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探索4月6日报道 对新发现的盲蛇进行基因研究表明,在马达加斯加成为岛屿之前,盲蛇就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这项发现将解释这种外形独特、仅有些许视力的盲蛇是如何分布到世界各地的。除了南极洲,在地球上的其他各大洲都可以见到盲蛇。它们钻入土壤中,就像一条蚯蚓一样,它们的身长也只能长到30厘米左右。但跟蠕虫不同的是,盲蛇是脊椎动物,体表还有一些小小的鳞片。

盲蛇从“印度-马达加斯加大陆”分布开来

“大陆的漂移对盲蛇进化过程影响非常大,不同的种群被分配到不断分开的不同大陆上。”这项研究的负责人之一,法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the Musé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 in Paris)的尼古拉斯·威代尔(Nicolas Vidal)如是说。马达加斯加岛如今是非洲的一部分,9400万年前,它从今天印度所在的位置分离出来。

研究的另外一位负责人,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 State)的生物学家布莱尔·赫奇斯(Blair Hedges)补充说,从那时候起,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的盲蛇在生物学分类上就已经能够独立形成一个“科”了。

由于盲蛇的化石基本上不存在,所以它们的进化历程还是个谜。但是经过对96种广泛分布的盲蛇进行对比,研究者们已经可以画出这种蛇类的进化树了。通过对基因突变时间点的估算,就能了解到它们是在什么时候分化衍生成不同种。

小组人员表示,地球大陆开始分裂以后,在南方的超大陆“冈瓦那大陆”(Gondwana)就已经有这种蛇类了。冈瓦那大陆继续分裂,盲蛇就分化到被称为“印度-马达加斯加”大陆的部分——这一部分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和马达加斯加。

盲蛇分布的秘密

基因数据又表明,这一个科的生物在大陆分裂以后不久就发展起来。“印度-马达加斯加”大陆分裂以后,盲蛇就不断在印度和马达加斯加蔓延开来。但令生物学家不解的是,在2800万年前,这种蛇居然出现在澳大利亚——而这段时间里并没有陆地可以连接到大洋洲大陆。

非洲和南美洲的盲蛇则在6300万年前分成不同种,但是那时候,这两块大陆已经分开了4000万年了。所以,这种进化分歧并不是由于版块分裂造成的。

盲蛇如何在不同大陆间“跳跃”?

板块漂移理论已经无法解释这个问题了,而盲蛇又不能飞,“你就该认识到,这些蛇是穿越大海来到澳大利亚、南美洲以及加勒比群岛的。”赫奇斯如是说。也就是说,一些植物浮在水面上成为筏子,带着盲蛇漂洋过海。这些蛇就靠捕食“筏子”上的昆虫度日。

“一些科研人员认为物种的远距离分布不可能是通过这样长距离的漂洋过海形成的。”赫奇斯申明说,“但是我们所得到的数据表明,这种‘不可能’的途径恰恰就在进化历史中出现了。”研究成果将发表在3月30日的《生物学快报》上。

本文译自/国家地理 译/易言 译言供网易探索独家稿件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