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10”导弹海军型的图片已经公开。安装在试验舰上的导弹发射筒看起来与陆基型号几乎相同。图为搭载巡航导弹的试验舰。

中国海军版巡航导弹与陆基型类似

日媒也发出了中国军舰上部署“东海10”(DH-10)对陆攻击巡航导弹(LACM)可能给亚太地区带来炮舰外交的弦外之音。这种导弹类似于美国的BGM-109“战斧”导弹和俄罗斯的KH-55导弹。“东海10”导弹海军型的图片已经公开。安装在试验舰上的导弹发射筒看起来与陆基型号几乎相同。这种布局让人联想到美国海军水面战斗舰上部署的BGM-109“战斧”导弹用的MK-143装甲箱式发射装置。“衣阿华”级战列舰和“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等军舰使用MK-143发射装置来发射BGM-109导弹。

中国海军配备巡航导弹将可以威胁周边美军基地

解放军海军是中国军队中唯一能够远远超出中国海岸投射力量的军种。虽然对解放军海军可能不会寻求像美国海军那样的全球到达能力还有争议,但拥有舰艇发射的对陆攻击巡航导弹使中国军舰实际上能够对印度洋和太平洋周边的陆上目标实施远程精确打击。

对于邻近中国的国家和地区来说,解放军海军水面战斗舰现在可以对台湾、日本及东南亚大部分地区实施打击,而不需要冒险远离中国海域。遍布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美军基地,也可能容易遭到常规巡航导弹的攻击。设在关岛、夏威夷、迪戈加西亚和达尔文的设施,以及任何一个除非遭到中国的核打击过去都是安全的战略位置的设施,现在可能会被纳入解放军海军装备“东海10”导弹的舰艇的射程之内。

中国还在研发潜射型巡航导弹配备核潜艇

“东海10”导弹目前的试验或装备方式只能视为一种临时解决方案。现在所有的目光都在关注052D导弹驱逐舰,据称是052C导弹驱逐舰正在建造中的后续舰,并关注解放军海军是否会采用一种通用垂直发射系统来发射“东海10”导弹。密切监视海底系统的发展也是很有趣的。用潜射巡航导弹装备中国的常规和核攻击潜艇舰队将有深远的影响。

美国战斧巡航导弹包括多种型号,最新式的是带有数据链的战术战斧导弹。美军军舰正在垂直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

美军巡航导弹担负打击高价值目标的任务

BGM-109“战斧”导弹,是当代曝光率最高的导弹,在海湾战争以来的历次局部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也成为了当代人眼中巡航导弹的代名词,甚至同时期美国空军的空射巡航导弹(ALCM)AGM-86也常常被误认为是空射战斧。

“战斧”巡航导弹包括多种型号,可以简单区分为海射核攻击、海射常规攻击、反舰、陆基核攻击、潜射核攻击和潜射常规攻击等几种类型,还有新式的带有数据链的战术战斧导弹。其核攻击型射程可以达到2500公里,常规型号最大也可以达到1700公里,精度可以达到3米以内,同时其可以超低空飞行且雷达反截面积极小,具有高效的隐身突防能力。在历次局部战争中,战斧都和隐身飞机、空射巡航导弹一起担负了对目标高价值节点实施第一波打击的任务,声名显赫,世人瞩目。

早期巡航导弹采取核弹头用于攻击洲际导弹发射井

战斧各种核攻击型采用地形匹配辅助惯导导航系统(TAINS),该型系统依靠雷达高度表测量地面高度,使得导弹在地面7米至150米高度超低空飞行,同时测量地面高度与数字地图进行比对从而修正飞行航迹,最高制导精度可以达到15米~25米CEP左右,与此做个对比,美国的ATACMS战术弹道导弹,射程只有150公里,精度达到了50米CEP,这已经是弹道导弹类的最高水平,在战略打击武器中代表最高水平的MX“和平保卫者”使用价格昂贵的高精度液浮陀螺也只实现了90米打击精度。

美国在80年代对苏联的SS-18导弹发射井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摧毁这样的超加固发射井MX需要使用三枚47.5万吨当量核弹头,而使用战斧虽然战斗部威力较小,但是更高的命中精度使得其可以一击致命。

美军核潜艇也可以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核潜艇载弹量大,而且进入发射阵地非常隐蔽,适合于第一轮的突然打击。图为美军核潜艇发射战斧式导弹。

