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贝鲁特4月3日电(吴远江 刘松 杨胜超)一杯家乡酒,一束相思菊,一段无尽的缅怀。

3日上午,黎巴嫩南部希亚姆的维和烈士纪念碑前,中国第十一批赴黎巴嫩维和分遣队官兵,胸带白色小花,深切缅怀长眠于此的中国维和英雄杜照宇。

“军人就是这样,随时都要准备好面对这一天,”亲历过黎巴嫩与以色列战火的四级军士长刘庆忠,敬献完官兵亲手编织的花环后,讲起了那段沉重往事。

那是一段冒着炮火作业,枕着枪声入眠的日子。刘庆忠永远忘不了,6年多前的7月25日傍晚,一个噩耗传入工兵营的地下掩体:今天,一位最亲密的战友在炮火中牺牲。

“英雄的名字不朽,就像这纪念碑和相邻的戈兰高地,虽饱经战火却依然巍峨耸立,”曾经第一个赶往杜照宇牺牲现场的中国军官,第十一批赴黎维和工兵营参谋长张思伟,指着纪念碑深情地说:“看,这就是最好的见证。当年英雄在这里倒下,现在当地人民让他重新屹立于此,守望和平。”

杜照宇的小师弟、同样毕业于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的工兵营翻译冯郑祺也走出了国门,参加此次维和任务,开启了他履行维护世界和平使命的第一站。

“师兄,虽然你期待的平静中东迟迟未来,但你放心我们会沿着你的足迹继续走下去,”纪念碑前,冯郑祺的决心道出了所有维和官兵的心声。

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力。中国维和二级医院院长颜彬感叹道:“杜照宇同志是我们中国维和军人的骄傲,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同龄人,我更应该向他看齐。”

联合国驻黎巴嫩南部临时部队当地雇员穆罕默德也随队前来祭奠。黎以冲突期间,他们一家得到了中国营的庇护,还有更多在冲突中无家可归的难民,也得到过中国蓝盔的无私救助。穆罕默德说,中国致力于世界和平事业的坚定行动,让中国维和军人和当地军民结下了深厚友谊。6年多来,每逢杜照宇祭日,当地自发前来缅怀英雄的群众络绎不绝。

“我们一定当好和平使者,出色完成好维和任务,”第四次前来祭奠的第十一批维和分遣队指挥长聂学政梳理好挽联,深情地说道:“兄弟,明天我们就要去 蓝线 作业了,你好好安息吧。凯旋时,再来请你喝庆功酒。”

2006年7月25日晚,以色列空军对黎巴嫩南部的希亚姆镇实施空袭,其中一枚炸弹直接命中设在小镇后山上的联合国军事观察哨所,将哨所的小楼和避弹所夷为平地。当时正在哨所执行维和任务的杜照宇和其他3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在这次袭击中不幸遇难。

(原标题:穿越生死的维和请缨——记中国维和部队祭奠维和烈士杜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