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饶戈平:在国家核心利益问题发出“中国声音”急需国际公法人才

新华网北京5月4日电(记者涂铭)4日,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饶戈平教授在北京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建所30周年暨王铁崖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表示,中国目前急需实务型国际公法人才,应更加重视国际公法教育和人才培养。

饶戈平表示,中国“入世”后,国际经济和贸易方面的国际法教育和人才培养越来越与世界接轨,但涉及海洋、陆地边界等问题的国际公法人才培养却面临着与国家需要脱节的困境。如何在涉及国家领土和海洋等核心利益问题上发出“中国声音”,表达“中国立场”,急需具有国际视野、娴熟掌握国际法规则的实务型国际公法人才。

北京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所长李鸣教授表示,在就业压力的冲击下,许多国际法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选择其他工作,不利于国际法研究队伍的培养和壮大。他建议,除了加大师资力量投入、改进教学模式和内容外,国内法学院还应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培养更多适合现实需要的国际法人才。

据介绍,北京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于198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成立的第一个从事国际法研究的专门机构。成立30年来,北京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已成为中国国际法学界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之一。

已故的北京大学教授王铁崖先生是北京大学国际法研究所的创始人和第一任所长。王铁崖于1993年当选为国际常设仲裁法院仲裁员,1997年联合国大会上当选为第二届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法庭法官,1981年主编了新中国第一本国际法教科书。

(原标题:饶戈平:在国家核心利益问题发出“中国声音”急需国际公法人才)