常规战斧使用繁琐只能打击高价值固定目标

虽然核攻击型的打击精度已经极为惊人,但是常规攻击型缺乏核弹头的巨大杀伤力,而常规攻击型需要实现比核打击型号更高的精度以打击各种高价值战术目标,所以为其增加了数字式景象匹配区域相关器(DSMAC),以辅助地形匹配系统来实现米级的精度,其高精度数字图像相关能力使得其末制导精度达到了五米左右,接近于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可以钻入隧道或者炸毁桥墩等小型点状目标。

但是无论是数字景象匹配,还是地形匹配,都是一种相对繁琐的制导方式,更换打击目标需要为弹体输入整个飞行过程区域的目标地图,还需要侦察机深入高危险性区域拍摄目标图像,在海湾战争中为导弹重新装订目标参数耗时平均达到3天,这也使得其只能打击实现通过侦察获得信息的高价值固定目标,而无法灵活的用于战术用途。

美军开发战术战斧可即使打击并重新选定目标

为了使其成为合格的战术支援武器,美国开发了BGM-109E战术战斧,为其安装了GPS制导系统,直接依靠GPS定位进行远距离导航,任务准备时间从3天减少到4分钟,基本上实现了随时需要随时打击,同时该型导弹还采用了卫星数据链系统,可以飞到目标区域进行盘旋,然后根据卫星数据链下载的目标位置选择新的目标进行打击,极大的提高了支援灵活性。当然在战略性武器上,为了确保抗干扰性能,地形匹配惯导还是作为最基本的制导手段。

2009年国庆阅兵式,解放军长剑10陆基版巡航导弹首次向公众展示。图为参加阅兵式的巡航导弹发射车。

长剑10巡航导弹使中国海空军攻击距离暴涨

在2009年建国五十周年阅兵仪式上,采用陆基机动发射平台的中国远程巡航导弹向世人亮相,其与BGM-109“战斧”的陆上发射版本BGM-109G“BLCM”相当类似,吸引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这也标志着中国拥有了先进的远距离精确打击能力。在过去几年,该型导弹还挂载在了轰-6系列轰炸机最新型号轰-6K“战神”之上,极大的延伸了空军的远程打击能力。

这一次在试验舰上亮相的新式发射装置,代表了该型导弹即将装舰使用,为海军提供灵活高效的远距离打击能力。实际上,前几年已经服役的YJ62/C602反舰导弹,也是家族中的一员,其和美国的反舰战斧一样,采用主动雷达制导来对抗舰艇目标,由于射程需求低用廉价的单转子涡喷发动机代替了昂贵的双转子涡扇发动机。

根据现有资料分析,被称为长剑-10的该型导弹与“战斧”系列相当类似,采用收入弹体的平直弹翼,圆柱形筒状弹体,可收放进气道和双转子涡轮风扇发动机。核攻击型射程超过2500公里,常规型超过1500公里。在该型导弹服役后,中国轰炸机部队可以实现对6000公里距离的核打击能力和对5000公里距离常规高价值目标打击能力,极大的提高了远程作战水平,也使得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真正成型。

未来海军水面舰艇部队和潜艇部队装备该型导弹后,海军将获得灵活的远距离打击力量,实现真正的由海到陆作战,携带巡航导弹的海军水面舰艇部队可以获得1500公里的打击距离,这已经远远超过舰载战斗机的水平,使得海军拥有和空军相匹敌的纵深火力,极大的提高了干预作战的灵活性。但是巡航导弹一些固有的问题,也使得其使用有相当的不灵活性,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

中国测绘侦察能力弱无法发挥巡航导弹威力

由于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尚未正式投入使用,而且早期服役的该型导弹相当部分是担负核打击任务,所以必须采用安全可靠耐干扰,可以自主导航的制导系统,所以该型导弹的制导体制设计类似于早期的战斧系列,采用地形匹配辅助惯导-景象匹配末制导技术,这些制导方式主要依赖于测绘技术和侦察能力的提高。

外媒称中国长剑10巡航导弹已经部署到海南岛,射程按1500公里算的话,完全可以覆盖南沙群岛,但远射程还需要探测侦察等方面的配合。图为长剑10巡航导弹可威胁的范围。

