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像“抽水机”一样,蒸腾旺盛、导致水库水位下降甚至改变当地小气候改变,从而带来土地干旱、水源枯竭等恶果。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数据上和实际案例上的支持,桉树被当做干旱气候的罪魁祸首确实有点冤。
桉树是安全无害的树种,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列为速生树种
桉树并非如此妖魔化,它是一类常见的树种(约有808个种类以及137个亚种或变种,共计945个种类,其中具有重要经济用途的树种有100多种),属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很多国家都将其当做速生林来人工种植,从未有过类似“因吸水过多导致当地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曾有报道称一根新砍的桉树“5分钟就流出一杯水”,这其实也是正常现象:在植物的速生季节,从茎杆流出一杯水的现象非常普遍,俄罗斯、加拿大和中国北方就是利用这个原理生产树液饮料,如北方的桦树、糖槭等,一个小时就可以从一个钻洞里流出一桶含糖分的液体。在国外,桉树均被作为一种速生树种得到集约化的栽培,例如在巴西、智利、乌拉圭、摩洛哥等北非国家、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估计,全世界现有桉树人工林面积超过1800万公顷,巴西有桉树人工林约310万公顷,中国桉树种植面积居巴西之后排在第二位,2010年中国的桉树人工林面积已达250万公顷。
桉树吸水破坏生态无证据:数据表明其吸水量与其他树种类似
桉树并非像网络传言中所示像一台抽水机,桉树的吸水量并不比其他常见树种高。一组横向比较数据显示:每合成1公斤生物量(干重),松树需要消耗1000升水,相思树需耗水1323升,黄檀、香蕉、咖啡需要800升以上,桉树需水为510-785升——很明显桉树的耗水量并不是最多的。其次,桉树林对水土和空气湿度有积极调解作用,云南林科院的研究数据显示,桉树林中的土壤含水量为20.4%,混交林为20%,荒地为18.4%,这些数据完全可拆穿所谓的“水库水位下降是由于桉树生长吸水导致”的论调——即使遇到干旱,桉树根系吸水的能力也不会突破4米,不会对地下水造成威胁。之所以会在一些地区出现桉树下寸草不生、水库水位降低,也许是桉树种植技术和管理不当导致的,总体来说植物研究学者认为桉树是安全无害的(备注:此处对比耗水量所用的标准为生成“单位干物质”而非“单位时间”,因为桉树在幼龄期吸水量的确很高,过了幼龄期吸水降低,无法用桉树吸水最高值来与松树等稳定吸水林的耗水量对比出单位时间内的耗水量)。
云南干旱与桉树没太多关联,根本谈不上是干旱气候的诱因
还因为桉树在云南的种植面积不大,根本谈不上是干旱气候的诱因。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博士后、西南林业大学教授董文渊分析,云南现有桉树人工林面积360万亩,占人工林面积的7.28%,仅占全省森林总面积的1.27%,云南森林资源的主体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好的天然林,小规模的桉树人工林不可能对云南的干旱以至大气环流造成影响。
实际层面的案例,也佐证了这一说法:从旱情分布和桉树种植的层面分析,不难看出云南省的普洱市桉树最多,近4.7万公顷,但本次普洱基本无旱情,旱情最严重的曲靖市,桉树面积只有1.7万公顷,主要集中在陆良县,但旱灾最严重的却是桉树零星分布的马龙县。这种分布与旱情的关系,在广西也曾得到过验证:广西100万公顷桉树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中部偏东地区,但严重旱灾却发生在西北部地区。
科学分析云南干旱成因,最主要的成因是当地干湿季分明带来的季节性干旱。这离不开云南地理位置和气候的特殊性这一根本因素,从地理上看,云南毗邻南亚次大陆与中南半岛,邻近孟加拉湾和南海两大热带海洋,冬半年和夏半年影响云南的天气系统明显不同。夏季,云南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气候湿润,降水较多。冬季,大气环流发生明显的季节性转换,云南在来自内陆的平直西风气流控制之下,降水稀少,气候干燥。由于高原的阻挡作用,冷空气从东北部和东部入侵,只有当冷空气较强时才能翻越云贵高原影响内陆地区,但由于水汽不足,一般也产生不了强的降水。
把这种干旱的责任推给桉树,是当地不明真相的群众和一些NGO保护组织放大了桉树这种人工林的高吸水性的一面而已。
作者:王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