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4月9日电(记者张建松 徐硙)圆满完成各项度夏科考任务的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9日凯旋。国家海洋局和上海市政府在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联合举行了简短而热烈的欢迎仪式。

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12年11月5日从广州出发,历时156天,4次成功穿越西风带,总航程29000多海里,其中冰区航行6000余海里,并首次到达南纬75 7.2',开创了中国船舶航行最南纬度地区新纪录。

本次考察中,考察队分别在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雪龙船完成了53项科学考察任务和工程建设任务。

在长城站、中山站及附近地区,考察队顺利完成了生物、生态、地质、地球物理、空间物理、海洋、大气和环境、冰川、冰架等科考任务;完成了可再生能源微网建设、中山站新宿舍楼、发电栋建设工程、科研和后勤设备维护等站务工程。

昆仑站考察队员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克服高寒、缺氧等恶劣气候条件开展科考工作,历时58天,往返2500多公里,在多个科考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包括:成功试钻深冰芯,在世界上率先获得第一批南极地区最大口径天文学光学望远镜观测数据;深冰探测取得重要发现,寻找到冰盖由底部快速“生长”的三维雷达图像证据;在冰盖测绘、冰——气现代过程和生态地质学考察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此外,昆仑站二期建设和冰芯钻探场地建设也进展顺利。

本航次的大洋考察是中国“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专项”正式实施以来的第一个南极考察航次,共计获得6个断面64个站位的数据和样品,在参加人数、考察项目、时间、航程、质量和覆盖范围等方面,均创造新纪录。

除科考成果外,在南极罗斯海区域、内陆冰盖考察途中和南极毛德皇后地,考察队还按计划顺利完成了在南极新建考察站选址的调研任务,并初步确定了新站位置。

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队由239人组成。目前,考察队还有40名越冬队员留在长城站、中山站,坚守在南极进行越冬科学考察。

(原标题: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