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译言3月16日

《纽约时报》研发实验室的 Nick Bilton 在 ETech 在做了一场演讲,讲述《纽约时报》对未来新闻发布所做的准备,并探讨如何利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探测器,向用户设备提供相应的智能内容。

Bilton 称《纽约时报》 现在研发更加实时的分析、设备探测和粉粒体用户互动(granular user interaction)等技术,能够为每个用户和设备提供“智能内容”。他们的关注点在于用户的“三个屏幕”:电脑、移动电话和家庭电视机。他还透漏 《纽约时报》正在开发“Newspaper 2.0”和下一代电子墨水(e-ink)设备,如可弯曲伸缩的显示器。

对于移动电话,他们将对逐渐普及的触摸屏进行优化,并分析用户的点击活动,以此提供对应的内容。例如,如果用户点击体育新闻,表示这类内容是他们的兴趣所在。

据 Bilton 称,探测器将扮演编辑的角色。如果用户手机具有 GPS 功能,那样用户所在的位置将决定我们提供新闻内容。或者,如果探测器感应到用户正在开车,《纽约时报》可提供音频格式的新闻。

Bilton 说《纽约时报》正在试验在报纸中使用二维条形码,虽然这种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用户不能直接阅读这种条形码。此外,他们还正在测试其他技术,如电子墨水和互动技术(参加下图)。

Bilton 演示了《纽约时报》如何为家庭用户提供内容。除了根据位置提供新闻之外,他们将介绍更多的视频,然后利用探测器元数据提供的信息来丰富用户体验。Bilton 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的沙发不能提供 API 接口呢?如果更了解家庭用户,知道他们距离电视机多远,《纽约时报》就能够定制用户界面和更具体的内容。

关于“报纸已死”的说法,他在最后的总结中指出,“报纸只是一个载体”。下一代将习惯于即时获取信息,将出现可折叠显示器、完全制定的视频和图片服务、更多的用户生成内容。但他指出,这些只不过是故事的讲述方式。

他的演示让人浮想联翩,对于能够为这类研究提供足够资金的媒体,我们相信只要他们能够尽快采用新的技术,那么,所谓“报纸已死”不过是一个遥远得无法兑现的预言。

(RWW 是《纽约时报》的专题合作伙伴。)

(译者:挨踢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