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的水上交通

在澳门的对外交通运输中,海运占有重要地位,也曾在历史上辉煌一时。400多年前,澳门就是一个优良港口,而且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曾以帆船制造业名噪一时。同时,澳门本身资源贫缺,经济上对外依赖性强,因此水上运输更具重要的地位。但是澳门一直没有什么直接的远洋运输,只有沿海和内河的水运,这是由于澳门的海岸线虽长,但受到港口水道淤浅、狭窄等不利条件的影响,只适合停靠1000多吨级的中小型船只,不能停泊大型船只。特别是鸦片战争后,大型的远洋轮逐步取代了中小型的人力帆船,加上邻近的香港开埠,使澳门的船运地位不得不让位给香港,并开始依赖香港,造成了澳门的海外运输绝大部分都通过香港转运,也使得澳门同香港的水上客货运输业务非常发达。

在澳门,沿海运输主要是指澳门与中国内地沿海口岸及香港、台湾高雄之间的客货运往来业务,其中以澳门至香港的直达航线为主。澳门75%的进出口货物和80%的旅客是靠水运完成的。可以说,水上运输是澳门的生命线。因此,为了改变澳门没有深水港的落后状态,适应澳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80年代后,澳门先后投资兴建深水港和新码头,疏浚和加深人工航道,使澳门水上运输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1991年12月,九澳深水港投入使用。九澳港位于路环岛东端的九澳,水深5米,总投资3亿澳门元。工程分两期进行,第一阶段建燃料和集装箱码头,第二阶段疏浚航道。九澳货柜码头的集装箱运输,已使澳门连年增长的对外贸易获得强劲支撑。因此,九澳深水港的建成结束了由于澳门水道淤浅,远洋轮要靠香港转口的历史。1993年10月,澳门另一项引人注目的大型工程——澳门新港澳客运码头正式启用。该码头耗资8.5亿元,总面积为6万平方米,设计年客运量达3000万人次,并拥有两个直升机场。澳门新港澳码头专营来往港澳客运航线,全天候运作,每年客流量已达1300万人次。

本世纪50年代,港澳之间仅有两三艘轮船航行。随着港澳间水上交通的逐步发展,现在来往港澳间的庞大现代化船队已拥有世界上最快速的喷射船、飞翔船、飞翼船、双体船,共40多艘,是世界上客轮最先进、航速最快、航班最密的一条航线。乘坐客轮往来港澳,单程只要45分钟,平时平均每10分钟至半小时就有一班客轮从澳门和香港对开。目前,澳门还拥有一支世界上最大的喷射船队,有10多艘“星”字号的喷射船。这些喷射船是用波音飞机的发动机来发动的,时速逾40海里。它们是贴水面飞航的,即使遇上6级风暴,乘客也没有颠簸的感觉。在货运方面,有机动木船、货轮、货柜船等。1988年9月,澳门与台湾高雄之间的海上客运航线开始运行,台澳的海上直航,除了两地居民可以进一步开展文化和商业交流外,还为前往大陆探亲的台湾人士开辟了另一条方便途径。

澳门与内地,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内河运输,在80年代以后随着两地经济联系的密切开始繁忙起来。澳门陆续开通了到广州、江门等地的客货运输航线,又恢复了澳门——珠海的轮渡交通,每日定时开航,遇节假日还要增加班次。澳门与内地的内河货运主要运送澳门所需的基本生活资料,如主副食品、蔬菜及部分工业原料等。统计资料表明,在澳门与内地的内河运输方面,无论是船只、乘客还是货运量均以江门等珠江三角洲西岸的口岸居多,说明澳门与珠江三角洲的内河客运联系主要以珠江三角洲西岸为腹地范围。

澳门的陆路交通

澳门地域狭小,由于港窄水浅,发展海上运输局限性很大,因此陆路交通十分发达。从区域上划分,澳门的陆路交通运输包括对外公路运输和市内交通运输两个方面。对外公路运输实际是指澳门经珠海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陆路交通联系。澳门半岛北端的关闸与大陆连接,是澳门通往内地唯一的陆路通道。由于这条公路早先只是由关闸经珠海拱北通到中山市石歧镇,因而又称为歧关公路,全长只有60公里。后来又从石歧向北延伸,一直到广州,全长增加到137公里。1993年,在这条路的东侧又修建了一条与之平行的广珠一级公路,使得澳门同珠江三角洲以致中国内地的交通往来更加方便。

至于澳门本地的陆路交通,在70年代以前,由于澳门半岛和(乙+水)仔、路环两个离岛之间只能靠轮渡往来,陆路交通十分不便。60年代后,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澳门开始一系列的大型交通设施的建设。1969年填海建筑的路(乙+水)连贯公路、1974年的第一座澳(乙+水)大桥先后通车,将澳门半岛、(乙+水)仔岛、路环岛三地的交通道路连成一体,交通条件大为改观,使全澳的陆路交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94年通车的第二座澳(乙+水)大桥与澳门国际机场及珠海的交通网相连接。

1998年6月,连接澳门与珠海的莲花大桥正式动工。

第一座澳(乙+水)大桥桥身长2560多米,宽9.2米,双线行车,1970年6月动工,1974年10月建成通车,是当年世界上最长的跨海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也是澳门有史以来的第一座跨海大桥。

第二座澳(乙+水)大桥又称“中葡友谊大桥”,由澳门半岛新口岸储水塘北角跨海直达(乙+水)仔岛东北角,桥长4400米,宽16米,双向4车道,1990年6月动工,1994年2月建成,是亚洲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莲花大桥连接澳门路(乙+水)填海区与珠海横琴岛,是京珠(北京—珠海)高速公路及105国道向澳门延伸的公路桥梁。桥长约1500米,宽32米,双向6车道,设计年交通流量1000万辆次,1998年6月动工。大桥开辟了澳门通往内地的第二条陆上通道,改善了澳门对外陆路交通联系,对澳门路(乙+水)填海区和珠海横琴岛的开发、两地的经济发展及人员交往和合作,将起促进作用。

除了几座跨海大桥外,澳门还有数座市内行车天桥,其中位于新口岸填海区的澳门跨海行车天桥是澳门规模最大的立体交叉桥。该桥连接新口岸新、旧填海区,跨越外港新填海区,由1条主桥和6条支桥组成,1998年3月动工,可大大缓解澳门中区交通严重堵塞的状况。截至目前,全澳门道路总长150多公里,有各类机动车49450多辆,平均每公里道路的机动车数量达350多辆,每1000居民拥有的机动车数量为117辆。车辆密度之高,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因此,澳门十分注意改善市区的交通,像澳门半岛松山隧道的开通,不仅改善了澳门外港与中、南区之间的交通,而且开辟了澳门北部工业区通往(乙+水)仔岛和路环岛的运输线。

澳门市内的交通工具以公共巴士、小巴以及出租汽车(的士)为主。澳门的公共汽车业始于1948年,现有新福利公共汽车公司和澳门公共汽车公司两家公司分别专营澳门半岛及离岛的公共汽车运输业。已开通近40条公共汽车行车路线,有各种巴士300多辆,公共汽车的设备良好,全部装有冷气空调。1998年1月后,澳门又启用了一种适应澳门道路特点的新型公共汽车。澳门的出租车大约有7000多辆,分黑色和黄色两种,由于来澳的游客人数很多,所以澳门出租车的生意很好,数量显得不足。澳门还有一些人力三轮车,但在公共交通中的作用很小,只是作为旅游业的一种点缀。近年来,澳门还与中国内地就广珠铁路延伸至澳门,以及建设澳门通向内地的高速公路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