊士以西军事存在的支柱。核动力航母对地区事务的干预能力,无疑为法国的国际地位增添了筹码。四是法国一直在与英国、美国争夺欧洲大陆的领导权。法国核动力航母的建成,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英国海上霸主地位形成了制约。法国拥有中型核动力航母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拥有舰载航空兵的国家。这一飞跃性的进步把拥有搭载垂直/短距起降战机航母的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其海、空打击能力与核攻击能力更是上述国家无可比拟的。

阵风M从“戴高乐”号上起飞

从二战后的情况看,除了美国发展大型航母以外,英、意、西由于经费和军事需求等原因都放弃了大中型航母,改建轻型航母,而法国却独辟蹊径,走的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型航母的路子。

法国一直恪守独立自主的国防政策,但是在装备发展上又表现出灵活性,既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之路,又适当依赖外援。鉴于二战中历次海战的经验教训,结合本国的实际需要,法国政府在战后初期便着手重建海军,并将航母作为重点发展目标。法国自主研制了“阵风”战斗机。但由于海军规模毕竟有限,如果自主研制预警机,产品形不成批量,成本将高得惊人,所以引进了美国E-2C“鹰眼”预警机。这两型飞机加上核动力平台,在作战能力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只搭载垂直/短距起降飞机的英、意,西等国航母。据分析,“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的综合作战能力至少要比“克莱蒙梭”级常规动力航母高6倍以上。

二战后,法国进行了一系列航母舰载机发展计划,表明了法国海军建立一支现代化舰载空中打击力量的决心。实际上,在法国的弹道导弹服役之前,航母舰载机联队是法国唯一能够实施战略攻击的部队。在发展“戴高乐”航母时,也曾经论证购买美国的F/A-18,但是,一向坚持独立自主的法国还是选用了“阵风”M。同时,法国的经验也表明,在航母保有数量少的情况下,仅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发展舰载机成本是相当高的,法国购买美国的E-2C预警机就是最好的说明。

在决定建造“克莱蒙梭”级的替代舰时,法国国内意见并不统一。国防部力排众议,坚持建造核动力航母,发展常规起降飞机。在核动力装置方面为了节约经费,选择了技术比较成熟的核潜艇的动力装置,虽然只能维持27节的航速,但也能够满足舰载机的起飞要求。当时只有美国拥有核动力航母,法国欲在欧洲争得领先地位,必须压英、意等国一头。核动力航母成为保持其大国形象、维护其大国地位的重要标志。虽然不能与美国的“企业”级、“尼米兹”级航母相比,但如果建成2艘核动力航母,在欧洲,法国就将成为无可争议的海军强国,连老牌的海军强国也只能望其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