当前中国的数字地图建设有相当成果,但是测绘卫星的缺乏还是一个瓶颈,同时缺乏合格的战术侦察力量,歼侦-8侦察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达到服役状态,而且其本身的技术水平也远远不适应当代战争的需求,在当前来说中国基本上还是只能满足于对战略目标的核打击效果,对战术目标的打击效率还很难保证。

中国巡航导弹暂时还不具备由海向陆攻击能力

一般巡航导弹使用的惯性导航系统每小时漂移在1海里(1852米)左右,战斧的使用过程中当惯导累计误差达到120米就使用地形匹配进行一次修正以回到正确路径上。地形匹配制导有一个天然的缺陷,其在海上无法通过地形匹配系统获取坐标,只能依靠惯导系统导航,而在飞行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其漂移不断累加,在海上长距离飞行后其方位偏差达到数公里级别,所以需要储存上岸区域宽度10公里级别的数字地图进行修正,这极大的降低了其使用灵活性,对于靠近海岸的目标其基本没有打击能力。

所以早期的该型导弹主要打击方式是核潜艇携带靠近海岸线发射。在海湾战争中为了打击靠近海岸线的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巴士拉等目标,美国海军被迫在海上用大量空油轮作为地标为战斧提供地形匹配坐标导航,但是这种方式只能在倚强凌弱的代差战争中才可以采用,极大的降低了武器使用的灵活性。

由于地形限制,中国周围需要使用巡航导弹打击的国家都缺乏大的陆地纵深,也就是说在未来的战争中,中国在常规打击中需要打击的大部分高价值目标,如东北方向某岛国基地群、超级大国的西太平洋海岛基地都是临近海岸线,甚至是孤立式海岛,完全无法依靠地形匹配制导。

中国现在的巡航导弹采用倾斜式发射箱,单舰最多只能装载八枚导弹,对于作战使用显得杯水车薪。图为搭载东海10巡航导弹的试验舰。

美日电子战能力强悍使用北斗系统制导易被干扰

在未来北斗系统服役后,地形匹配的这些问题可以解决,但是卫星导航本身的缺陷使得其在高强度对抗中面临干扰的威胁,用于敲打小国灵活好用,和大国对抗则略显得不靠谱,美国在战术战斧上也保留了地形匹配制导方式用于GPS被干扰情况下的作战。中国周边的高价值目标基本都属于某超级大国和其在西太平洋北方的岛国盟友,有较强的电子战能力,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作战将是极为严峻的考验。

美军打击高威胁目标还是倚重隐身轰炸机

现在中国的情况就是,打击战略目标的核打击用巡航导弹已经成型,对战术目标打击的也即将成型,但是对高价值高威胁目标打击能力则还相当不靠谱,这一点上其实美国方面也相当清醒,他们为了实现远程打击能力最为倚重的还是B-2隐身轰炸机,通过高性能导航系统和火控雷达进行精确打击。现代战争本身就是高度有机结合的,并不是某一种武器包打天下,原子弹不可以,巡航导弹也难以做到。

中国舰载巡航导弹发射方式落后携带量小

同时,现有发射方式存在的问题也相当大,采用倾斜式发射箱,单舰最多只能装载八枚导弹,对于作战使用显得杯水车薪。80年代美国在水面舰艇上部署常规型战斧,就算是巨大的衣阿华级战列舰也只能部署32枚,但是采用垂直发射系统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就可以一次携带61枚,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最大上限可以达到122枚,在海湾战争中斯普鲁恩斯级的打击火力就远超采用倾斜发射架的老式军舰。

当然,中国采用倾斜发射方式也是权宜之计,在未来采用通用大型垂直发射系统的052D型导弹驱逐舰服役后打击火力将有极大提升。

按照目前披露的中国舰载巡航导弹发射装置的构型,中国海军舰艇携带的巡航导弹数量将非常有限,威慑意义要大于实战意义。

装备对陆攻击巡航导弹的中国军舰在地区冲突中也不一定就是“杀手锏”。由于军舰和导弹的数量有限,解放军海军单独实施饱和或持续的巡航导弹攻击可能无法实现。解放军海军的水面特遣编队接近或占据对手海岸以外的发射位置时,极有可能被探测到,就会为对手的防空部队提供足够的预警情报,甚至为对手发动海上或空中攻击提供足够的时间。

所以如果没有其他空中力量作为后盾,仅有巡航导弹是不足以打赢一场战争的。

作者:邓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