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王理略

  昨日,读者李勤致电本报,询问连续几日外界关注的热点PM10,对于这一名称,读者称不太熟悉,希望有关专家能够进行解释。“之前总是在谈论PM2.5,现在突然冒出个PM10,不知道是什么?”、“PM10比PM2.5危害更大吗?”、“当空气污染指数过高,并且大气主要污染源是PM10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采取防护?”、“如何更好减少PM10的产生?”
  带着读者的诸多疑问,记者采访了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田一平,他告诉记者,PM10又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通常是粒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不过,专家提醒读者,别看PM10的粒直径只有10微米,但仍需要小心防范。
  几个月来,PM2.5一直是外界热议的话题,最近几天PM10又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两者有何不同?田一平告诉记者:“两者首先在大小上就不一样,PM2.5的粒直径要小很多,与PM10相比,它更容易被人体吸入肺中。PM10由于颗粒较大,部分会被鼻毛吸附,然后通过痰液排出体外,但仍有部分会被吸入肺中,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小的影响。”
  田一平详细介绍了PM10的构成:PM10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由污染源直接排放出来,比如燃煤的废气、汽车尾气等;另外一部分则是空气中硫的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其它化合物互相作用形成。对于如何防范,田一平说:“由于它太小,即便戴口罩也很难抵挡。所以,当空气污染中PM10值超标时,大家尽可能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老人与小孩,还有患有心肺疾病的病人都需注意。”
  既然PM10危害很大,如何减少它的产生,田一平认为,应该先从污染源头着手,“尽可能减少废气的排放,像减少户外烧烤、提高汽油品质,提升汽车排放标准等都能有效减轻空气中的PM10含量。”另外,就是根据天气情况进行废气排放管控,“遇到空气扩散条件不好的情况,及时加强监管,减少废气的排放,以免加剧空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