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昌3月10日电(记者吴锺昊)随着人口流动加剧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各地空巢老人数量日趋增多,为其提供养老制度保障、医疗保障和精神文化服务成为推进民生事业的重点任务之一。一向致力于探索和推广居家养老模式的“当代中国南丁格尔”章金媛认为,在老龄化社会里,女性仁慈、母爱的潜能能够发挥大作用。女性应走出小家,走进大家,撑起民生事业的半边天。

在居家养老志愿服务中撑起“一片天”

“桑榆非晚,霞光满天”是对章金媛的真实写照。已入耄耋之年的章金媛,至今仍忙碌于护理一线,带领爱心奉献团队奔波在120多个社区,将医院的护理服务无偿延伸到1000多个困难群众家中。在她探索和推广居家养老模式的实践中,女性发挥了主导作用。

“我宣誓,我志愿成为一名光荣的护理志愿者;我承诺,以南丁格尔为榜样,尽己所能,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每个周末早上,章金媛都会带领志愿者们重温这段誓言,然后安排她们奔赴不同的社区,为老人们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她们大都是护理专业的学生以及在职或退休的护士。除了这支能够提供专业护理的女子队伍,她还号召社区女同胞加入爱心奉献团,照顾社区孤寡老人。

章金媛所居住的小金台社区有39户居民,共147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三分之二,还有3个90岁以上的老人。在章金媛的号召下,社区女同胞纷纷加入了爱心奉献团。她们摸清楚了社区每个老人的家庭情况、经济情况和身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平时给老人买菜,打扫卫生,天气好了就带他们到院子里活动一下,做做操。”

年近60岁的凌苏大妈就是章金媛爱心奉献团的志愿者,因为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她成为社区3号院的“大管家”,院子里的孤寡老人放心地把家里的钥匙交给她,而老人们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都挂在她心上。

用慈爱与耐心看护孤寡老人

章金媛和她的志愿者们总是有一种能力,让被她们照顾的老人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

82岁的偏瘫老人傅木生神情木然地在小区晒太阳,章金媛走上前去,握着老人的手,“小老弟,今天看起来不错啊,要多出来透透气。来,左手像我这样竖起大拇指。”看到傅木生老人颤颤巍巍地举起左手开始艰难模仿,章金媛立刻鼓励“不错,我们一起鼓掌。”傅木生老人跟着大家一起拍手,脸上也露出笑容。

章金媛1929年出生在南昌县的一个望族家庭。“选择一份独立、自由、平等、平凡但能代表女性之爱的职业是我从小的理想。”她说。

“看护老人, 看 字头上是手,底下是目,这是说要用你这双有爱心的手去帮助老人,用敏锐的眼睛观察老人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而繁体字的“護”,左边是 言 ,这是说要用最艺术的语言去沟通,才能作出最佳的护理服务。”章金媛说。

在过去13年的志愿服务当中,章金媛发现,相比男性而言,女性天生更容易和别人进行耐心地沟通,能用一种饱含母爱的心态和柔软的双手去温暖别人,可以用细腻的“慧眼”发现别人的需要。

“用我们的左手温暖右手只是自怜,伸出我们的双手去帮助别人,才是真正的奉献。”她说,志愿服务是最幸福的,也是女性最适合去做的。

走出“小家”温暖“大家”

据了解,我国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约有3300万,如果按照3:1的比例配备养老护理员,需要1000多万名,而目前从业人员不足百万,其中一半左右是文盲。这直接导致的结果,是许多空巢老人得不到关爱和基本的护理甚至频发意外。

2012年7月,在短短20天时间里,安徽芜湖先后有3位空巢独居老人发生意外,2位死在家中,1位被及时发现后幸存。他们年过六旬,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独居生活,一次本可挽救的意外却让他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住在高楼上,大家都关起门来,人们彼此很陌生。因为没有沟通,有了困难也没人知道。”章金媛说,女性是家庭和社区生活的基础,妇女要首先走出家门,走到左邻右舍,再走到更大的地方把爱心传递开来。

三八妇女节一大早,凌大妈就喊上了几个姐妹去菜市场买菜,开始准备给院子里的孤寡老人们包饺子。中午,大家和面的和面,剁馅的剁馅,一边聊着天,一边干着手中的活儿。“现在这样多好,大家彼此了解,哪家老人有困难,大家都去帮忙。”“70后”涂夏蓉说,社区里年纪轻一些的女同胞现在也开始加入这个队伍。

涂夏蓉说:“不能只顾自己的 小家 ,要走出去看看对面是怎么样的,把 大家 联系起来。把小家扩大为大家,把大家扩大到社会。”

“一个家庭和谐了,社区和谐了,整个社会也就和谐了。发挥女性的慈爱,调动大家服务社区老人的热情,妇女先带头走出去,很多男同胞也会跟上的。”章金媛说,现在已经有男同胞主动担当志愿者,参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要让妇女真正在民生事业中发挥 半边天 的作用。其实具体到每个人,都是举手之劳的事情,不用出小区大门就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