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探索2月25日报道 美国太平洋研究所(Pacific Institute)日前表示,已开始就其主席、机构创始人皮特·格雷克(Peter Gleick)非法窃取非营利性机构哈兰学会(Heartland Institute)内部文件一事展开调查。据悉,此前在公开场合,格雷克已承认其所作所为,而这么做的原因在于哈兰学会是一家对全球变暖持怀疑态度的机构,该机构对他的工作造成了挑战。

2月22日,太平洋研究所在其官方网站上简要宣布了已对格雷克展开调查的一份声明。声明称:“董事会对于近期所发生的一切深表关注,因涉及到研究所主席,并且也关乎到哈兰学会的内部文件,董事会一直在积极调查,并且希望此事能够圆满解决。”

2月20日,格雷克曾在公开场合承认,他利用他人身份,从非营利性机构哈兰学会非法获取其内部文件的事实。格雷克当时发表一份声明称:“这次事件是本人在职业判断和道德操守方面的一次严重失误。”格雷克在全球淡水资源领域享有盛誉,并且曾荣膺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不过在其公开承认其不法行为之前,格雷克辞去了自己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科学伦理工作小组主席的职位。

哈兰学会是一家非营利性机构,总部设在美国芝加哥。该机构对于全球气候变化持怀疑态度,其观点就包括:气候变化并非人类活动所导致。此外,该机构还认为,吸烟对于人体健康所带来的损害一直有所夸大。

全球变暖争端

此次丑闻说明,当前科学界,乃至包括政界有关全球变暖的争端已越发激烈。不过,如今科学界的主流意见仍一致认为,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因人类活动而引起,并且全球气候正逐渐变暖。

不过,哈兰学会就对这种主流意见持怀疑态度。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举办前夕,有黑客进入英国东英吉利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气候研究部门计算机系统,盗取了1000多封气候学家、政府气候部门官员彼此间的往来邮件与数千份相关文件,并发布到网上,引发轰动。这一事件也被媒体称为“气候门”。2011年,“气候门”上演第二轮,东英吉利大学等机构气候变化研究人员与同行往来的5000多封电子邮件和其他相关文档被曝光在互联网上。

在两次“气候门”事件发生前后,哈兰学会均以此为契机,对整个事件的起因后果进行了大量渲染性报道。哈兰学会宣称,那些通信的科学家试图隐藏一个事实,即气候变暖并非由人类活动导致。但随后的调查发现,科学家是清白的,这些电邮并没有任何证据可以显示他们扭曲数据。不过,“气候门”的发生仍使“人为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显著变暖”这一论断遭到各界严重质疑。

格雷克承认,他利用非法手段获得了哈兰学会数份不同类型的内部文件——其中包括一份筹款方案,一份大会议程以及一份预算规划。随后,他又以匿名身份把这些文件发给了媒体成员及其他气候学家。这些内部文件记录了为哈兰学会提供捐助的数十家美国公司(其中就包括烟草及能源公司)。

2月20日,哈兰学会主席约瑟夫·巴斯特(Joseph Bast)发表声明,承认格雷克所获取的文件均为真实的,但其中一份标题为“2012年哈兰学会气候策略”的备忘录为伪造。

巴斯特称,格雷克伪造的文件对哈兰学会的声誉带来了极坏影响。他在声明中表示:“格雷克的罪行相当严重。”巴斯特甚至表示要付诸法律行动。格雷克则表示,他是从匿名者那里获得了这份邮件,在意识邮件内容的重要性之后,他觉得自己有必要从哈兰学会弄过来更多的资料来验证这份文件的真实性,因此才想到了利用他人身份或许内部文件的办法。

巴斯特在声明中表示:“格雷克窃取的文件里面包含有哈兰学会员工的个人信息,也有捐助方和合作伙伴的相关信息。这些内容的泄漏严重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并且有可能对他们的人身安全带来危险。”

不断受挫导致犯下大错

格雷克在声明中表示:“我目前的科学努力遭受了挫折,这才使我丧失了判断力。要知道,目前针对气候科学以及气候领域科学家的行为越来越多,力量也越来越强大,就是我们自己也无法查出到底是哪些组织在针对我们。”

此次事件也在气象学家当中引发了轩然大波,他们担心科学界的可信程度会遭到质疑。

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的执行理事克里斯廷·麦肯蒂(Christine McEntee)表示:“我们担心,事件发生后,公众关注的目光不再集中在科学议题上,而是去关注科学家们值不值得信任。”

同时,因刊登格雷克发给他们的文件,记者的道德操守也遭到质疑。《旧金山纪事报》(San Francisco Chronicle)网站执行制作人阿兰娜·阮里(Alana Nguyen)表示,已撤销格里克在网站上的博客。她表示:“我们会把机会留给拥有好名声的人。”波因特学院(Poynter Institute)记者学校的高级教员凯莉麦克·布莱德(Kelly McBride)认为,收到格雷克所提供备忘录的记者不该在没有证实消息真伪的前提下,就发布报道,这有违职业道德。

(来源:赫芬顿邮报 编译: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